深入Banana Gun:当小白会用代币狙击bot 链上打新内卷已开始缩略图

深入Banana Gun:当小白会用代币狙击bot 链上打新内卷已开始

作者:Gabe Tramble,编译:深潮 TechFlow

本文首发于 2023 年 9 月。

深入Banana Gun:当小白会用代币狙击bot 链上打新内卷已开始

有样学样很好地概括了加密领域 Gamblefi 的投机氛围,这里的交易员们被每日百倍收益、Rug 和流动性提取所驱动。在这个领域,Meme 币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尤其是当交易员们跟随市场和在 Twitter 上宣传这些代币的推手时。像 Banana Gun 这样的平台已经出现,为用户提供高速交易所需的基本工具。

几年前,Maestro 领先于这个领域,最初以其原名 Catchy 获得关注。Maestro 是追求短期市场波动获利的交易员的必备平台。然后出现了 Unibot,它通过减少对狙击的关注,而更关注被 Uniswap 不太用户友好的界面所困扰的普通用户来改进这个领域。他们战略性地专注于推荐费用来推动快速增长,这种战略类似于我们在 Rollbit 和 Stake 等平台上看到的。

最近,Banana 进入了这个领域,提供与 Maestro 在狙击功能方面竞争的产品,在费用方面也更具优势。 Banana 似乎注定会赢得「Degen」交易员的心,这些交易员愿意承担极端的风险以获取可能巨大的回报。

这种流动的格局强调了加密 Gamblefi 地下世界中平台和策略的不断发展,每一个都在努力满足其不断变化的需求和风险偏好的用户基础。

在熊市和自 2020 年以来创历史最低的 DEX 交易量之际,每天都有数百个 ERC-20 代币被部署。对一些交易员来说,观察 Meme 币市场是一份全职工作。一个项目上涨 100 倍就能回本以及获得不错的利润。交易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包括预售、抢购和现货购买代币。

  • 预售:在代币发行之前分配资金。

  • 抢购(狙击):使用机器人在发行时自动购买代币。

  • 现货:在 Uniswap 或 Coinbase 等交易所直接购买的代币。

交易员倾向于决定他们的优势并选择几个类别来聚焦他们的精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主要关注抢购阶段;让我们深入探讨。

代币狙击手

在电报抢购 Bot 出现之前,这个游戏完全凭专业知识。顶级代币狙击手和机器人操作者会仔细分析 Meme 币合同,以识别触发代币发布的关键函数、最大交易量和任何开发者实施的阻止早期买家的措施。随着 Banana Gun 和 Maestro 等电报机器人的出现,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被取代了。

简而言之,代币狙击手是自动交易机器人,使用户能够对 Uniswap 等去中心化交易所上新发行的代币执行快速的买入和卖出订单。许多这些机器人使用 Telegram 作为平台。开发者偏爱 Telegram,因为这是交易思路蓬勃发展的地方,也是一个加密原生的消息应用。代币狙击手的产品市场匹配是明确的,因为用户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去采用它们。抢购机器人也可以以类似的速度和效率购买已发行的代币,这占了它们交易量的大部分。

这些顶级抢购机器人现在可以模拟整个合同功能,允许用户绕过 Uniswap 等平台的用户界面,只需决定要部署多少 ETH。这种转变使抢购格局对用户更友好,但也更具竞争性。

例如,在 Maestro 的情况下,用户仍需输入最大交易量,并且在非高级模式下需要对合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这就是 Banana 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地方——不需要这样的专业知识,流程甚至更简单明了。 

与 Uniswap 等平台形成对比,后者最近去除了专家模式。虽然这一变化可能通过增加针对高影响力交易的安全层而使散户交易者受益,,但它使熟练交易员不得不手动调整他们的策略,现在他们被迫这样做。专家模式的取消对经验丰富的交易者产生了影响,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前端来改善体验。这凸显了为什么像 Banana Gun 这样针对更成熟用户基础设计的电报抢购机器人在激烈竞争的 ERC-20 代币交易格局中获得关注。通过使用这些机器人,交易员不仅优化了他们的策略,还避免了面向散户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界面施加的限制。

这些狙击机器人是如何运作的?

想象一个交易员盯着几天后 $TOKEN 的发布。他们只需要加载 Telegram 应用程序,并将智能合约放入代币抢购器中。在指定他们愿意冒险的 ETH 数量后,就是等待游戏了。一旦代币进入 DEX 池,Telegram 抢购器就会触发,执行预定义的交易参数。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交易员以 10 k 市值(假设例子)进入,在几秒钟内暴涨到 200 k 市值——整整 20 倍的利润。但现在不是那么简单了。这些抢购机器人的有效性导致了大量使用相同策略的交易员涌入,他们通常使用 10 个或更多钱包来击败竞争对手。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仅仅拥有一个抢购机器人是不够的;时机是至关重要的。 Banana Gun 登场了。与其他需要手动输入或特定监控的平台不同,Banana Gun 优化了整个过程。一旦在代币交易开始之前将合约添加到机器人中,Banana 的狙击手会自动寻找像「EnableTrading」这样的智能合约触发器,一旦代币发布就会抢购 / 买入。

深入Banana Gun:当小白会用代币狙击bot 链上打新内卷已开始

狙击手还可以监视「流动性添加」交易,现在有流动性可以启用交易了。

Banana Gun

Banana Gun 在加密空间的狙击格局中实现了民主化。以前,狙击是保留给拥有高级技术技能、能够读取和配置智能合约的个人的独家活动。Banana Gun 通过自动化抢购的大部分过程,为所有人打开了这扇门。他们的平台设计非常易于使用:您粘贴一个合约,让机器人处理诸如确定方法 ID、税率和最大交易量等复杂工作。这个功能使他们有别于 Maestro 等竞争对手,在那里用户需要手动读取合约地址并配置设置。

Banana Gun 独特的价值主张的基石在于它对自动化和防止大多数 Rug 诈骗的用户中心化焦点。 Banana Gun 不仅实现了自动化,每个交易都以用户设置的以太坊贿赂进行私下执行。这种聪明的机制为您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安全层。在有人试图以昂贵的 gas 费执行 Rug 的环境中,Banana Gun 使您能够以划算的价格进行抢占。 私人交易功能还确保您永远不会被夹或被抢占。三明治攻击是交易员(机器人)通过在用户交易之前和之后放置交易来利用交易排序的一种方式。实际上,Banana Gun 进一步采取措施,如果检测到交易存在被夹的风险,它会撤销您的交易——即使它是私下执行的。 即使是 Maestro 等竞争对手也缺乏这种细微的功能。

速度至关重要,而 Banana Gun 目前是市场上最快的零售抢购机器人之一。它于 6 月初首次启动,已经吸引了大约 700 名日活跃用户,累计用户超过 12, 000 。

当用户购买时,界面会移至卖出频道,用户可以专注于销售机制。通常,其他抢购机器人在单个界面中买入和卖出。

核心功能

0 区块贿赂

贿赂是 Banana Gun 的重要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Maestro 最初引领了集体贿赂的概念。 Maestro 的系统使单个机器人用户或狙击手极难战胜参与者组的集体贿赂,有效地使过程民主化。

然而,Banana Gun 以全新的角度推进了这种方法。 尽管 Maestro 可能引入了集体贿赂,但 Banana Gun 通过吸引规模较小但更老练和有经验的用户群来完善它。这些人对抢购的机制了如指掌,知道如何战胜甚至是一个集体组。

Banana Gun 使用定制 RPC,一个与区块链直接通信的专用节点,允许比 Infura 或 Alchemy 等标准提供商更快的数据传输。在这个高速环境中,来自 Banana Gun 精英狙击手的待定交易被捆绑到一个交易包中。然后这个包被转发给区块生成器,即负责对交易进行分组的以太坊网络验证节点。

当包进入区块生成器时,战斗变得激烈。Banana Gun 的狙击手参与盲目贿赂,每个参与者都提供一个隐藏的贿赂,也称为「小费」,以确保更快的交易确认。以用户 A 为例,他以 0.20 ETH 的价格购买 X 代币,并包含 0.10 ETH 的贿赂。这笔贿赂直接激励区块生成器更快地确认用户 A 的交易。如果代币涉及交易税,则用户 A 可能最初会亏损,直到代币增值。

这些贿赂的盲目性为交易过程添加了一层策略和不可预测性。由于您看不到其他人的贿赂,他们也看不到您的,所以您的经验和精明成为您最大的资产。这解释了为什么 Banana Gun 在争夺第 0 区块的比赛中始终保持领先,尽管其社区更小。快速定制 RPC、捆绑交易和盲目贿赂的结合为 Banana Gun 提供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使其成为代币抢购领域的强者。这种独特的三重奏精简了交易流程,创造了一个技巧、策略和速度融合的环境,使 Banana Gun 有别于其竞争对手。

最高花费

Banana Gun 做出了关键更新来应对其最初缺陷之一:用户无法控制狙击限制。在早期阶段,该机器人会自动购买用户设定的任何金额。但是,这使一些交易员容易受到三明治攻击攻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anana Gun 在其交易包中添加了滑点控制和限价订单。现在,用户可以在 ETH 中定义「最高花费」限制,这将限制他们愿意花费的代币和 gas 数量。当处理存在最大交易量的代币时,这尤其有益,这意味着代币合约代码限制一次交易中可以购买的最大数量。例如,如果用户的花费上限为「 0.25 ETH」,则该机器人会将总支出(包括 gas)保持在此限制以下。如果达到最大允许交易量,任何剩余的 ETH 都将退还给用户。

一个基于用户反馈而新增的重要新功能确保,如果交易无法满足最大允许购买量,它将自动撤销。这项保护措施对于防止由于他人更高的贿赂导致用户获得少量代币但支付高昂费用的情况至关重要。此更新增加了风险缓解层,使抢购游戏更具战略性。

这些改进使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允许 Banana Gun 用户在更残酷和更有合作性的交易场景中进行导航时更有信心。

交易收入

交易员使用该产品,但您可能仍然会想知道开发像 Banana Gun 这样的交易基础设施是否值得任何人投入时间。归根结底,Banana Gun 每天通过交易费用产生 10-25+ ETH 的收入。这是在没有代币收入的情况下(截至 9 月 15 日),而对 Unibot 来说,代币收入会为其交易量增加额外交易费用。

竞争格局

还有几个机器人与 Banana Gun 竞争抢购空间,包括 Maestro 和 Unibot,它们是最大的狙击手。总的来说,Maestro 拥有最大的用户群。从每日机器人使用情况来看,Banana Gun 最近在几天里超越了 Maestro。

市场结构

目前,总机器人用户基数超过 10 万, 8 月以来的日活跃用户数量持续超过 4000 。几个领先产品占用户总数的 90% 以上——具体来说是 Maestro、Banana Gun 和 Unibot。

收入和费用结构

截至 2023 年 9 月 15 日,Banana Gun 报告的交易费收入为 756 ETH,超过 120 万美元。Banana Gun 采用低费用模式,总买入和卖出仅收取 0.5% 的费用,这对其规模较小但更老练的用户基础具有吸引力。

理解费用结构对于了解尽管交易速度和策略优势,为什么 Banana Gun 的平均日费用收入更低非常重要。相比之下,Maestro 对总买入和卖出收取 1% 的费用,甚至提供每月 200 美元的高级会员资格以获取额外功能。另一个竞争对手 Unibot 的模式完全不同——其收入来自税额,作为其费用结构的一部分。

「总」这个词在这里至关重要。如果您进行 10 ETH 的交易并打平(买入 10 ETH/ 卖出 10 ETH),您仍需根据总交易量支付费用。在 Maestro,您在买入时会支付 0.1 ETH,在卖出时再支付 0.1 ETH,总共 0.2 ETH。在 Banana Gun 的情况下,您在买入和卖出时分别支付 0.005 ETH,仅总计 0.01 ETH。这种费用结构的明显差异部分解释了 Banana Gun 较低的日交易费收入,但也代表了对注重成本的用户的竞争优势。

通过分解费用差异,可以看出尽管日活跃用户较少,但 Banana Gun 为寻求在最大化策略的同时最小化成本的有经验交易员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展望:基于意图的交换

我们预测 Telegram 机器人工具将趋向于「基于意图的交易」,实质上充当用户特定交易意愿的自动执行者——无论是交换 x,执行 y,还是 z。

意图是根据定义的标准执行交易的签名,而不是单个交易(TXN)或通往相同结果的路径。通过使用意图,用户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其交易的结果。

如果一个交易说「先执行 A 再执行 B,支付 C 以获得 X 回报」,那么一个意图则是说「我想要 X,我愿意支付多达 C 的费用」。——Paradigm

由于 BananaGun 不会将交换路由到第三方进行执行,通常不会被视为基于意图的交换。然而,我们可能会看到像 Banana Gun 拍卖或代表用户履行交换订单的工具,或者使用询价(RFQ)模型,允许用户提交一个线下履行的订单。Banana Gun 目前可以与区块构建者进行交互,使交易能够更快地处理,实现启动抢购。在未来,狙击手可能会转向链下解决方案,以履行早期抢购或一般交换。理论上,用户可以签署一笔交易确认他们愿意花费 X,然后 Banana Gun 代表用户处理该交易,或将其发送给一个高级参与者以获得额外费用。

风险

与大多数协议一样,Banana Gun 也不是没有风险的。风险通常在 DeFi 协议中是相似的,包括经济利用或智能合约风险。经济利用是指在协议机制内利用货币系统,而智能合约利用则可能存在于未经审计的代码中。这两种风险都可能存在于狙击机器人中。

安全风险

涉及到 Banana Gun 时,安全风险不仅限于智能合约漏洞。该机器人可以访问用户的私钥,这意味着机器人项目团队在技术上对用户的资金具有控制权。为了减轻这种风险,大多数交易者只在 Telegram 钱包中保留足够的资金来执行交易,将其余资金转移到更安全的钱包中。

总是存在意外可能会暴露私钥数据的风险。然而,值得一提的是,Banana Gun 和 Maestro 都会在用户提供私钥或在应用程序中生成私钥后立即在 Telegram 用户界面中删除私钥。对于 Banana Gun 来说,如果您忘记或丢失了私钥,平台无法为您检索私钥。私钥存储在单独的加密服务器上,只有机器人可以访问,并经过多层安全保护,包括编组、哈希和转换。编组将数据打包进行安全存储,哈希将这些数据转换为单向、不可逆的字符串,而转换进一步将数据混淆为不可读的格式,共同确保私钥的最高级别保护。

贿赂(小费)

成为最快需要付出代价。就像猎豹可以跑得非常快,缺点是它们需要休息的时间。使用 Banana Gun,用户可能会基于纯炒作和投机来过度贿赂代币,从而侵蚀利润。如果「狙击者 A」贿赂了 0.1 ETH,而竞争对手「狙击者 B」贿赂了 0.2 ETH,那么「狙击者 A」的买入点会更高。在某些情况下,会添加不合理的贿赂,导致许多参与方的损失。小费是不可退还的,并且完全发送给区块构建者。

结论

Banana Gun 以其速度快、成本低和稳定性强而脱颖而出,主要关注执行时机,许多交易成功可以归功于 Banana Gun 的高效和交易捆绑架构。

Banana Gun 在熊市的深度持续增长证明了该产品的实用性和需求。尽管狙击有一定的复杂性,但 Banana Gun 的用户群体仍然强大,在短短几个月内每天有超过 700 名用户,最近几周每天收入超过 10 ETH。

但是代币狙击 Bot 的用户群是无情的,并且对品牌没有忠诚度,因此 Banana Gun 团队必须继续迭代并确保他们拥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蒂尔 —— 万斯从政的鼓舞者、马斯克王朝的奠基者缩略图

蒂尔 —— 万斯从政的鼓舞者、马斯克王朝的奠基者

来源:卢泓言

蒂尔,和马斯克并肩创造PayPal的人,第一个给扎克伯格和V神写支票的人,后来投资了马斯克的SpaceX,还有很多独角兽,再和马斯克并肩投资了openAI,公认“PayPal黑帮”的灵魂。

当然,这些是他事业起步的基础,只是基础。

表面上看,蒂尔是个king maker,这是没人反对的。

川普钦定的副总统万斯,本来是个政治素人,是蒂尔鼓励他从政,竞选参议员,赞助他至少一千五百万美金,撮合他跟川普同台。

在这以后,万斯发生了转变,他之前说川普是一个希特勒,但现在成了川普的接班人。

在这之前,万斯还只是一个小人物的时候,蒂尔给了他一份工作,把它像小鸡一样收到自己的翅膀下面。

然后万斯写了一本《乡下人的悲歌》,火了。

然后,万斯皈依天主教,是受一个法国哲学家的影响,蒂尔当年在斯坦福的老师。

再然后,万斯成立自己的基金,蒂尔也开了支票。

现在,人们都说,万斯是川普的绝配。一个真正的乡下人,差了38岁,没有根基,必须在实习期拼命证明自己,依赖老人的提拔。

两个人完全互补,所以川普对他的戒备最低,信任最强。

万斯从政的所有劣势,都在川普这里变成了优势。

这个奇迹可能早在2015年就酝酿了,蒂尔看中了万斯,然后《乡下人的悲歌》孵化的时候。

有一个很古老的词,可以形容蒂尔跟万斯的关系,教父。

很多人已经忘了,川普本人,也是蒂尔看中了的。那也是蒂尔第一次进入政治视野的时候,做的第一个决定。

2016年大选的时候,所有硅谷精英都排斥川普,瞧不起川普。蒂尔是唯一,站出来挺川普的硅谷大佬。

在当时的硅谷,这是非常政治不正确的事情。后来跟马斯克分庭抗礼的沃特曼,当时还在YC做CEO,就算沃特曼和蒂尔的关系非同寻常,也不得不跟他划清界限。

甚至Facebook也受到压力,要把蒂尔赶出董事会。

但又怎样呢,蒂尔还是选择了川普。

好玩的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贝索斯批评过蒂尔,Contrarian are usually wrong,反常识通常是错的。

这句话特别有力量,跟蒂尔追求的“非共识”一样有力量,不过可惜,这一轮蒂尔确实赢了。

所以蒂尔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不是Facebook,SpaceX,Airbnb,LinkedIn,Spotify,而是一个总统和一个副总统。

川普2017年当选之后,蒂尔成了顾问,但接下来几年,他意识到川普是个灾难,川普跟大部分手下最后都反目了。

但蒂尔没有罢休,他卷土重来,这一次给川普准备了一条哮天犬,同时也是接班人。

这个接班人有的一切特点,都让他必须臣服于川普,所以,川普也会把他的政治遗产,传给这样一个人。

这是真正的风险投资,在一个你之前似乎并不懂的领域,并且跟你的所有老同行为敌,跟那些支持民主党的硅谷更大的佬为敌。

但不要误认为,蒂尔是那种一般的风险投资人,哪里有钱往哪里走,哪里有成功往哪里走,不是的。

蒂尔首先是一个哲学家,他的本科在斯坦福学哲学,有超级的思维深度,比如,比特币是自由主义,AI是共产主义。

他的哲学是,把一切新事物归因到最基本的人类制度,人性上面去。

马斯克把第一性原理用来造火箭,蒂尔把第一性原理用来思考哲学。

更重要的,蒂尔不是一个坐而论道的哲学家,他是一个传道士,他会为他相信的哲学买单,用他的钱和权力,去为这个哲学买单。

风险投资是一个幌子,蒂尔是索罗斯式的人物,他是为他的意识形态服务的,他不是墙头草两边倒。

有人问,你怎么看马斯克拿下X,蒂尔说,X作为一个商业项目,我不确定结果,但作为一个意识形态项目,我支持他,因为这可以改造舆论场。

蒂尔和川普,至少在2016年都看到同一点,蒂尔在几次公开演讲里都说,美国失败了,治理美国的精英失败了。

他举了些事实。

55岁以上的美国人,有64%的名下存款不超过一年。

在美国买药,比在世界大多数地方贵10倍。

大学学费,长的比通货膨胀快得多。

剔除通货膨胀,美国的家庭收入中位数低于17年前,接近半数在紧急情况下拿不出400美元。

过去五十年,顶层0.1%的人,他们占的财富比例翻倍,跟90%的底层人一样多。

与此同时,美国打了15年的仗,花了接近5万亿美元,200多万人死了,5000多美国士兵阵亡。

就算这样,美国还在战争沼泽里。

对于这些数字,硅谷和华尔街,也就是统治精英们,会用另一种角度来看,这些是发展的代价,美国比任何时候都强大。

但蒂尔有不同的看法,他的方法论是,让我们看数字本身,回到现实,让我们实事求是。问题就是问题,不要美化它们。

所以川普说,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意思是美国失败了,硅谷和华尔街的成功不是美国的成功,承认这个现实。

川普看到的是,美国制造业衰落,中产阶级衰落,民生艰难。

我们告诉自己,我们正在进步,因为奶奶得到了一部表面光滑的iPhone。

但与此同时,她开始吃猫粮,因为食品价格早已上涨。

但蒂尔看的更深一点,硅谷没有带来本质的进步,他有一句名言是,我们想要的是会飞的汽车,但得到的却是140个字符。

顺便说一句,这也是这几年在中国发生的事,消费互联网衰落了,鼓励的是专精特新。

这个转变跟蒂尔的想法一致,比特世界创造了繁华,但泡沫很大,相反,原子世界更需要钱和人。

这一点川普和蒂尔是一致的,美国需要重振实业,川普需要的是制造业,蒂尔用的词更哲学一点,原子世界。

川普是保守派,保守派不喜欢同性恋,而蒂尔是同性恋,而且跟男友结婚了。

川普是个国家主义者,他想要的是美国人,这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往前走。所以他反移民,要修墙,把某些更吃苦更能干的外来人挡住。

而蒂尔应该不会同意,他本身就是德国移民,如果反移民,他这样的人,还有马斯克,就不存在。

但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在承认失败这个前提之下,必须打破现在这个体系,才有希望建立一个新的体系。

不破不立。

而这个旧体制是谁的?是掌管这个体系的精英,他们有个名字叫建制派,叫deep state,包括硅谷和华尔街。

2013年,蒂尔还住在旧金山的时候,他想给房子修一个车道,但需要很多证明。

其中,为了砍掉一棵挡道的大树,需要为此开一个证明,但他找不到地方开这个证明。

所以这是一个标志,他认为硅谷已经“左”到疯狂的程度,极其官僚,无能。

但同时,当时的一个加州副州长,可以帮蒂尔拿到这些证明。

这又是一个标志,加州已经腐败了,堕落了。

所以蒂尔从旧金山搬走了,这是一个态度。所以蒂尔为支持川普,不惜得罪硅谷,因为那恰恰是他要掀翻的。

几年前,川普还在位的时候,一个做投资的朋友跟我讲,川普/班农/马斯克/蒂尔这个小圈子,要注意他们,这是一个有共同意识形态的,一个既松散又紧密的组织。

松散,是因为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老大,没有谁是谁的小弟,但紧密,是因为他们要共同做一些深信不疑的事情。

后来马斯克收购推特,这个朋友说,这是政治献礼,川普随时可以回推特上班了。

川普遇刺之后,马斯克第一个跳出来,把他说成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马斯克跟蒂尔共同创建了PayPal,这两个人事业起飞的时候,就是同志了。

马斯克一直在做的事业,就是蒂尔说的,要造会飞的汽车。

马斯克一直在原子世界,做从零到一的突破,马斯克是这么多年来,唤醒美国制造能力的第一人。

蒂尔有本书叫《从零到一》,这不是一本做企业的书,或者投资的书,而是一本哲学书。

不要做从一到一万的事,要无中生有,要真正的创新。

所以当全硅谷都看不懂川普的时候,蒂尔押注川普,对硅谷和对美国现行体系来说,川普就是那个从零到一的非共识。

蒂尔的投资标准是,

第一,它们不受欢迎。

第二,它们很难评估,所以更不受欢迎。

第三,它们有风险,但不是不可逾越的风险。

第四,如果成功了,它们非常有价值。

这四点就是川普。

蒂尔是个哲学家,他不会为了什么教条而做什么,非共识并不是他的教条。

在大学里,蒂尔被一个法国哲学家吸引,他说,人有一种天然的模仿欲望,潜意识里倾向于满足别人,要跟他们一样。

用多年后张小龙的话说,就是从众。因为人是环境的反应器。

但问题是,模仿会催生竞争,因为大家都要一样,而竞争又无形中逼着大家相互模仿。这是一个自我增强的闭环。

所以剩下的就简单了,放弃从众,坚决不模仿,回避市场泡沫,抓住被忽视的机遇。

用蒂尔看不起的巴菲特的话说,人贪婪时我恐惧,人恐惧时我贪婪。

既然从一到一万就是模仿,就只剩下从零到一这一条路了。既然共识就是模仿,就只剩下非共识了。

但川普和万斯不是蒂尔的终点,king maker和Kingdom maker是不一样的。

king maker,是他投中了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但Kingdom maker,是他通过投一系列的人,不同维度的人,然后把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王国。

一个王国,缺了每一个部分都转不起来。在这个新王国里,川普也好,万斯也好,都只是一部分,可以这么理解,他们两个人现在是一对齿轮。

蒂尔的战友马斯克,也从来不是一个king maker,他只投资自己,迷恋自己。

马斯克自己是一个king,而且他是一个Kingdom maker。

特别好玩的地方,马斯克和蒂尔都是彻头彻尾的无政府主义者。

在疫情的时候,马斯克胆敢违抗政府的禁令,要工厂开工。火星殖民,会是一种无政府的自组织的方式。

蒂尔认为政府已经落后于技术,他支持seasteading,就是把自由市场引入政府,让1000个政府互相竞争,人来挑选。

所以当这两个人跟一个政治强人合作的时候,可能只是因为他们认为,政府到了一个必须改变的时候,但并不表示,在之后,他们会跟川普有同样的想法。

川普是那块敲门砖。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里,政治家的命运是短暂的,川普也只有八年。

而做企业的人,有长的多的时间,只要他还在掌管公司,还有钱。

他们被称为deep state,或者dark state。

想一下,当PayPal被卖掉,马斯克和蒂尔都套现了几千万美元,自由了,他们比之前任何时候都雄心勃勃。

他们可能有一个默契,根据各自的特点,恰好有了一个天然的分岔,一个做a计划,一个做b计划。

马斯克是西医的做法,make things,个人冲在最前面,把事情办了。

蒂尔是中医的做法,make things happen,准备条件,让事情自己发生。

所以你看,这两个人同时孵化了openAI,但马斯克的想法是,在必要的时候,我必须亲自做CEO,如果我做不了这个位置,那我就不做,撤离,单干。

但蒂尔不一样,他一直在这里面,一直在起作用,他没想过,要自己站到前台来。

所以PayPal黑帮的核心是蒂尔,这些人要创业的时候,他们会给蒂尔打电话,蒂尔是那个开支票的大哥。

马斯克是勇士,蒂尔是长老。

不过重要的是,他们都要创建一个王朝。一个在川普之后的,比美国更大的王朝。

火星是独立于美国,也是独立于地球的物理基础,你在火星不需要护照。

太阳能让你在任何地方都得到能源,不需要一根电线。

星链让你在任何地方都得到信息,不需要网线。

虚拟货币让你在任何地方买到东西,不需要某个中央银行。

所有这些,都让你脱离一个传统的主权国家。

马斯克的所有技术,都围绕无政府主义,无秩序,绝对的自由。这是一个坚定的疯狂的意识形态。

这些东西不是靠意识形态本身来支撑的,而是靠技术来支撑的,技术是无法阻挡的。

对比马斯克,蒂尔没有直接制造如此多硬核技术,但恰恰在于他是b计划,他是长老。

一个万斯浮出水面,下面已经有十个万斯。他给20岁的扎克伯格开支票,同时已经给十个扎克伯格b计划开出了支票。

蒂尔是那个最善于搞“关系”的人。当年蒂尔和另一个人一起创建PayPal的时候,他们约定的招聘原则是,只招他们认识的人。

马斯克跟沃特曼水火不容的时候,蒂尔可以邀请沃特曼去他新西兰的基地,一起讨论末日生存的事情。

马斯克跟扎克伯格约架的时候,蒂尔已经跟扎克伯格共事了快20年。

他是一直站在马斯克、沃特曼和扎克伯格之间,可以一直传话的人。

蒂尔的基金只瞄准突破性的技术,他们对创业者的问题是,十年之后你是什么样,而不是两年之后你是什么样。你在科幻小说里是什么角色,而不是在现实版图里什么角色。

艾森豪威尔总统在1960年辞职的时候说,军工复合体正在威胁美国。

马斯克和蒂尔就是军工复合体。

SpaceX从最初期,一直得到美国国防部和五角大楼的订单,否则早挂了。

俄乌战争,推特把跟俄罗斯相关的大人物都禁言了,就像当初禁言川普一样。它让西方人看到了想看到的东西。

星链基本等于宣战,它直接帮助乌克兰去看俄罗斯的部署。

Palantir、Anduril 和 Clearview AI 这三家公司,都把人工智能驱动的武器系统和监视技术,用到了俄乌战场,它们都是国防承包商,都有蒂尔的投资。

Palantir的首席执行官Alex Karp,跟蒂尔共同创立Palantir之前,他们是斯坦福的同学。

Anduril创始人 Palmer Luckey第一次遇到蒂尔时,他“19 岁,也许 20 岁”。

Clearview AI 在2022 年告诉投资者,到 2023 年,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被识别。

比如在一场抗议活动中,每个人的名字,住在哪里,做过什么,认识谁,都可以被知道。

当然,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在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浮出水面之前,我们不知道蒂尔到底认识谁,又投了谁。

好玩的是,当蒂尔在支持川普的时候说,我们花了太多的钱,死了太多的人,在打不赢的战场上。

与此同时,他投资的公司正在战场上,不仅仅赚到了钱,而且以飞快的速度磨练最新的技术。

好玩的是,蒂尔看不起政府,但认为垄断是好事,君主制是最有效的治理形式。

蒂尔就是那种雌雄同体的人,但我们不知道,雌和雄这矛盾的两极,在他的心智里是如何像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的。

我们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哪一面会统治另一面。

军工复合体,不足以描述马斯克和蒂尔的视野,权力复合体更恰当。

这一百年来,美国霸权就是一个复合权力。

美元、美军、好莱坞、硅谷,推特、 谷歌、Facebook、英伟达,这是一个立体的无死角的复合权力。

最高的权力形式都是复合权力,不是单独的权力,因为复合权力相互支撑,有网络效应。

马斯克和蒂尔手里也是一个复合权力体,而且是一个超越国家的,难以想象的,前所未有的东西。

一个有创新的形式,但具有王朝本质的,新王朝。

其实就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被人为设计的。

它有一个缔造者,有一个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是先在一个人的心智里成型,再以铁血意志付诸实施的。

我怎么知道他们是铁血意志?看看他们做的事,看看他们说的话,最重要,看看他们的眼神。

蒂尔 —— 万斯从政的鼓舞者、马斯克王朝的奠基者

Solana生态Q2表现亮眼,解码功劳最大的5个协议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Golem(

Solana生态Q2表现亮眼,解码功劳最大的5个协议虽然 4 ~ 6 月份整体市场降温,SOL 的价格出现过山车,市值环比下降 25% 至 680 亿美元,但回归基本面分析,Solana 生态依然有亮眼的数据表现(本文大多数据选取自从):

  • 在第二季度,Solana 的 DeFi TVL 虽然以美元计价环比下降 9% 至 45 亿美元,在网络中排名第四,但以 SOL 计价的 DeFi TVL 环比增长了 26% ,这表明第二季度资本对 Solana 依然有信心,没有出现大规模外流。

  • 第二季度末 SOL 质押量也出现反弹,环比增长 5% 至 3.78 亿 SOL。

  • Solana 的流动性质押率(质押的 SOL 中流动性质押的百分比)环比增长 22% ,达到 6.4% 。

  • Solana 的总经济价值(交易费用和 MEV)以 SOL 计价环比增长 41% 至 96.7 万 SOL(1.51 亿美元)。其中 56% 来自交易费,其余来自 MEV 小费。

  • 网络活动(以非投票交易和费用支付者衡量)也在整个 24 年第二季度保持较高水平。平均每日费用支付者同比增长了 51% ,达到 90 万,平均每日新增费用支付者同比增长了 114% ,达到 24.7 万。

Solana 生态在第二季度依然保持着积极发展,那么生态中主要有哪些协议支撑着 Solana 在第二季度飞速发展?第二季度末出现的 Blinks 功能会在第三季度有亮眼表现吗?本文,Odaily星球日报将从数据角度探讨这些问题。

支撑 Solana Q2发展的 5 个协议

pump.fun:Meme 币狂潮推动 Solana 链上活跃

pump.fun 是 Solana 上的一个 Meme 币启动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轻松创建 Meme 代币,而无需提供流动性。5 月份因几位名人在 pump.fun 上推出自己的代币,引发了 Solana 上名人 Meme 币热潮。根据 DefiLlama 数据,pump.fun 在第二季度产生了 4800 万美元的收入,每天平均收入 52.5 万美元。

Solana生态Q2表现亮眼,解码功劳最大的5个协议

pump.fun 也直接推动了 Solana 链上的活跃。根据 Dune 数据,第二季度仅 Pump.fun 平台上部署 Meme 币的交易就已超 100 万笔;平台活跃地址数与新地址数在整个第二季度也处于增长趋势,至 6 月份日活跃地址数平均超 6 万。

Solana生态Q2表现亮眼,解码功劳最大的5个协议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第二季度非投票交易所产生的费用在 Solana 网络交易费用中占比大幅度提升。

Solana生态Q2表现亮眼,解码功劳最大的5个协议

Raydium:Solana DeFi TVL 增长主要贡献者

在第二季度 Solana 上 DEX 交易量也受到 Meme 币狂潮的影响,现货 DEX 日均交易量环比增长 32% ,达到 16 亿美元。

Raydium 一直是 Meme 币启动平台 pump.fun 的最大受益者,因为一旦代币达到 6.9 万美元的市值门槛,pump.fun 联合曲线的所有流动性都会转移到 Raydium。Raydium 的日均交易量环比增长 77% ,达到 8.67 亿美元,市场份额从第一季度的 40% 提高到 54% 。

Solana生态Q2表现亮眼,解码功劳最大的5个协议

Raydium 的 TVL 也环比增长 46% 至 9.91 亿美元,成为 Solana 的顶级 DeFi 协议。同时根据 Dune 数据,在第二季度 Raydium 在 Solana 上的 DeFi TVL 占比进一步扩大,约占 65% 左右,Raydium 成为 Solana DeFi TVL 增长的主要助推力。

Solana生态Q2表现亮眼,解码功劳最大的5个协议

与以太坊上 DEX 龙头 Uniswap 横向对比,根据 DefiLlama 数据,虽然 Raydium 整个第二季度的费用(约 7100 万美元)比不上 Uniswap 的第二季度的费用(2.39 亿美元),但是(第二季度末)Raydium 的费用超过了 Uniswap,并且,在过去 30 天 Raydium 的全域独立活跃地址数量也以 600 万领先 Uniswap 的 440 万。

生态内顶级协议的对比往往最能反映链之间的差距,由此可看出,Solana 生态在 DeFi 方面与以太坊的差距在缩小。

Jupiter:现货交易量与衍生品 TVL 排名双第一

在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中期,Jupiter 是 Solana 上的主要交易场所,占 DEX 交易量的 50% 以上,但随着 Raydium 的崛起,至第二季度末,Jupiter 的市场份额几乎与 Raydium 持平,曾经一统江山的格局现在变为了二分天下。

Solana生态Q2表现亮眼,解码功劳最大的5个协议

但尽管如此,Jupiter 依旧是支撑 Solana 第二季度发展的核心协议,除了在整个第二季度 DEX 交易量排名第一外,Jupiter perps 的日均永续交易量为 3.7 亿美元,环比增长 13% 。根据 DefiLlama 数据,在第二季度末,Jupiter perps 的 TVL 超越 Drift 成为 Solana 衍生品市场 TVL 排名第一。

Solana生态Q2表现亮眼,解码功劳最大的5个协议

因此,无论是现货交易还是衍生品市场领域,Jupiter 对 Solana 生态第二季度的增长贡献都是巨大的。

Zeta Markets:Q2衍生品交易量实现大幅增长

Zeta Markets 是 Solana 生态上的永续 DEX,Zeta Markets 第二季度的日均永续合约交易量环比增长 212% ,达到 8200 万美元;而 Drift 的日均永续交易量环比下降 11% 至 1.27 亿美元。同时,根据 Dune 数据,在 Solana 永续市场的日活跃地址上,Jupiter perps 远超其他交易所 1 ~ 2 倍,而 Zeta Markets 与 Drift 日活跃地址并未相差太多。

Solana生态Q2表现亮眼,解码功劳最大的5个协议

因此,再根据 DefiLlama 数据,在 Zeta Markets 和 Drift 第二季度 TVL 增长都较平缓的情况下,即使 Drift 的 TVL 比 Zeta Markets 高,但从交易量增长角度,Zeta Markets 第二季度对 Solana 生态的贡献更大。不过 Zeta Markets 交易的增长出于真实生态需求还是表面空投激励作用,目前从数据角度还尚不明朗。(从用户角度,也同样令人期待。)

Solana生态Q2表现亮眼,解码功劳最大的5个协议

Zeta Markets、Drift、Jupiter perps 的 TVL 增长曲线

Sanctum:为 Solana LST 带来新活力

Solana 第二季度 LST 表现相当亮眼,主要归功于 Sanctum 和 Jito,Jito 是在去年就推出的 Solana 原生协议,而 Sanctum 是第二季度的黑马。

Sanctum 是 Solana 生态上的 LST 流动性聚合协议,其在上一个季度末推出,但自推出后增长迅速,在第二季度总共推出 44 个 LST,占 Solana LST 市场份额的近 14% ,环比增长 3700% ,TVL 超 577 万枚 SOL;同时 Jito 的 jitoSOL 仍然是 Solana 的 LST 龙头,市场份额为 47% ,在本季度也有环比 22% 的增长,TVL 超 1149 万枚 SOL;而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 Marinade 的 mSOL 供应量环比下降了 13% 。

Solana生态Q2表现亮眼,解码功劳最大的5个协议

但是 Sanctum 迅速的增长也有可能是受空投诱因,再加上 Sanctum 此次空投分配社区又有一些,突飞猛进的态势能否保持也成未知。不过去年 Jito 空投时市场也有同样的担忧,但事实是即使空投后 Jito 以 SOL 计价的 TVL 依然呈上升趋势。

Solana生态Q2表现亮眼,解码功劳最大的5个协议

这证明即使没有了空投猎手,Solana LST 的叙事依然成立。自 Sanctum 推出以来,Solana 的流动性质押率增长至 6.4% ,环比增长了 22% ,虽然与以太坊超 40% 的流动性质押率仍有差距,但 Sanctum 的加入或许会让 Solana LST 规模追上以太坊更有希望。

Solana生态Q2表现亮眼,解码功劳最大的5个协议

对Q3的展望:协议五虎能否扩展成生态六君子?

综上,Solana 生态第二季度 DeFi、LST 和链上活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在其他方面依然存在短板。

在第二季度 NFT 交易量有所下降,平均每日 NFT 交易量环比下降 56% 至 340 万美元,平均每日铸造的 NFT 环比减少 70% 至 85.8 万。

Solana生态Q2表现亮眼,解码功劳最大的5个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季度末,Dialect 和 Solana 基金会推出了 Solana Actions 和 Blinks,旨在改变用户与区块链的交互方式,其支持用户直接在各种数字环境中预览和执行链上交易而无需跳转网页,使用户通往Web3的链路最小化。

而 7 月 3 日使用 Blinks 功能在 X 平台免费铸造的 10 万个 SEND IT 系列 NFT 被很快抢光,此后价格更是最高涨到了 0.6 SOL。接近百倍的收益率使结合 Blinks 功能在 X 平台发售 NFT 突然风靡,Solana 联创更是化身人工 BOT 为许多项目“呐喊助威”。

尽管这几天热度又褪去,但至少为我们展现了 Blinks 强大的功能性、传播与赋能能力,可以为一潭死水的 NFT 市场掀起一点波澜。目前许多 Solana 项目都创建了 Blinks,包括 Jupiter、Tensor、Sphere 和 TipLink 等。

那么在 Solana 的第三季度,Blinks 能否成为促进发展的新药引,真正拯救 NFT 市场还是再将 Meme 币推向高潮?亦或是其他更新鲜玩法?我们拭目以待。

谷歌推出安全人工智能联盟CoSAI,创始成员包括亚马逊、英特尔、微软、英伟达、Paypal、OpenAI等

博链财经BroadChain获悉,7月19日,谷歌推出安全人工智能联盟(CoSAI)。

创始成员包括亚马逊、英特尔、微软、英伟达、IBM、思科、Paypal、OpenAI、 Anthropic、Cohere、Chainguard、WIZ、GenLab等。

谷歌在博文中指出,人工智能需要一个安全框架和应用标准,以跟上其快速增长的步伐。

这也是谷歌2023年分享了安全人工智能框架(SAIF)的原因,但要实施任何行业框架,都需要与其他人密切合作。

稳定币新星Usual能否成功挑战USDT?缩略图

稳定币新星Usual能否成功挑战USDT?

项目介绍

Usual Labs 是一家专注于稳定币技术的初创公司,创始人为 Pierre PERSON 为法国政治家、国会议员,是法国加密资产立法的领导者。

Usual 目前已经拿到了 7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 IOSG Ventures 和 Kraken Ventures 领投,知名二层网络项目 Starkware(Starknet 开发公司) 以及 Mantle 也在投资方列表之中。

Usual 协议的核心产品是稳定币 USD0,与传统的稳定币(如USDT和USDC)不同,USD0 是由到期期限极短的 RWA 资产以及国家债券等资产 1:1 支持发行的,这使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降低了资产挤兑情况下被折价清算的概率。

稳定币新星Usual能否成功挑战USDT?

在 Usual 的介绍中,多处以稳定币 USDT 的发行公司 Tether 进行举例和对比,他们认为 Tether 公司在发行了 USDT 之后,并没有将这些稳定币的收益返还给用户。

https://x.com/momir_amidzic/status/1812120424521822369

Tether 每年将近 $10B 的收益只分配给了少数人,其公司员工甚至不到 100 人,因此 Tether 常常被视为全球效益最好的科技公司。

稳定币新星Usual能否成功挑战USDT?

而 Usual 要做的事就是,把代币发行的所有权和由此而产生的利润,交还给用户。

在 Usual Protocol 中,用户可以通过存入资产获得 USD0,这相当于他们在协议中的存款凭证(LDT)。

持有 USD0 的用户可以选择将其锁定以提供流动性,或发行流动性债券代币(LBT),即将 USD0 转换成 USD0++,从而参与 DeFi 生态系统并获取相应的收益。这部分的收益包括项目本身治理代币 $USUAL 的空投,以及潜在的存款收益。

Usual 在其项目设计中,巧妙地将积分凭证设计成紫色药丸,并提到了“Break free from the banking matrix”,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 20 年前的科幻巨著《黑客帝国》(The Matrix)。

稳定币新星Usual能否成功挑战USDT?

Matrix 是《黑客帝国》中的一个虚拟现实系统,在人类与机器人大战失败之后,就由它控制和束缚着人类,使人类无法看到真实的世界。

Usual 提出的“Banking Matrix”这一概念,似乎用来比喻当前的银行系统或者中心化的稳定币发行公司,暗示这个系统像《黑客帝国》中的虚拟现实一样,束缚着人们,使他们无法看到或体验到去中心化金融的真正潜力和自由。

稳定币新星Usual能否成功挑战USDT?

而作为积分的紫色药丸也与电影中的红蓝药丸有所呼应,在电影中,主角面临一个抉择:

  • 红色药丸:代表逃离虚拟现实系统,即使现实是痛苦的,也要知道真相。

  • 蓝色药丸:代表选择继续生活在虚拟的舒适假象中,不去打破现状。

而 Usual 设计的紫色药丸,是红色与蓝色的混合,它似乎更为强调平衡的选择,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将会以一种新的、革命性的方式来打破传统银行系统或者是中心化机构的束缚,但与此同时,Usual 也会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稳定币(USD0)来替代它们。

这种设计既包含了“红色药丸”觉醒和改变的意义,也带有“蓝色药丸”提供安全和稳定的含义,、颇为有趣且新颖。

目前,Usual 已经在 7 月 10 日宣布其主网正式启动,并同步开启了积分活动。用户只要通过提供流动性或持有 USD0++ 就能获得积分凭证 Pills(药丸),未来可转换为 $USUAL 代币空投。

发放的空投数量将占 Usual 总供应量的 7.5%,活动于 2024 年 7 月 10 日 22:30 开始,并持续 4 个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Usual 交互的具体步骤。

项目交互

1、积分活动

https://app.usual.money/#SJYPG

稳定币新星Usual能否成功挑战USDT?

首先,打开上面的项目网址,或者直接在左下角输入邀请码 “SJYPG”。

稳定币新星Usual能否成功挑战USDT?

按照要求,关注官方推特,并连接你的钱包。

稳定币新星Usual能否成功挑战USDT?

按照提示,一直往下操作,会看到存款界面,用户可以选择在这一步就将资产存入,变成 USD0。

这里的存款操作都是在 ETH 主网,如果当前手续费较高,也可以点击右上角的 “skip” 暂时跳过,后续再进行存款操作。

稳定币新星Usual能否成功挑战USDT?

积分奖励规则如上图所示:

  • 直接持有 USD0++:用户可以用 USD0 直接购买 USD0++,每个 USD0++ 可以获得5个药丸(一次性),且随后的每天都可以获得 3 个药丸;

  • 提供流动性:用户可以在 Curve 中添加 USD0/USDC 或者 USD0/USD0++ 的 LP,每1美金的 LP 每天可以获得 1 个或者 3 个药丸。

如果暂时不需要操作,也可以跳过。

稳定币新星Usual能否成功挑战USDT?

全部完成之后,用户就可以在项目首页看到自己当前的药丸数量,以及每天可以获得的药丸数量。

稳定币新星Usual能否成功挑战USDT?

如果在之前步骤中没有存入资产,后续想要操作,在左边侧边栏中点击“Drugstore”,就可以看到持有 USD0++以及添加 LP 的选项。

同时,在页面顶部还可以看到一个增长倍数,即随着用户存款或者提供 LP 时间的增长,获取药丸的速度也会不断加快。

每天可以增加 2%,最快可以增加到 10 倍。当然,用户可以随时提走他们的资产,但是一旦提走,增长系数就会从 1 开始重新计算,即越早存款的用户,获得的药丸会越多,直到活动结束。

稳定币新星Usual能否成功挑战USDT?

除了存款获得药丸,用户还可以参与拉新,邀请好友加入活动。每邀请一个好友,邀请人都可以获得好友药丸总量的10%作为奖励。

稳定币新星Usual能否成功挑战USDT?

2、银河活动

https://app.galxe.com/quest/usual

除了官网的药丸收集活动,Usual 还在银河发布了新的“Pills Campaign”任务。

这部分均为一些常见社交任务,较为简单,感兴趣的用户也可以参与一下

从“混序”肇始到Web3.0世代的“VISA”缩略图

从“混序”肇始到Web3.0世代的“VISA”

与 Linlin @SunLilin 相识是在 X 社交平台,大家都痴迷于对Crypto Payment的探究,看到了Blockchain/Crypto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潜在影响,如同我眼前冉冉升起的这片朝阳,正慢慢点亮广阔无垠的塞伦盖蒂草原。

从“混序”肇始到Web3.0世代的“VISA”

Lilin 与我分享了他在2023年4月9日写的这篇文章,在征得同意后转载于此。

在与Lilin 短暂交流和文章的字里行间,能够看到他的深刻和博学。Lilin说这只是拾人牙慧,我说我来继续接力,“总有某一个人点亮某个阶段前面的路。我们的最佳选择就是跟随诸多先贤的脚步,行在高处,审慎的践行理念的力量。”

Blockchain技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对交易的全部构成(支付-清算-结算)进行重新审视和处理,我们由此不会再束缚于传统银行/支付体系,意识应该发生转变,用一种更为根本的方式去思考:什么是Crypto Payment?如何通过Blockchain来构建全球支付,以及支付中的信用?面对全球性的支付体系,又应该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治理?

这篇文章仿佛是Lilin与Dee Hock前辈在时空交错之间的对话,为那些疑惑指明方向,为这些方向带去信念的力量。

以下,enjoy:

从“混序”肇始到Web3.0世代的“VISA”

2017年底,因为之前参与某中央证券登记机构的区块链业务平台,曾与SWIFT交流过区块链技术,受邀参加SWIFT中国区年会来做一个区块链技术的专题报告。在从东向西的四个小时飞机旅行中,又顺便重读了《One From Many-Visa and Rise of Chaordic Organization》,中文译名为《隐形VISA:面向未来的混序组织》,作者是参与筹建VISA并出任第一任CEO的Dee Ward Hock。

2007年刚进银联战略部,恰好翻译过Visa内部的文档,名为《理念的力量》。当时互联网/移动支付创新战略的布局和思考也都是基于Visa/运通的战略对比起步,深受Dee Hock前辈们的理念影响。时隔十年重读此书,才发现在“去中心化”的Blockchain/Crypto视角下,很多他的思考和表述竟然如此深远的穿越了历史。恰逢此时平流层上的阳光穿越舷窗,照在书页的字里行间,有深刻的感动涌起,只觉得此生若专心做好支付清算这一件事,也就心甘情愿、庶几无愧于己了。

他在后来总结过一段话:

“Visa真正并且持久的成功将会属于两件无可比拟的事情:

a. 与不同伙伴间合作关系的质量;

b. 多大程度上成功地为社区整体提供服务以及提供更大的利益。”

这应该算是当下所谓“社区高于代码”在五十年前的注疏版本。那个年代Visa也还不叫Visa,一个新的全球电子支付网络在筹备多年之后,也逐步带动了数据中心、POS终端、信用卡等多项创新技术与业务的兴起,其历史性的创造与建构从历史的路径积分来看,遥遥领先于中本聪/赛博朋克们创建的电子现金,更不用说后来的Blockchain/Crypto浪潮了。

如同“自由并非代代相传,每一世代的个体都必须不断捍卫并奋力争取”,对于绝大多数基本问题的探求和常识的获取也是如此。世人皆知KK失控/主权个人/网络国家/可编程货币等等时鲜新品,Visa的创始人Dee却被大众遗忘,潜藏在时光的角落里。

Dee这一生以Visa网络成功求索、验证了诸多理念和判断。包括但不限于:

a. 什么是货币? 什么是货币的“价值交换网络”?

b. 什么是“去中心化”?何等的机构可以成为“去中心化组织”?如何治理一个去中心化组织?

这两个问题在今天被表达为Web3世代的核心特征,既Crypto和DAO。

基于《理念的力量》与《混序》两本书略作整理,汲取部分精华,稍加评点。并不存在一个具体的先贤完全奠定了完整的路径,但总有某一个人点亮某个阶段前面的路。我们的最佳选择就是跟随诸多先贤的脚步,行在高处,审慎的践行理念的力量。

注:以下以“DEE”开始的段落代表原书中引述文字;以“Lilin”开始段落代表我的个人评述。

(又:其实何须评点,真理就在字里行间。)

1. 关于货币

DEE:“如果大部分数据开始移动得像电子脉冲 — — 无线电波 — — 甚至光束那么快,那又将如何呢?很明显,所有的事物似乎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并且不断地加快步伐。我们的陈旧观点逐渐消失,传统观念开始转变。这使得我们好像是以不同的眼光,甚至是以不同的心态来看待事物,更甚至于对前二者有所超越:是以不同的意识来观照万物。这简直太让人振奋了。”

DEE:“金钱将会成为以有规律的能量脉冲为表现形式的字母性数据,并将以光速通过整个电磁光谱的无数路径向全球范围移动,而且成本微不足道。任何机构若能移动、操控及保证这种以有规律的能量为表现形式的字母性数据,同时这些由字母性数据作为等价测度与交换中介被大家普遍使用和信赖,那么,这类机构就是银行。我们还可更进一步说,金钱的这些内在属性有可能会导致一种新形式的全球货币的生成。”

Lilin:由此诞生了不同的“字母性数据”的货币,也有不同的“等价测度与交换中介”。在我们曾经欢呼雀跃但又早已习以为常的“网络/手机银行”时代,有银行/支付机构作为代理人来记录、保管、转移货币。但Blockchain改变了一切。

DEE:“如果电子技术继续发展,那么,似乎显然易见的是,200年来银行业对货币的保管、借贷及交换的寡头控制,将会无法挽回地被摧毁掉。国家对货币发行和控制的垄断权也将受到侵蚀。银行或政府在传统上也许是人们最后所凭借的清算者 — — 数量庞大且日益增长的货币价值转移业务的最后处理者。但这并不要紧。在新的系统中,优势将会落到那些组织上,它们最为擅长处理和保证以有规律能量粒子为表现形式的字母价值数据。”

Lilin:尽管Dee并不能预见全部的技术创造,但仍然给出伟大的猜想:以Blockchain为代表的新形态基础设施及其组织确实是“最为擅长处理和保证”价值数据“,而”有规律能量粒子“则以Crypto/Token的形式出现了。

2. 关于信用卡及其业务本质

DEE:“我们所从事的信用卡业务的本性是什么呢?信用是否真的就是我们业务的本性?当顾客递给商家一张塑胶卡付帐时,这种交易的实质是什么呢?很明显,它表示商家愿意把商品卖给那些希望购买其商品的预期的客户。就这一点来说,信用卡取代了驾驶证、社会保障卡、身份证或者其他用于确认身份的手段。这样,信用卡第一项主要的功能就是让卖者认同买者,也让买者认同卖者。”

Lilin:Dee善于第一性的思考业务本质。不管表现为何种交易终端、介质和形态,交易的本质就是交易双方的“信任“和”履约“。信任的背后则存在一系列的”授权“或”委托“,也存在针对交易双方的”验证“。是不是很熟悉?Don‘t Trust, Verify It!

由此又展开了第二个问题,现有的金融系统为什么是“中心化”的?因为能够得到“信任”的机构,作为被“授权”/“委托”的对象,必须符合若干资质或者凭证,即所谓“持牌机构”,所有的金融游戏都是在这些机构之间的“机构间”业务,而各种原因无法获取牌照的机构,当然无法列入其中。回到每一种交易的原初,大家当然会选择自己信任的“代理人”,而不具备资格者则天然会试图颠覆与革新,是为所谓的“金融创新”。

但实际上金融体系又早已是“去中心化”的,范围局限在机构之间,为了避免单一机构完全掌控全部交易,从而篡改/伪造/毁坏交易本身,需要解耦金融机构。去中心化的前提或者本质就是对于“授权”/“委托”双方的本体和agent,认定其风险责任主体,并不断的解耦其交易关联。让“信任”变得更加“简单”和“面向对象”。“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实际上,“因为简单,所以信任”。

DEE:“显然,信用卡保证了买卖双方都能安全地交换价值:商家提供商品或服务,顾客在销售票据上签字确认,而此票据则被商家储存以作为货币赊欠的凭证。卖者收到的货款是当地的货币,而买方日后也是以自己本国的货币付帐。可见,信用卡的第二项主要的功能就是作为价值数据的保证者。”

DEE:明显地,信用卡系统保证了买卖双方不必了解彼此的语言、法律、货币、习俗或文化,即可启动交换机制。事实上,很多发卡银行允许客户在交易后的一段时间内支付款项(银行界的行话叫做“延期信用”),但这不过是一项辅助性服务,而非信用卡的主要功能。当把信用卡放到读卡机上刷卡时,只是创造了一项以字母性数据为形式的金融信息 — — 取代了纸和笔。由是观之,信用卡的第三项主要的功能就是价值数据的创造和转移。

Lilin:Blockchain技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对交易的全部构成(支付-清算-结算)重新审视和处理,让我们忘掉Layer0/1/2和密码学当中的各种技术噱头和看似层出不穷实则老调重弹的概念们,从业务本身出发,才会有生态的真正繁荣。回头看,不会有人记得3G前夜WCDMA/CDMA2000/TD-SCDMA那些繁复精巧的概念,大家只关注我的外卖几点到。而尽管当年国贸的3G大会之一票难求,远超今日的共识大会和各种Web3峰会。

DEE:当我们抛弃传统的观点并对关于现实的机械性模型提出挑战时,我们就不再受银行业与支付系统既有行话的束缚。届时,我们就会用一种更为根本的方式去思考,而另一次的意识转变也会随之出现。现在看起来这种想法似乎既普通又显而易见,但那时却颇具启示性。我们所从事的并不是信用卡业务。“信用卡”这一称呼来源于银行业的行话,它其实是一个误称。这种卡只不过是负载有作为货币价值交换的符号的一项工具而已。它以一张塑胶卡的形式被采用,也不过是时代和环境因素的巧合罢了。我们真正从事的其实是货币价值交换的业务。

3. 关于支付清算网络

DEE:老猴子思维和我开始急速地将这些零碎的思绪凑合在一起。如果我们的业务是保证和处理买方与卖方之间的价值交换,那么买卖双方会在何时何地进行交易呢?由于现代交通的发达使时间极大地缩减,买方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出现,遍布全球,不分昼夜。随着型录邮购和电子市场的发展,卖方无需亲自现身就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向顾客提供商品或服务。因此,对以电子形式出现的价值交换的需求将会在一天24小时、一周7天,随时在全球的任何地点产生。”

Lilin:这一点在Bitcoin开创的Crypto世代,以传统想象不到的速度实现了。Crypto的基本变革来自于金融基础设施的改变:清算时间从T+N到了理论上的1秒钟,使得传统需要投行介入的大宗信用交易,可以变成快速灵活流动性充沛的零售类交易;取消了时间的概念代之以块高,则无限的打破了全球时区带来的定价垄断。

Dee设想的7*24小时交易被充分的演进:从模拟世代的全球化交易,进入了真正的数字时代。其意义,类同于从模拟通讯网络到了数字通讯网络,尽管信号还是不太好,但LTE已经给出了前进的方向。人类只需要构想场景,无脑投资基础设施,而不再需要担忧多余的带宽可以用来做什么了。尽管每个时代总有爱操心的人存在。

DEE:”令人兴奋的领悟接连而来。任何组织只要能在一天24小时、一周七天,于遍及全球的任何地点保证、传输及处理以有规律的电子形式出现的交易,就可取得一个超乎我们想象的大市场 — — 世界上所有的价值交换都在其中进行。与之相关的必要技术亦已发明,该技术将在其成本按几何级数递降的情况下,以几何级数递增的速度加快其普及的进度。但这存在一个问题:没有银行能做得到,也没有大型的股份公司能做得到,甚至连国家都做不到。事实上,我们根本就想不出有哪个现行的组织形式能这样做。我凭直觉估算了一下世界上所有银行的金融资源,结果发现大多数国家的金融资源与之相比也显得相形见绌。因此,如果银行联系起来的话,就能做得到,但怎样联系起来呢?这就需要一个超凡的组织,以全新的方式将这些极端复杂多样的机构和个人联系起来。”

Lilin:Dee的技术局限性显然导致了他的过度乐观,如同黄金年代的物理学家宣称已经解决了所有物理问题。但预见性判断只有一个超凡的组织才能驾驭全球的广域交易,而非任何单一国家/机构。从过去将近15年的Crypto演进历史来看,根本在于全球化条件下,没有一个单一实体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偏偏在恰当的机缘下,Bitcoin出现了。

4. 组织

DEE:”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组织,连接一个由人们所共享的理论学习与经验学习所组成的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以及联合关心制度失败并承诺为改善这种状况而尽一份力的各个阶层的个人与任何类别的团体。这个组织必须遵循所信奉的原则进行自组织,同时使自身成为混序组织的一个成功范例。这个组织的目的应该是发展、传播和贯彻全新的、更具混序性的组织的概念。如果这个全球性的组织能得到精心的构思与适当的筹建,它一定能有机地溶入它的劳动成果之中。”

Lilin:“混序”也许给出了未来DAO的前进方向,绝对的“去中心化”只意味着秩序的消解和不存在。永远需要明确风险责任主体,才是构筑“共识”、达成“共和”式创新的基本路径。

DEE:”Dee绞尽脑汁,他清楚地知道,大多数公司采用的都是:他所厌恶的那种“命令与控制”僵化等级体制。现在他和他那“猴子式想法”将抛开这一切,直接切入公司本质:公司的核心是什么?Dee在回忆录中写道:“商业型公司或其他组织的本质就是理念,所有的机构不外乎就是不同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将各自的才智集合在一起。一个古老而权威思想将这个概念具体化为“社区”。“社区”, 哈哈,“社区意味着共同目标”。

这还意味着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共同的理念和原则,这些是否就是构成公司的理想基因呢?这些能够成为创立新的金融机构所需的象DNA一样的基石吗?

Dee看到前进的方向:如果我们开始研究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念和原则,这条路会指向哪里呢?几个小时后,Dee带着满脑子的想法去见他的同伴们。他说:今天我们不再讨论银行、金钱和信用卡;我们讨论理念,原则和共同的目标。……找到能将银行联合成自治组织的共同点,这个自治组织将如Dee预想的那样,发展成为数据清算机构。按照Dee描述的场景,在讨论理念和原则时,他和他的同事不像是谈论金钱和合作机构的四个银行家。他们似乎更象Thomas Jefferson、James Madison, James Monroe 和Alexander Hamilton讨论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事实上,Dee日后称他们的小团体为“Visa创建之父”。

“他和他的同伴最终达成什么样的理念和原则呢?”正如Dee在他的回忆录中写的,四个男人一起列出一个大单子:

第一条:这个组织由全体成员共同拥有,成员间完全平等。任何一个成员没有控制权或特权;

第二条:所有成员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条:这个组织对所有合格成员开放;

第四条:权力、职责和资源应当被适当地分割和分享;

第五条:权力由所有独立机构平等享有;

第六条:尽最大可能,确保每一件事情都是自愿的;

第七条:这个组织应该自然变化,而不应当被迫改变;

第八条:管理机构之间是应当是平行、有弹性并且永久的。

Lilin:Visa的组建当然有赖于更加复杂的因素。但类似的创造性建构为何一次次的出现在以美国尤其是硅谷代表的现代性社会?(Visa的总部在SF,这是另外一个故事,可以再写一篇文章了。)

如同为什么Crypto的核心创新都没有出现在东方?原因并不落实在聪明、勤奋、资金等等,甚至不根源于所谓的“制度”,更不是泛泛的“人性”。“innovation”源于拥有足够“正当性”与“合法性”法统的“共识”,也就是所谓的“共和”republic。如果不愿意接受时间尺度上长期的看似没有进展、各种无效甚至愚蠢的争论吵闹、对立分歧,而是拿破仑/高欢式的快刀斩乱麻,就会陷入“僭主式”的“弯道超车”陷阱。以追求“效率”为优先的人群,不论有多么聪慧机敏、执行力过人,一旦决定性的走出了“激进主义”扩张和发展的这一步,就宿命式的失去了innovation源泉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加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本聪的退隐消失恰恰完美了解决了圣马丁/华盛顿问题,才有了之后的“涌现”。东方社会以今生今世甚至五年十年内的成就和财富作为第一优先级,那么就永远失去了到达innovation源头的机遇,遑论全球领导力和定价权了。这一点不仅解释了华人社会在Crypto世界的真实地位与长期定位,同样可以解释过去四十年所有“自主创新”的迷梦,今天风起云涌的国产LLM们又再一次走上了红旗/龙芯前辈们的道路。当然,他们有不同的盈利模式:)

DEE:如果提炼出他们的精髓,他们基本理念和原则是:

“合作”、“合伙”、“程序民主”、“平等”、“权力共享”、“开放”、“信任”,即社团精神。

Dee感到开心,他和他的同事描绘出愿景,以及指引愿景实现的原则:创立一个民主、自治的银行合作组织,银行可以通过这个组织共同管理和清算发生在全球任何地方的信用卡交易。短期内,合作组织可以处理美洲银行卡交易,但长远来说,他可以发展成为Dee所描绘的样子:全球领先的数字交易处理系统。

Dee相信新的合作组织将不会被美洲银行或其他任何某个银行控制。相反,他是在共同信任基础上运作的合作机构,人们以及各自的银行基于共同的利益和收益走到一起 — — 更大的收益是他们的顾客和社区。其他人也基本同意Dee的想法,因此,还有一个原则,尽管没有明确声明,但已印在他们的理念和原则中:“独立”

Dee清楚地知道:关系网络与专家资源的融合(即构建Visa社区,而不是任何硬件或软件,或任何交易量或成员利润的指标)将会对其终极目标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2022年7月16日,Dee在他93岁的年纪与世长辞。

故事则远没有结束。

即便是在故事的开始,也有另外一条隐秘而荣光的伟大线索。那个开创了BOA美国银行的意大利人:传奇A.P.GIANNINI。

2018年的7月21日,我在旧金山开会,偶遇555 California Street。

从“混序”肇始到Web3.0世代的“VISA”

传奇已经离开,传奇永不落幕。

过去十年,认识了很多全球顶尖/或者至少被称为一流的经济学家,还有大量Crypto从业的领导者/专家们,发现绝大多数人从来都没有搞清楚“清算”和“结算”的区别,恰恰又都以“支付”来代称。无数世代的人,都会忘记了“学习”的真意:如同不回到科学史则无以谈科学的演进,不回到支付清算和货币的历史,也同样无法真正了解Crypto变革的伟大意义和征程上的荣耀石碑。

好在我和我的伙伴们没有忘记这一点,“理念的力量”不同于需要充值的“信仰”们,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方可始终。好在过去五年,一个健壮、稳定、可扩展的公共账本基础设施和几乎所有的周边工具/技术中间件都已完成并经过了实际考验。

基于此,面向业务的支付清算迫在眉睫,如同2005–2010年移动互联网的前夜,新的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就在路上,意味着新的全球化2.0及其商业浪潮昭然若揭。2023年即将全面揭开帷幕,是为全球新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序章。

目前,Lilin 正在构建全数字化公共基础设施PlatON,践行他信念的力量,让我们拭目以待。

L3经济困境:除非月交易量超过5000万笔,否则无法盈利缩略图

L3经济困境:除非月交易量超过5000万笔,否则无法盈利

原文作者:Syndicate

原文编译:深潮 TechFlow

L3经济困境:除非月交易量超过5000万笔,否则无法盈利

正如讨论的那样,L3s 面临着经济可持续性的实际挑战。

虽然 Base 在 2024 年第一季度仅通过序列器获得了超过 ,但对于少数几个 L2(如 Base、Arbitrum、OP Mainnet 和 Polygon)有效的方法并不适用于 L3。为什么呢?

L3经济困境:除非月交易量超过5000万笔,否则无法盈利

目前,L3 正因其能够和开发者的费用而越来越受欢迎——这为构建新的完全链上应用、游戏和体验打开了可能性。类似于云计算将构建 Web 应用的成本和时间减少了成千上万倍,L3 也可能对 Web3 实现同样的效果,使得新的世界网络能够以成千上万倍的速度和成本构建。这至少是理论上的。

然而,费用降低成千上万倍也为 L3 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挑战:费用大幅降低意味着它们不能依赖序列器费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除非它们拥有类似 L2 的交易量,这对于几乎所有 L3 来说都是不可行的。此外,要实现成千上万倍的费用降低,L3 的运行成本仍需从今天的水平再降低 10 倍到 100 倍。这将需要对 L3 的基础设施进行彻底的转变,而非渐进的改进。

这为 L3 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L3 如何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L3 的盈亏平衡分析

通过我们与新兴的 L3 生态系统的合作,Syndicate 团队看到 L3 尝试通过增加网络费用来应对这一挑战,以从其序列器中产生利润(或至少尝试实现盈亏平衡)。迄今为止,这些努力尚未带来盈利。

几个月前,我们对 L3 进行了经济情景模拟——在各种链上活动和费用水平下相对于 L2 的分析——以了解它们的盈亏平衡和盈利途径。结果令人警醒。

L3经济困境:除非月交易量超过5000万笔,否则无法盈利

如果 L3 的费用比今天的 L2 便宜 10 倍(或更多),除非其每月交易量超过 5000 万,否则 L3 永远无法盈利。这相当于 Base 活动量的 50% 以上或 Arbitrum 活动量的 75% 。

Base 和 Arbitrum——以太坊最活跃的两个 L2——其网络每月通常有 5000 万到 1 亿次交易。但这些是最大的参与者。在过去的 30 天里,Zora 看到 380 万次交易,Mode 看到 380 万次交易,而 Redstone 看到 110 万次交易。

要实现盈亏平衡,一个每月有 500 万次交易的 L3 需要将其费用设定为 L2 的 3 倍以内。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如果 L3 主要依靠较低的费用进行竞争。仅仅比 L2 便宜 3 倍远远不足以吸引用户和开发者采用新网络。因此,L3 必须在(如可扩展性、可定制性和社区所有权)与 L2 区分开来。

在过去的 30 天里,只有两个 L3 的交易量超过 500 万次,它们都专注于游戏:Xai(2.75 亿次交易)和 Proof of Play Apex(6900 万次交易)。Xai 的网络费用比 L2 低近 200 倍,这意味着它可能在亏损运行。另一方面,Proof of Play Apex 的网络费用比 L2 高 15 倍,这意味着它可能在盈利,具体取决于谁在支付费用。

但考虑到所有这些,那么 L3(以及 L2)实现可持续性和长期价值的途径是什么呢?

当下支持 L3s 的论点

今天,L3 可以被视为一种“运营成本”或“成本中心”,目的是启动一个新网络的发展,使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有价值。此外,通过运行序列器、设置网络费用和使用自定义 gas 代币,L3 还为运营商提供了新的经济工具,通过有针对性的 gas 补贴和激励措施来动态管理他们的生态系统,包括用户、开发者、应用程序和合作伙伴。

例如,考虑一个在 L2 上的完全链上游戏,并为每个链上操作支付交易费用。为了改善用户体验,游戏开发者可能希望代表用户赞助许多(或全部)交易,随着游戏的发展,这将非常昂贵。即使在今天流行的 L2 上 gas 费用很低,如果一个游戏有 50, 000 名日活跃用户(DAU),玩家平均每天进行 100 次链上操作,总计每天赞助的 gas 费用超过 10, 000 美元(或每年近 500 万美元的 gas 费用)。对于许多 L2 来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长到每年 2500 万到 5000 万美元!因此,构建在自己 L3 上的游戏将这些可变成本降低到接近零,使得许多新的主流社交、游戏和消费者应用——即链上应用——在经济上可行。

L3经济困境:除非月交易量超过5000万笔,否则无法盈利

“完全链上”也是一些游戏和应用程序的主要卖点。例如, 是一个完全链上的游戏,存在于其专注于策略游戏的 L3 Gold 上。Pirates Nation 是另一个完全链上的游戏,存在于 Proof of Play Apex L3 上,它说:“当一个游戏在链上时,这意味着我们没有运行任何服务器。我们无法关闭游戏,它将永远存在… 链上游戏… 保证了永久性、互操作性和可组合性。”在这里,较低的成本不是直接的卖点,但它们是使游戏完全链上的其他好处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

超低费用还解锁了用户可能不会参与的新使用场景。考虑  最近通过显著降低每笔交易的成本,在其 L3 上启用了新的打赏和微交易体验。

因此,L3 的主要经济利益不在于收入生成,而在于它们为构建在其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的价值。通过大幅降低交易成本,L3 使得在更昂贵的 L1 或 L2 网络上可能在经济上不可行的新应用程序和商业模式成为可能,并且它们允许应用程序以较低的成本保留更多的价值。

L3 的未来经济机会

虽然今天 L3 可能被视为一个成本中心或可忽略的收入来源,但我们的团队对 L3 如何在未来变得越来越可持续和有价值有一个更清晰的愿景。有一些新的模型即将出现,这将深刻重塑 L3 的经济学,无论是对于开发者还是用户。

最明显的例子是优先费用。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用户和交易逐渐迁移到 L3,我们可能会看到在游戏、社交和金融领域的流行 L3 中出现优先费用市场。当然,优先费用市场只有在 L3 上的活动增长到区块空间不再像今天的以太坊 L1 和流行的 L2(如 Base)那样丰富时才会开放

然而,我们已经开始看到的一个更具创新性的模型是使用 L3 的本地 gas 或质押代币。例如, 使用 $DEGEN 作为其本地 gas 代币,为 $DEGEN 创造了额外的实用性。正在开发的新 L3 不仅计划使用自己的自定义 gas 代币,还计划使用自定义质押机制来帮助保护或共同运营网络,从而赋予其代币更多的实用性。通过使用本地代币——而不是仅仅关注通过序列器利润创造的价值——许多 L3 正在探索通过其本地代币创造价值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如 Degen,这比序列器利润更大的价值驱动因素和机会。

未来还有更大的经济突破。我们的团队深入研究了 L3 的开发和问题,以争取增长和长期可持续性,通过这项工作,我们发现了与 L3 的设计和运营方式相关的大问题(和机会),这些最终限制了它们今天的经济自主权和潜力。然而,如果你能从根本上改变 L3 的设计和运营方式——你可以解锁新的收入、新的市场和主要的结构优势。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L3 不仅会便宜 1000 倍,还将能够访问今天不可能的新收入和价值生成机会。我们期待在未来几周内分享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工作。

未来展望

随着 L3 的不断发展,我们将在价值创造和捕获领域看到许多新的实验,无论是从链运营商的角度,还是从开发者和用户的角度。

印度交易所WazirX被盗2.35亿美元事件分析缩略图

印度交易所WazirX被盗2.35亿美元事件分析

2024年7月18日,据Beosin Alert监控预警发现印度交易所WazirX被攻击,攻击者获取到交易所多签钱包管理员的签名数据,修改钱包的逻辑合约,让钱包执行错误的逻辑,来盗取资产,涉及资金超2.35亿美元。

基于攻击者的攻击行为,推测原因为多签钱包的管理员私钥泄露,Beosin将攻击原因简析如下:

攻击者地址:

0x6eedf92fb92dd68a270c3205e96dccc527728066

被攻击地址:

0x27fd43babfbe83a81d14665b1a6fb8030a60c9b4

首先,攻击者部署攻击合约:

0x27fd43babfbe83a81d14665b1a6fb8030a60c9b4。

该合约的功能是提取本合约指定的代币资产。

第二步,攻击者获取到wazirx多签钱包管理员的签名数据,将钱包的逻辑合约修改为已经部署好的攻击合约。

对应交易为:

https://etherscan.io/tx/0x48164d3adbab78c2cb9876f6e17f88e321097fcd14cadd57556866e4ef3e185d

第三步,攻击者向wazirx多签钱包提交提取代币交易,由于代理模式的机制,钱包合约会利用delegatecall调用攻击合约的相关函数,转走钱包代币。

Beosin Trace对被盗资金进行追踪,被盗资金部分的流线图,目前来看,黑客已经将部分资金转移进入Changenow与Binance交易所,其中0xf92949ab576ac2f8dc9e4650e73db083f1f9cd9f为黑客在Binance的充币地址。

印度交易所WazirX被盗2.35亿美元事件分析

另一方面,黑客在过去两小时向地址0x35fe…745CA转移8010亿枚SHIB,价值高达1402万美元,正在持续分批抛售,目前黑客地址仍持有4.9万亿枚SHIB,总价值8652万美元。

Beosin Trace正在对被盗资金进行持续追踪。

香港稳定币咨询结果出炉 一文看懂监管要求及业内评价缩略图

香港稳定币咨询结果出炉 一文看懂监管要求及业内评价

717日,一则重磅消息引爆香港加密货币市场——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财库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就在香港实施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的立法建议联合发表咨询总结。

笔者了解到,为期两个月的公众咨询在今年二月完成,咨询期香港监管机构内共收到108份意见书,分别来自市场参与者、行业组织、商会和专业团体以及其他持份者。随着虚拟资产日益普及和持续发展,绝大部分回应者认同有需要为法币稳定币发行人引入监管制度,以适当管理潜在的货币与金融稳定风险,并提供具透明度和合适的规限。回应者普遍支持建议的监管要求及实施安排,亦在书面意见中提出优化建议。

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表示,除了现行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监管制度,建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将加强香港的虚拟资产规管框架,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并有效缓减发行法币稳定币相关活动对金融稳定所构成的风险,而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则认为,一个良好的监管环境有助推动香港稳定币生态系统可持续和负责任的发展。财库局和金管局会因应回应者的意见和建议,敲定立法建议以实施监管制度,并会尽快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

那么,针对稳定币监管,香港又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香港财库局表示,鉴于法币稳定币在Web3 及虚拟资产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以及传统金融体系与虚拟资产市场之间的联系越趋紧密,特区政府有需要就法币稳定币发行人设立监管制度,以风险为本及务实方式进行监管。三项主要要求包括:

1、储备管理及稳定机制(例如要求发行人必须确保法币稳定币获得优质及具有高流动性储备资产的全额支持);

2、赎回要求;

3、管治、知识及经验等监管要求。

香港稳定币咨询结果出炉 一文看懂监管要求及业内评价

接下来,就让笔者从风险管理、监管范围和发牌制度三个方面和大家逐一解读。

风险管理:香港财库局和金管局认为,参考单一货币及多种货币的法币稳定币均与传统金融体系有所关连,两者都有可能对金融稳定构成风险,而其他主要国际金融市场和监管机构亦普遍同意此看法。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将所有法币稳定币纳入拟议的监管制度。就参考多种货币的法币稳定币而言,会制定与法币稳定币发行人业务运作复杂程度相称的要求,以确保发行人能充分应对相关风险。例如该等发行人需考虑是否有相关币种的优质及高流通性资产供应,并证明具备妥善管理以多种货币计价的储备资产的能力,但无意规定在监管制度下法币稳定币的参考货币范围。

监管范围:此外,香港财库局和金管局还称将保留监管法币稳定币的建议,原因是相对于其他种类的稳定币(例如与商品或贵金属维持相对稳定价值的稳定币),法币稳定币较有机会发展为获普遍接受的支付方式,亦因此对货币与金融稳定构成更高及更为迫切的风险。鉴于虚拟资产尚在萌芽阶段,而且市场环境不断演变,也有意赋予监管机构扩大受监管稳定币范围的灵活性,同时会密切留意市场发展并按需要调整稳定币的监管范围。

发牌制度:香港财库局和金管局指出,法币稳定币持牌人有责任就其发行的法币稳定币维持稳健的稳定机制,而储备资产的妥善管理及托管是其中的关键。在牌照申请评估程序中,其中一环是金管局将审视申请人管理储备资产的方式,但目前并不认为有需要为该等活动另行设立牌照制度。从风险管理及用户保障角度出发,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私人密钥的储存及提供钱包服务的重要性,政府与金融监管机构正在探讨对这些活动所采取的监管模式,并将会在过程中与公众及相关持份者保持联系。

实际上,有分析认为,只有获发牌的法币稳定币发行人、银行、持牌法团,以及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才可在香港销售法币稳定币,或向香港公众人士积极推广有关服务,对于现有稳定币发行人拟议的监管制度亦会设有相应过渡安排。香港财库局还期望,适切及符合国际监管建议的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可为用户提供足够保障,应对货币与金融稳定可能遇到的潜在风险,让香港虚拟资产生态系统可持续及负责任地发展。

香港稳定币咨询结果出炉 一文看懂监管要求及业内评价

业界反应如何?

据笔者了解,OSL首席财务官胡振邦表示,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一些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包括USDCUSDT等,已经在全球各地,特别是在东南亚、中东及非洲地区,广泛地被应用为一种数字资产支付工具。但市场对其发行商有不少疑问,有不少使用者关注稳定币发行人的资产储备、投资活动、偿付能力,以及能否以高效率方式铸币(Minting)和赎回。

稳定币发行人如果接受香港的监管机构监管,可以有效确保发行人的财务及市场透明度、确保偿付能力和流动性,并且可以连接传统金融机构,这些元素对于投资人提供保障,促进产品在全球应用。

德勤中国数字资产香港主管合伙人吕志宏表示,稳定币的特点是价格稳定,除了投资者会视之为避险资产,稳定币在Web3生态系统中也十分重要,稳定币已经成为全球交易中的一种重要替代工具,因为它们的交易速度快,成本低,并且「24/7」都可用,而且其区块链功能中不存在「中间人」,故此不少机构会以稳定币作支付工具,并视为国际汇款和跨境交易的理想选择。

吕志宏作了一个比喻,正如受监管的赌场,客户可到赌场用资金换取筹码,同时又可确保自己的筹码可以随时兑换成现金,但若有一些未有监管的赌场,客户的筹码未能兑换成现金,那便会令市场出现混乱。特区政府以风险为本及务实方式进行监管是十分正确的做法,因为能提高市场的清晰度和安全性,确保这些数字资产保持与法定货币的挂钩,确保发行人有足够的储备应付投资者赎回,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总结

受监管的稳定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稳定币对香港虚拟资产的发展十分重要,但若过急推行会出现反效果,因为若缺乏清晰的监管便会产生不确定性,并可能阻碍潜在用户。香港特区政府以风险为本及务实方式进行监管是十分正确的做法,因为能提高市场的清晰度和安全性。

文中图片或文章内容均源自网络

免责声明:考拉财经作为区块链新闻资讯平台,所提供的资讯与本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考拉财经相关工作人员。

更多资讯请关注考拉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