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遭背刺,散户笑开花,Blast将走黑红路线?

今年以来,STRK、ZK 和 ZRO 等几个大项目空投可谓「一言难尽」,老鼠仓风波和大规模的女巫清洗活动闹得散户和工作室苦不堪言,而 Blast 空投又变成了下一个「大的要来了」的代名词。

昨日,Blast 正式开放空投申领并公布其代币经济学,BLAST 总供应量为 1000 亿枚, 50% 将空投至社区,其中第一阶段空投占总供应量的 17% 。

大户遭背刺,散户笑开花,Blast将走黑红路线?

散户与工作室的福音

与前几次空投不同,当在 Twitter 上搜索关键词「blast」时,首页展示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夸赞。

在 Blast 第一阶段空投中,Blast 积分持有者能分配到 70 亿 BLAST,黄金积分持有者能分配到 70 亿 BLAST,Blur 基金会能分配到 30 亿 BLAST。最重要的是,Blast 空投不查女巫,在经历了 layerzero 的洗礼后,blast 对工作室来来说无疑是慷慨的。

此外,据社区反馈,做 dapp 任务比较认真或者坚持做的,黄金积分基本上最低能拿几千分,而成本不足一个以太坊,也即是说即使是小成本投入,其收益最差也能翻倍。因此,Twitter 上不乏为 BLAST 说好话的声音,认为其币价被低估。

不过,Blur 的下场似乎并不顺利。虽然 Blur 及时宣布启动第四季奖励和忠诚度计划,但仍面临着赎回抛售压力。

据链上数据分析师余烬监测,两个 BLUR 质押鲸鱼在领取了 BLAST 空投后 (部分解锁),分别赎回了 1252 万枚 BLUR (约合 271 万美元) 和 839 万枚 BLUR (约合 179 万美元),并转进入交易 CEX。而 BLUR 也在短时内出现砸盘,币价大幅下跌。不仅如此,在领取空投时,Blur Season 3 空投领取合约存在异常,部分用户在领取时提示需支付超 1000 美元 Gas。

大户遭背刺,散户笑开花,Blast将走黑红路线?

但 BLAST 的空投无疑让小散户和工作室乐都开了花,甚至将 blast 创始人 Pacman 称为「天才」,似乎这次「大的真的来了」,然而在一片欢呼声中,blast 的大户却被背刺了。

PUA 仍在继续,大户惨遭背刺

在空投公告中,blast 特别强调大户空投将线性归属,即排名前 0.1% 的用户(约 1000 个钱包)将在 6 个月内线性归属部分空投。根据第一阶段的活动,归属需达到每月积分阈值。

也就是说不仅锁仓,还在变相要求用户持续交互 6 个月。而且线性解锁此前毫无预兆,要知道在近期行情冷淡的情况下,半年后这些 BLAST 代币归零的可能性并非为零,这对大户来说可谓「飞来横祸」。

目前根据 Blast 官网页面显示,第一名用户 @beijingduck 2023 总积分 2812 亿左右、黄金积分 122 万枚。据他,他获得 64, 000 枚 BLAST,以目前 0.026 美元价格计算仅值 1, 664 美元。

大户遭背刺,散户笑开花,Blast将走黑红路线?

从 Twitter 运营上看,@beijingduck 2023 似乎是一个为 blast 积分开创的新号,其本人并未发表过多关于 blast 的看法,而其他获得 BLAST 的大户就显得没那么冷静了。

加密基金 NDV 联合创始人 Christian自己在 blast 上存入超 5000 万美元,获得 20, 912, 000 枚 BLAST,价值约 54 万美元,但由于线性解锁目前只能领到 10 万美元的空投。Christian 将 blast 标榜为骗局项目,并将其创始人 Pacman 称为「连续 rug 企业家」。

大户遭背刺,散户笑开花,Blast将走黑红路线?

在深感 blast 的背信弃义后,Christian 选择屏蔽 Pacman,并发长文「天才」Pacman 的「七宗罪」。

Christian 认为,blast 错失了在最佳时机发币的机会。三月份行情好且时间短,如果与主网同步发币,所有参与者都能获益颇丰,甚至大户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锁仓。然而,该项目拖延了三个多月,导致市值预期下降,OKX 和 BN 也不再支持。

此外,技术不足是 blast 的主要问题。由于缺乏技术沉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yield 模式虽然看似不错,但连跨链桥这种基本需求的体验都很差,交易所无法直接提币,散户也难以进入。且 blast 项目方不断 PUA 用户,从三月到五月,再从五月到六月底,现在大户发现还要被 PUA 六个月。

Christian 对流动性问题也有看法,认为项目方对流动性的感受不深,可能因为他们没有传统 Defi 的经验,也不是大户。他强调,大户是币圈最不能得罪的群体,尽管他们人数少,但撑起了链上生态和币价。大户才是支撑币价和生态流动性的关键,而交易所的数据虽然可以通过刷假量来应付,但真正的基本面还是由那 20% 的大户群体支撑。

尽管 gold 的分发相对去中心化,但 Christian 认为仍然被利益小团体控制。虽然他也是其中一些项目的投资人,但他表示,这种绑定意味着生态项目质量在长期内无法与有机发展相比。

最后,Christian 从私人角度指出 Pacman 没有责任心,他提到 blast 项目方曾与他约定进行通话以了解反馈,但到了约定时间却没有出现,当时国内时间是凌晨一点,他等待了一个小时,发消息也没有回复,事后也没有一句道歉。

Vis 最初在 Blast 充了超一万枚以太坊,但在回忆后续参与 Blast 的经过中,由于早早退出这场 PUA 游戏,早期的三个月参与的回报直接为零。

大户遭背刺,散户笑开花,Blast将走黑红路线?

不仅如此,Blur 前五投标人 @GCsheng 还表示,Blast 的领取规则是排队的,币少的会插队到前面去,所以会出现时间越排越长的情况。而 Blur 的 farmer 最多一次只能领出来 100W 个。

大户遭背刺,散户笑开花,Blast将走黑红路线?

黄立成接盘,Blast 走黑红路线?

目前两大交易平台 Binance 和 OKX 都未上线 BLAST,除 Coinbase 外,仅 Bybit、Bitget、Upbit、Bithumb 和 WOO X 宣布上线 BLAST。据 coingecko 数据,截止撰稿时 BLAST 币价为 0.025 美元, 24 小时涨幅 2.4% 。

大户遭背刺,散户笑开花,Blast将走黑红路线?

从币价表现上看,Blast 能否逃过「发币即死亡」但命运还是个未知数。但正如 Christian 所说,大户是币圈最不能得罪的群体,尽管他们人数少,但撑起了链上生态和币价。如今 Blast 的空投确确实实激怒了大户,在失去大户支持后的发展更是难以捉摸。

据链上数据分析师余烬监测,Blast 为 6 家做市商分配 2.2 亿枚 BLAST 用于做市,其中: 8000 万分配给 Wintermute;5000 万分配给 Manifold Trading;3000 万分配给 GSR Markets;2000 万分配给 Auros Global;2000 万分配给 Amber。

但正所谓骂得越狠流量越高,黑红也是红。目前 Blast 并未对此做出任何表态,甚至因为这场利益纷争让不少人愿意继续投资 BLAST。据 Nansen 数据,黄立成地址已累计买入价值 537 万美元 BLAST,位列链上买入榜第一位。

另据链上信息,黄立成地址自昨日晚间持续分批持续买入 BLAST,并在 Blast 生态 DEX 协议 Thruster 上为 BLAST 提供流动性,截至发稿前仍在买入 BLAST。

大户遭背刺,散户笑开花,Blast将走黑红路线?

马来西亚及东盟市场正成为新能源车企缩略图

马来西亚及东盟市场正成为新能源车企

前言:

鉴于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与全球汽车产业链融合步伐的加速,众多中国汽车制造商及其零部件供应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探寻新的增长点,马来西亚作为其中一员,亦成为他们寻求新机遇的重要目标市场。

作者| 方文三

图片来源|网 络

马来西亚及东盟市场正成为新能源车企

马来西亚正成为新能源车企[避风港]

从政策层面审视,马来西亚及其所属的东盟市场正逐渐演变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稳健[避风港]。

中国企业为巩固并提升在全球市场的地位,迫切需要增强国际化运营能力。

然而,部分西方[脱钩]与[断链]策略,已对中国企业的产业链与供应链重组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已攀升至522.1万辆,同比显著增长57.4%,从而超越日本,跃居世界汽车出口首位。

然而,这一成就背后,中国汽车出口亦频遭美国、欧盟等地区的关税壁垒困扰。

因此,将目光投向马来西亚及其他东盟国家进行产业布局,成为了应对当前贸易环境的一种理性选择。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地理中心,自东盟成立之初便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今年恰逢中马建交50周年,同时也是[中马友好年]。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连续15年保持这一地位。

马来西亚及东盟市场正成为新能源车企

马来西亚近年来开始积极推广电动汽车

马来西亚政府已设定明确的电气化车辆发展目标,预计到2030年,电气化车辆的销量将占据市场总销量的15%,至2040年,该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38%。

为实现上述目标,马来西亚政府对外来电动汽车制造商实施了减税政策,并对电动汽车及其相关零部件的进口关税以及电动汽车销售税进行了免征。

马来西亚政府每年的财政支出约为4000亿林吉特,而全国范围内包括柴油、汽油在内的用油补贴高达800亿林吉特。

预期通过推广电动汽车,能够将该补贴从800亿林吉特减少至600亿林吉特,这将是一个显著的成效,因此马来西亚对于推广电动汽车持积极态度。

根据马来西亚汽车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该国乘用车销量达到71.9万辆,同比增长12%,新能源汽车市场亦展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合计销量为3.8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车的销量尤为突出,约为1万辆,与2022年的2631辆相比,实现了显著增长。

为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马来西亚当地已出台多项税收减免政策,这些政策吸引了众多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投资马来西亚市场。

马来西亚及东盟市场正成为新能源车企

借此桥头堡辐射整个东盟市场

在进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市场的过程中,中国品牌并非仅仅瞄准单一市场,而是志在通过这些市场的桥头堡地位,进一步辐射整个东盟市场,乃至全球市场。

当前,中国车企正借助[新四化]汽车作为突破口,逐步开启东盟市场的大门,国内市场的品牌竞争已拓展至东盟市场,特别是与日系品牌的交锋更为激烈。

东南亚汽车市场的结构正经历显著变革,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从五年前的不足1%显著提升至2023年的近7%。

尽管当前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尚小,但其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在全球减排的大背景下,东南亚各国政府纷纷设立电动车发展目标,并采取激励措施以促进电动车的发展。

具体而言,泰国旨在2030年将其电动车产量提升至汽车总产量的30%;

马来西亚计划在2030年将电动车销售占比提升至15%,并在2040年进一步提高至38%;

印度尼西亚则设定了2030年电动车销售占比达到25%的目标。

根据毕马威发布的报告,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将从2020年的3.8万辆大幅增长至2030年的100万辆。

盖世研究院预测数据显示,到2030年东南亚市场的整体销量有望接近450万辆,其中,纯电动车的销量预计为125万辆上下,占据近30%的市场份额。

马来西亚及东盟市场正成为新能源车企

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将在此全面布局

据盖世研究院统计,当前上汽、长城、比亚迪、吉利、奇瑞、哪吒、长安、广汽、东风等多家车企已在东南亚市场进行了布局。

据第一财经报道,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自主品牌在马来西亚市场中,奇瑞表现最为突出,年销量达到4493辆,位列首位;比亚迪紧随其后,年销量为3728辆。

从市场表现来看,马来西亚今年1至4月的纯电动汽车销量榜显示,比亚迪Atto 3凭借1118辆的销量位居次席,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

此外,比亚迪旗下的海豹和海豚两款车型也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

今年2月,奇瑞汽车在马来西亚确认,其新车型欧萌达5(OMODA 5)和瑞虎8Pro(Tiggo 8 Pro)将于7月登陆当地市场,并实现部分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与采购。

此外,今年4月,广汽乘用车与华丽山陈唱汽车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泗岩沫工厂举行了CKD工厂竣工暨量产仪式,标志着广汽集团在海外首个CKD项目的成功实施,首款车型GS3影速也实现量产下线。

2024年初,哪吒汽车与马来西亚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该国建立其全球第三座海外工厂。

5月,广汽埃安旗下的纯电SUV AION Y Plus在马来西亚上市。

预计第三季度,小鹏汽车将在马来西亚市场交付其纯电SUV小鹏G6的右舵版本。

除了整车企业外,汽车供应链企业如亿纬锂能也积极行动。

据悉,亿纬锂能正在马来西亚建设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将投产圆柱电池,二期项目将进一步扩展至储能领域。

整体产业布局不仅涵盖整车和供应链零部件制造能力,还将吸引包括钢铁、橡胶等原材料、半导体及电子制造与加工、新能源汽车三电、工业互联网、数码与数字化行业、光伏、储能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入驻,共同拓展全球市场。

马来西亚及东盟市场正成为新能源车企

结尾:

作为全球芯片供应链的关键一环,马来西亚正积极寻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更大突破与发展。

从某种角度看,马来西亚与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深化合作并非单方面的依赖或倾斜,而是基于商业及国家层面深入考量后所达成的[双向共赢]策略。

部分资料参考:经济观察报:《吉利大马生意经》,第一财经:《中国汽车[卷入]日系车的后花园》,汽车预言家:《从[内卷]到[外卷],车企驶向马来西亚》,中国汽车报:《马来西亚,中国车企[出海]下一站》,LHC Consultancy:《东南亚汽车市场竞争格局重塑:中国车企如何抢滩马来西亚汽车市场?》,盖世汽车每日速递:《出海东南亚?吉利在马来西亚找到了突破口》

杀死积分制,Berachain的Proof Of Liquidity机制会是未来吗?

原创|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Wenser

杀死积分制,Berachain的Proof Of Liquidity机制会是未来吗?

6 月 24 日,Berachain 生态流动性质押协议 Infrared Finance 完成新一轮融资, Binance Labs 参投,具体金额暂未披露。根据 Infrared 匿名联创兼 CEO Raito Bear 的说法,此次融资为 Binance Labs 以唯一投资者身份参与的战略轮融资。

,前 Polygon Labs DeFi 负责人 Jack Melnick 加入 Berachain 负责 DeFi 生态建设;4 月,Berachain B 轮融资规模已增至 1 亿美元,由 Brevan Howard Digital 的阿布扎比分公司和 Framework Ventures 共同领投, Polychain Capital、Hack VC 和 Tribe Capital 等机构参投,其估值已超 10 亿美元规模。

在众多 L1、L2网络大戏落幕之后,基于最近提出的 Proof Of Liquidity(POL)机制,Berachain 或许将成为“重振L1公链荣光”的关键角色。Odaily星球日报将于本文对此进行简要分析,供读者参考。

市场现状:“天下苦积分制久矣”

在此前Odaily星球日报资深作者南枳撰写的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积分制的出现是有其特殊的市场环境等条件的。

首先,从出现时机上来说,Blur 诞生于市场遇冷的熊市时期,积分制是有效拉长项目生命周期的一大手段。至少从时间上来说,可以推迟发币预期,延缓发币时间的紧迫性。

其次,从项目差异上来说,通常涉及到与交易买卖、挂单操作、流动性锁定等环节的项目更倾向于采用积分制。一方面是明确用户的行为轨迹及投入成本,另外一方面则是给到用户相对直观清晰的“数值激励”,相信很多人都感受过积分数值不断跳动着增长带来的视觉刺激。虽然不是余额的变化,但确实比以往静态的界面更具优势。

再次,从用户裂变层面来说,积分制能够通过邀请链接获得更大范围的社交裂变。而且,排行榜单的产生也能够为项目的营销、运营带来更为显著的转化效果。很多时候,大户巨鲸为了一个“榜一大哥”的名头会投入大量资金,这和 Web2 直播平台打榜的心理作用和营销优势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最后,从场外交易层面来说,积分制也为代币上市提供价格指导。无论是 Aevo、Whales Market 这样的场外交易平台,还是采用双押模式的场外 OTC 交易群,都能够借助积分制聚拢一定的流动性。而且,圈内人也知道,由于时间差与匿名性因素的影响,场外交易有时存在一定的溢价效应,因而容易助推项目积分的价格上涨。

除此以外,近日 Wormhole 基金会联合创始人 Robinson Burkey 针对 W 代币空投上线近 3 月以来取得的一些进展,。“我认为最好的空投是那些用户预期之外的空投。然而,我想我们已经无法能回到那个单纯的时代,不得不进入积分活动和女巫战争。积分活动就像是协议和‘新用户’之间的默契,即空投耕作(airdrop farming)是可以被接受的。问题就变成了,协议能不能很好地供 farmer 进行耕作。我本人支持积分计划,因为它们可以减轻协议团队的工作负担(即减少与反女巫工作相关的时间)。”

当然,在应接不暇的项目积分活动后,目前的积分制已经让人感到了审美疲劳甚至逆反心理,究其原因在于:

  1. 积分制对流动性锁定的限制。Blast 的资金锁定限制成为了令人深恶痛绝的鲜明案例。

  2. 积分制对市场散户的不友好。巨鲸大户通过大额资金获得丰厚回报,但散户却收获寥寥。

  3. 积分制对生态网络的长期伤害。很多时候积分制成就了项目的虚假繁荣,正如 LayerZero 空投结束后,每日交易量相较峰值暴跌超 95% ,积分制活动结束后,给项目留下的只是一地鸡毛。

因此,市场在呼唤能够对积分制推陈出新,Berachain 的 Proof Of Liquidity(简称 POL)应运而生。

Proof Of Liquidity:对流动性提供奖励,反哺生态

此前,Berachain 的联合创始人 Smokey :“Berachain 是第一个将流动性垂直集成到基础层的链。来自验证者的区块奖励流向链上的应用程序,最终给到他们的用户,将流动性带入 Bera 生态上的 DApp。Berachain 是应用层集合。”

杀死积分制,Berachain的Proof Of Liquidity机制会是未来吗?

POL 机制图示

那么,什么是 POL 机制,该机制又有何特点及优势?以下是具体介绍。

何为 POL 机制?

根据 Berachain 官方发布的,简单来说,POL 机制是 Berachain 应用层的加速器——通过用户、协议和验证者的共同努力,实现对生态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扩展。

在这一过程中,三者扮演的角色有所区别,其中:

(1)用户:提供流动性并质押 LP,累积 BGT 奖励以及 LP 费用( 的 BGT 奖励是根据验证者流动性池子的全球加权平均值计算的)。

用户的 BGT(Berachain 生态治理代币)收入则基于 2 个因素:1. 计入质押的总资产;2. 发送到仪表板的 BGT 数量。

(2)验证者:轮流构建区块,并根据委托给他们的 BGT 数量获得区块奖励。

验证者通过他们的“berachef”将通过区块构建获得的一部分 BGT 定向投入到他们选择的项目流动性池子。

berachef 界面见: 

(3)应用项目:创建提案以创建新的流动性池子,使奖励金库有资格获得验证者的 BGT 投入。

因为流动性池子只是一个接受单一资产质押的智能合约,所以它能够以 Berachain 生态的 DEX 池子或其他任何资产池的形式存在。

杀死积分制,Berachain的Proof Of Liquidity机制会是未来吗?

POL 机制中的角色和参与部分图示

POL 机制的优势如何体现?

如果以上版本听起来略为复杂,说人话的版本就是,Berachain 的 POL 机制通过引入“验证者”这一中间角色,实现了 BGT 流动性和不同的应用代币回报之间的匹配:

  • 用户质押资产到验证者构建的仪表板;

  • 验证者调动 BGT 资产支持不同的应用,并获得对应的应用奖励;

  • 应用项目则需要通过发起提案,吸引验证者的支持,并对其予以回报,供验证者和用户分配。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用户和验证者可以较为灵活地实现资产的进入和退出,同时,用户、验证者、应用项目三者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能够通过流动性的加速流通实现正向飞轮,进而推动 Berachain 整个生态的发展,具体而言:

  • 用户:通过为应用项目提供流动性并将 BGT 委托给统一的验证者来获得回报,实现质押资产的利益最大化;

  • 验证者:通过更多的 BGT 委托和服务协议流动性赏金来获得回报,与应用项目有效协作,创造更大的盈利;

  • 应用项目:通过与验证者合作引导流动性并直接通过 BGT 代币发行激励用户,与常规的流动性挖矿相比,提高流动性资金的流通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BGT 成为了生态内的主要流通资产,而应用项目则可以发行自己的资产并以此形成于 BGT 资产的兑换和流通,最终实现多方共赢。除此以外,POL 机制也使得激励的生成权限与分发权限得到了一定的去中心化处理,用户、验证者、应用项目都能够决定 BGT 的流向,更高效的流动性流通且多方共赢的方案无疑是最佳选择。

小结:利益共同体才能助推生态共同体,而非相反

区别于积分制,POL 机制让 Berachain 生态内的不同角色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进而缔结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利益共同体”,而非强行捏合三者,使不同角色不得不因为积分奖励而参与其中。

相比较于 Blast 生态把积分和黄金积分作为“吊在用户面前的萝卜”且通过各种机制稀释前期的流动性投入及奖励的傲慢做法,Berachain 的 POL 机制无疑更加透明化且公平化,有望以此吸引更多用户、验证者以及应用项目的加入。

而作为颇具 Meme 属性的 L1 公链,以“无限金融游戏的乐园(playground for infinite economic games)”而著称的 Berachain 或许将成长为另一个极具特色的区块链网络。

观点:或是亏本买卖?SOL ETF面临哪些阻力?

原文作者 :0xTodd(X:@0x_Todd)

编者按: 6 月 27 日,VanEck 提交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 Solana Trust 基金申请。这只新基金是首个在美国申请的 Solana ETF。SOL ETF 是否有望成为继 BTC、ETH 之后又一个通过的加密货币?加密 KOL @0x_Todd 发文分析了 SOL ETF 申请面临的阻力,Odaily星球日报整理如下:

观点:或是亏本买卖?SOL ETF面临哪些阻力?

为什么 SOL ETF 很难等到?因为它有可能不赚钱。 上周,“木头姐”(Cathie Wood)的方舟基金决定撤回 ETH ETF 申请。

方舟 BTC ETF 高居第 4 名(市占率 6% ,Top 3 是贝莱德、灰度和富达),按照市场推测,却是“不太盈利”。 主要是 BTC ETF 的费率相比传统 ETF 比较低,很多在 0.19-0.25% 区间,ETF 也在做“费率竞赛”。

简单估算,以方舟 BTC ETF 目前规模,一年可以赚大概 700 万美金管理费,那么对应成本大概也要相同数量级。 所以,如果方舟 BTC ETF 尚且在盈利线附近徘徊,那么对于方舟来说,强推 ETH ETF 可能会变成亏本买卖。所以哪怕方舟,也只能忍痛放弃 ETH ETF。 

单纯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市值更低的主流币,比如  ,市值是  的 5% ,想要收回每年 700 万美金成本,一支 ETF 至少要管理 2000 万枚 SOL。 

目前加密 ETF 头把交椅贝莱德,只管理着全网 1.5% 的 BTC,而 2000 万的 SOL,却意味着占  纸面流通的 4.5% 。

此外,再考虑到: 

(1)SOL 天然就比毫无孳息的 BTC 更加难募。 SOL 在链上收益大概可以到 8% ,但 ETF 却禁止包含 Staking 功能。拿着 SOL ETF 等于天然跑输链上 SOL 8% ,比特币只跑输 0.2% 管理费。 

以灰度为例,GBTC 巅峰 60 万枚,然而 SOL 的巅峰也只有 45 万枚,比例严重低于 BTC。

(2)SOL 纸面流通是 4.6 亿,实际可能比这个要低不少,这个大家懂得都懂。 

更低的流通市值,却要求顶着高息和监管压力的同时,实现更大的持仓。所以,如果以 SOL 目前的市值和流通,恐怕很难让这些机构赚钱。 

在商言商,不赚钱的买卖,谁又有动力推动呢?

长持者如何撬动比特币利润?缩略图

长持者如何撬动比特币利润?

近期,比特币价格正在努力试图回到历史峰值。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在此期间,长期和短期持有者群体对市场供需方面的贡献。作为这一研究的补充,我们还将利用新的细分指标,来评估长期投资者不同细分子群体的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对市场造成的影响。

摘要

自比特币价格在3月创下7.3万美元的历史新高之后,上涨势头便停滞了下来,而市场也一直相应处于横盘整理状态。根据我们的分析,自5月初以来,市场需求的势头已转正为负。

本文将分析短期投资者的成本基础,并以其作为标的来分析在当前阶段,资本是如何流入市场的。

为了分析供应方在市场中扮演何种角色,本文考察了长期持有者的投资活动,发现该群体持有的未实现利润在统计学上远低于此前的历史峰值。

从长期持有者出售他们的比特币资产的行为着眼,可以看出,尽管这一部分投资者出售的比特币资产仅占市场总出售量的4%-8%,但他们通过出售这些比特币所获得的利润通常占牛市期间累计利润的30%-40%。这一发现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市场利润集中在那些被长期持有的比特币上,这些利润在牛市中得以逐步变现,其丰厚的利润完全没有辜负这些“钻石之手”(指在剧烈的市场波动中仍然坚定持有类似于比特币这样的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者)的耐心等待。

市场需求侧追踪

在之前的分析文中,我们曾提出过一种方法,用以追踪流入或流出市场的资本,判断这些资本在市场中流动的方向并推算其规模。在此,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以持有比特币资产时间作为尺度,细分短期持有者群体,继续深化我们的分析:

当短期持有者群体的成本基础上升时,表明新买家正在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比特币资产。此时,资本处于净流入市场的状态(反之亦然)。

当现货价格向上(或向下)偏离当前的成本基础时,我们可以通过MVRV比率来近似估算每个群体持有的未实现利润。

我们可以用MVRV值来衡量获利对投资者所造成的激励(当MVRV达到高水平时),或者用以发现预示着卖家筋疲力尽的前兆(当MVRV落至低水平时)。

首先,我们将现货价格与两组短期投资者群体的成本基础进行比较:

    持有比特币资产时长在1周至1个月之间的持有者。

    持有比特币资产时长在1个月至3个月之间的持有者。

由此,我们得以确定在当市场分别处于牛市和熊市的早期阶段时,资本是如何在宏观视角下流动和变化的。下图展示了这两种价格模型如何在2023-24年的牛市期间支撑起整个市场。

自6月中旬以来,比特币现货价格已跌破持币时长在1周至1个月的持有者的成本基础(6.85万美元),甚至处于持币时长在1个月至3个月的持有者的成本基础(6.64万美元)之下。根据历史经验,如果这种情形持续下去,会导致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并有可能导致更深的价格回调。而毫无疑问地,市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从这种深度回调中恢复。

长持者如何撬动比特币利润?

图一:不同持币时长的短期持有者细分群体的已实现价格

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这些不同的短期投资者细分群体分别的成本基础来描述当前的市场动能。具体如下图所示:

资本流入    :此时持币时长在1周至1个月的短期持有者的成本基础高于持币时长在1个月至3个月的投资者的成本基础。此时市场的积极势头非常明显,强劲的市场走势正在不断吸引新资本进入市场。

资本流出:此时市场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即前者的成本基础跌破后者的成本基础。这种市场结构表明需求方面的势头减弱,市场开始出现资本的净流出。

在之前的牛市中,这种负向的资本流动结构共计出现过五次。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结构自5月起便已形成,一直持续至6月初。

长持者如何撬动比特币利润?

图二:短期持有者的资金流情况

市场供给侧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市场,我们需要引入长期持有者行为相关的指标来进行进一步分析。长期持有者群体是牛市期间市场供应的主要提供者,因为他们会在市场中出售所持的比特币以寻求获利了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市场周期顶部的形成,可以部分归因于长期持有者在不断地加大他们抛售比特币的力度,这种规模的抛售将最终耗尽在牛市期间涌入市场的新需求。

在下图中,我们将比较比特币现货价格与长期持有者群体的平均成本基础(即长期持有者群体的实现价格)的关键倍率这两个重要指标。

1.0倍长期持有者群体实现价格(图中绿线):就我们的历史经验而言,这一情形的出现与熊市周期的底部形成阶段以及市场复苏阶段相一致。

1.5倍长期持有者群体实现价格(图中橘线):这一价格位置往往被看作市场复苏阶段和牛市期间的长周期市场均衡阶段的分水岭。在此期间,尽管比特币价格会持续上涨,但上涨率则非常缓慢。平均而言,在此阶段,长期持有者所持有的未实现利润约为50%。

3.5倍长期持有者群体实现价格(图中红线):该价格是牛市的均衡阶段与欣快阶段的分界线。一旦进入了这个阶段,比特币价格通常会快速上涨。而且,在此阶段中,长期持有者所持有的未实现利润约为250%甚至更高,在如此高的利润刺激下,长期持有者们往往会加速抛售他们所持有的比特币资产。

如果我们将上述框架用于分析当前周期,可以发现,从宏观角度来看,当前的牛市走势与2017年的周期非常相似。而两者间尤为相似的一点是,当比特币价格在当前的历史峰值下方进行盘整时,市场表现与3.5倍长期持有者群体实现价格点(图中红线所示)这一指标所描述的这种处于均衡和欣快阶段的分水岭的情形完全一致。

长持者如何撬动比特币利润?

图三:长期持有者的平均成本基础倍率

长期持有者群体所持有的未实现利润这一指标可以被视作一个心理标杆,用以衡量他们是否有足够的意愿,去出售他们所持有的比特币资产以寻求获利了结。我们可以使用LTH-NUPL(长期持有者净未实现利润/损失)这一指标,来直观地展现长期持有者进行投资决策时的心理动机。

在撰写本文时,LTH-NUPL为0.66,这一数值表示当前市场大概处于“预欣快”阶段(图中绿线所示)。及至目前,比特币市场已处于这一阶段达96天之久,而在2016-17年周期中,市场也曾如此长期地处于这一阶段中。

长持者如何撬动比特币利润?

图四:长期持有者的NUPL指标(LTH-NUPL)

通过长期持有者支出二元指标,我们可以确定长期持有者会在哪一个时间段大规模抛售他们手中持有的比特币资产。毫无疑问地,在这样的集中抛售期里,长期持有者所持有的资产总余额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我们由此得以确定长期持有者抛售资产的不同阶段:

  • 疲软抛售期,来自长期持有者的比特币供应在过去15天内至少有3天处于下降状态。

  • 正常抛售期,来自长期持有者的比特币供应在过去15天内至少有8天处于下降状态。

  • 强力抛售期 ,来自长期持有者的比特币供应在过去15天内至少有12天处于下降状态。

图五:长期持有者支出二元指标(近15日)

长持者如何撬动比特币利润?

我们的下一张图表旨在结合上述的两个模型,来综合评估并可视化长期投资者的情绪和投资行为。在接下来的推导中,我们将综合分析哪些动机会令他们决定兑现利润(或损失)并选择出局,以及他们实际上是如何进行操作的。

我们考虑导致长期投资者选择清算他们的资产并出局的四种不同动机:

1. 投降 :此时比特币的现货价格低于长期持有者的成本基础。因此,在该阶段中,任何大笔的比特币资产出售都可以归因于投资者的信心崩溃和恐慌性抛售。

2. 过渡 :此时现货价格略高于长期持有者的成本基础,长期持有者偶尔会出售少量的比特币资产。这种零星的出售一般被认为是典型的日常交易。

3. 平衡 :当市场自长期熊市中恢复之后,它将在少量新需求流入、流动性减弱,以及上一周期的水下持有者逐步获利了结,这三方博弈之间取得新的平衡。在这一阶段,来自长期持有者的大额资产抛售通常与价格的突然反弹或回调相关。

4. 欣快 :作为这一阶段的标志,LTH-MVRV指标将突破3.5的阈值,并且与市场达到前一个周期的历史峰值时该指标的水平趋向一致。在这一阶段,长期持有者群体平均持有250%以上的未实现利润,从而一举推动市场进入欣快的上涨阶段,这促使这些长期持有者加速抛售他们持有的大笔比特币资产,以寻求获利了结。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看到长期持有者群体在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资产抛售行为,这推动市场在此期间不断走高,并在其后重新进入新的平衡状态。

长持者如何撬动比特币利润?

图六:长期持有者的抛售行为及其所带来的损益

谁在影响卖方压力?

上文分析了在来自长期持有者总供应量下降的时期中,这部分投资者的抛售行为背后的不同逻辑。此外,我们还可以分门别类地看看持币时间各不相同的细分群体中,究竟是谁对市场中卖方压力的变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长持者如何撬动比特币利润?

图七:市场比特币供应中的币龄分层

为了分门别类地评估在长期持有者中的每一个细分群体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中的比特币支出,我们将重点关注此时间段:市场中的比特币支出量较年平均值高出至少一个标准差。

虽然每个投资者群体都会出现偶发的爆发性支出,但在牛市的狂热阶段,高支出日出现的频率会急剧增加。这说明了在比特币价格快速上涨的时期中,长期持有者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获利出局。

长持者如何撬动比特币利润?

图八:长期持有者群体的支出(Z-评分)

考虑到在当前时间段中,每日链上交易量中仅有4%-8%与长期持有者群体相关,因此我们将利用另一个核心链上指标(已实现利润/损失)来分析他们在市场供应侧的相对权重。

长持者如何撬动比特币利润?

图九:市场支出的比特币的币龄分层(SVAB)(30日均线)

下图显示了在牛市期间,长期持有者的累计已实现利润量。我们发现,来自长期持有者的利润通常占总锁定利润的20%到40%。

更进一步说,尽管来自长期持有者的比特币资产交易量仅占每日交易总量的4%到8%,但其所产生的利润却最高能占到投资者获利的40%。

长持者如何撬动比特币利润?

图十:牛市中的已实现利润

总结

自3月初以来,市场的价格走势以横盘整理为主。因此,我们分别利用了长期和短期持有者的成本基础来评估市场当前的供需程度。

根据短期投资者细分群体成本基础的变化,我们构建了一个工具集来估算资本流入比特币网络的趋势。结果证实,在3月币价冲上历史新高之后,接踵而来的是一段资本的净流出期(该趋势指标为负值)。

之后,我们将长期持有者群体按照持币时间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并分门别类地讨论各个细分之后的投资者群体。这一分析的结论表明,在牛市的欣快阶段,高支出日出现的频率急剧增加。有趣的是,尽管来自长期持有者的交易量仅占每日交易总量的4%到8%,然而,该群体的获利却占投资者总利润的40%。

链上凉凉,带比特币生态走出低谷期的解药会是什么?

撰文:Golem,Odaily 星球日报

几个月前比特币生态因铭文和符文交易而火爆,链上拥堵时费率动辄上百聪 / 字节,大量新项目和各路用户积极涌入这个赛道。但属于比特币生态的周期似乎格外短,近期比特币链上陷入沉寂,费率回到了 10聪 / 字节的平均水平,相比于目前火热的TON生态和Solana生态等,比特币生态凉凉(也再次接近低估区)。

那么,铭文、符文还能重回辉煌吗?打破比特币周期沉寂的解药是什么?本文,Odaily 星球日报将从数据角度简单梳理铭文和符文的现状,进一步探讨生态解药会是什么。

今年以来,铭文逐渐降至冰点

铭文一度是比特币生态的主角,也是主网最受用户认可、基础设施建设最完善的资产发行协议。在过去一年,虽然比特币生态有无数新的资产发行协议诞生,如Atomicals、Tap、Taproot Assets等等,但都没有撼动铭文在比特币生态中的主导位置。

不过自铭文第二波行情在今年2月份逐渐结束,接着4月份被预热大半年的Runes协议进一步抢走市场热度时,铭文就已经降至了冰点。

如下图Geniidata数据显示,铭文第二波行情从2023年11月份开始,BRC20与Ordinals每日在比特币链上的交易份额占比平均超50%,但到了今年2月份行情急转直下,铭文交易链上萎靡,常规的比特币交易在链上重新夺回超60%的交易份额,这也标志着疯狂了3个多月的铭文行情结束。

链上凉凉,带比特币生态走出低谷期的解药会是什么?

2月份铭文第二波行情结束

同时,伴随着4月20日比特币减半,Runes协议正式上线,比特币生态又再次热闹起来。许多项目方为了抢夺靠前的符文编号,不惜将链上Gas抬升至超2300聪 / 字节的水平,激烈的竞争也使矿工当天的手续费收入创下历史最高,达到 1070 BTC/ 天。

链上凉凉,带比特币生态走出低谷期的解药会是什么?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铭文协议与符文协议的创始人虽然都是Casey,但符文并未将热度传播到Ordinals上。如下图Geniidata数据显示,自Runes协议上线后,符文每日在比特币链上的交易份额占比超50%,而Ordinals的交易份额占比进一步降低,平均每日只有5%左右。

链上凉凉,带比特币生态走出低谷期的解药会是什么?

从数据上看,铭文今日达到的冰点已经与2023年10月份时类似,只是彼时铭文只沉寂了1个多月,而这个周期因为符文的加入,铭文想要重领风骚变得愈加困难。

链上凉凉,带比特币生态走出低谷期的解药会是什么?

符文链上活跃,但行情并不佳

尽管符文从上线至今在链上依然保持活跃,每日交易份额占比都在50%以上,但实际上目前符文的行情并不佳。

链上凉凉,带比特币生态走出低谷期的解药会是什么?

在《符文市值新高,但为什么我和朋友们在亏钱?》中,我们分析得出结论:纵使符文市值新高导致一级打新市场短期繁荣的情况下,二级市场上仍少有人接盘这些打新资产,80%的新标的会在铸造完后归零,大部分资金都集中在头部几个符文项目。

但自6月份初符文市值冲击新高后,随即就开始了震荡下跌。不仅交易量萎缩,头部资产每日也在经历着阴跌。

链上凉凉,带比特币生态走出低谷期的解药会是什么?

这种链上活跃度与价格行情形反差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生态陷入熊市,无新资金进入,只剩老玩家场内PVP。同时在社交媒体上,仍然坚持在符文赛道打金狗的玩家也总结出了一套方法论: 打之前看总量和海外社区氛围,总量太多当前资金量无法消化,无海外社区参与可能会有巨大的抛压; 打的过程中如果运气好能遇见卡块而链上手续费上涨,成本上升会使早铸造的人赚钱; 打完后看是否有名人或项目方站台,能否有吸引注意力的希望。

本质上来看,这种策略也是赛道深熊、无新资金进入却硬上的无奈之举。

新叙事、新玩法才是解药

那么,在铭文降至冰点,符文行情不佳的情况下,究竟什么才是打破比特币生态周期沉寂的解药呢?从以往的经验来说,答案是新叙事、新玩法。

回顾比特币生态牛市,2023年5至7月份第一波大规模的比特币牛市是BRC20引起的,这是比特币生态资产发行叙事的首次大规模传播,所以引来了大量的用户、项目与投资者;

2023年11月至今年2月份的第二波大规模比特币牛市是由BRC20上所和万链皆可铭文的叙事引起的,币安上线ORDI 等头部BRC20资产使铭文玩法不再拘泥于链上,万链发行铭文将铭文的财富效应转移到各个链,公链以此获得大量流量和关注;

2024年4月份短暂的第三波大规模比特币牛市是由Runes协议上线和空投玩法引起的,Runes协议最大的玩法创新在于创造了预挖矿和大规模社区空投玩法,但因为预热将近大半年,Runes协议上线一个月就集中消化了所有利好和市场情绪,导致这波牛也迅速结束。

综上,可以看出比特币生态历次爆发都是由新叙事、新玩法或者新的创新带动的,在每一轮周期中总是会出现赔率超高甚至超过以往头部标的收益的资产。

我们目前也正需要这样的创新来打破比特币生态的沉寂,吸引新的用户与资金,有许多项目也正在尝试各种创新,例如unisat首次大规模空投的5字符BRC20 pizza和近期讨论较多的可编程符文等。

再按照以往的经验,比特币生态的周期轮换很快,每沉寂3-6个月总有新东西出现。掐指一算,也快了。

盘点ETHGlobal StarkHack决赛的7个入围项目缩略图

盘点ETHGlobal StarkHack决赛的7个入围项目

原文综编:Felix, PANews

ETHGlobal 宣布 StarkHack 决赛入围名单,在提交和建设的 150 多个项目中有七个项目入选。本文带你速览这 7 个项目。

Chain Monsters

盘点ETHGlobal StarkHack决赛的7个入围项目

Chain Monsters 是基于区块链的回合制 RPG 动作游戏,玩家可以控制怪物、参与 PvP 战斗,并在 5 x 8 网格上战略性地移动,攻击敌人以增加法力并减少对手的生命值。

Chain Monsters 在 Cairo 中编写了智能合约,并使用 Dojo 框架进行了开发。在客户端利用 React 和 dojo.js SDK 来定义链上交互,并在 Vercel 上部署 React 应用程序。

Chain Monsters 使用了 Cartridge 的插槽解决方案来有效地部署合约。此部署由 Dojo 生态系统中的开源排序器(Katana)和索引器(Torii)促成。来自客户端的玩家互动直接发送到排序器,而客户端信息更新则通过与索引器同步进行。

Zap

Zap 是一款移动电子邮件钱包,利用 SecureEnclave、Account Abstraction 和 TLSN 证明为Web3用户带来类似Web2的体验。

该应用程序是用 React-Native 开发,允许在 IOS 和 Android 上部署,智能钱包位于开罗。为了这次黑客松,Zap 在 Katana 上进行了部署和测试,为了安全,Zap 利用 Starknet Js 创建了一个自定义的签名者。

zkPages

ZkPages 允许用户创建由 Starknet 智能合约支持的单页数字内容店面。该平台通过零知识结账和无痕迹支付来强调隐私和安全,内容通过 IPFS 存储和交付。用户可以轻松管理他们的商店、上传内容和跟踪他们的审计历史,确保透明度和问责制。

现场演示网址:(Starknet Sepolia 测试网)

演示视频(Youtube 约 4 分钟):

Solas

Solas是一个基于 Starknet 的证明系统,允许用户使用任意类型的数据创建和签署任何形式的证明。

Solas 使用了 Cairo lang、Starknet foundry、next js、vercel 和 starkscan。该项目由两个主要的 cairo 合约组成,即 startnet 认证服务合约和 Schema Registry Contract(模式注册合约)。

StarkSwirl

盘点ETHGlobal StarkHack决赛的7个入围项目

StarkSwirl 是一个保护隐私的代币混合器,允许用户使用公链 Starknet 并保护其隐私。

使用的后端技术:

  • Scarb:用于构建合约、管理依赖、运行测试和执行 Cairo 程序

  • Lambdaworks: Cairo -vm:在虚拟机中执行 Cairo 程序以生成跟踪,然后由 Stone Prover 验证

  • StarkWare:stone-prover:为 Cairo VM 产生的跟踪生成证明

  • Herodotus:cairo-lib:验证 Cairo 程序中的 MMR(Merkle Mountain Range)证明

使用的智能合约技术:

  • Foundry:用于声明和部署智能合约

  • Scarb:负责构建合约和管理依赖关系

  • Herodotus:cairo-lib:在链上存储 MMR 的根,并附加新的承诺

  • Herodotus:integrity:验证 Stone Prover 生成的证明

使用的 ZK(零知识)技术:

  • StarkWare:stone-prover:负责为 Cairo VM 跟踪生成证明

使用的前端技术:

  • Next.js:用于构建前端

  • TypeScript、starknet.js、starknet-react:用于与智能合约交互

  • TailwindCSS、Shadcn、Aceternity:用于设置前端样式

zKastle

盘点ETHGlobal StarkHack决赛的7个入围项目

zKastle 是一款受《Palm Island》启发的单人策略卡牌游戏。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将控制一个村庄,并通过战略性地管理资源和升级基础设施,来帮助村庄发展和繁荣。玩家目标是通过战术决策和高效的资源管理来最大化积分。

该项目使用 Dojo 框架,这是一个用于构建可验证游戏的开源工具链。核心游戏逻辑是使用 Cairo 实现,Cairo 是一种用于在 Starknet 上编写智能合约的编程语言。这些合约处理基本的游戏机制,确保所有操作都在区块链上安全地执行。

前端使用 React 和 dojo.js sdk 构建。Dojo.js 通过提供特定于 Dojo 框架的工具和模块来补充 React,促进前端和后端智能合约之间的无缝集成。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使用了 Torii 索引器来有效地管理和查询游戏数据。

512 Karat

512 Karat 是使用 Dojo 和 Origami 构建的完全链上生成艺术 ERC-721 项目。

该项目已部署至 Sepolia,铸造已在或。

铸造是免费的,并且最多只供应 512 个代币。

区块链投资的价值之路

作者:Pima,来源:作者推特@LeePima

你在公链市场或者说区块链行业买的是什么?亦或区块链的商业模式出路在哪?

山寨市场的不及预期让诸多人士产生行业疑虑,复杂环境下行业不同发展阶段,投资难度增加是必然,但问题根本在于你要找到项目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十年了,我发现依然很多人哪怕是从业蛮久的业内人士,也不太懂为什么公链一直能雄霸TOP100榜单如此之多,为什么头部的公链百亿千亿了资金都趋之若鹜,而你的币仅仅百万千万都门可罗雀,个人喜欢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我尝试剥丝抽茧来剖析。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P=E*PE,即 股价=利润*估值,因此长期来看,股价的影响因素只有利润和估值;

其一,估值PE。这个比较复杂,影响因子众多,例如,成长性/利率/渗透率/行业空间/央行放水多少/垄断等等,都是决定人们在某一时间段给不同股票不同估值的影响因素,偶像巴菲特说不买BTC,因为BTC没有现金流,(现金流你就看成利润好了)长期看,我感觉说的大部分对,只是在上述股价公式中,只考虑了利润E,没考虑估值PE,所以另一个角度看来MEME/BTC都是一类,都可以归于PE因子中,只要你的MEME一直拉人头不断有人买,你的MEME不需要自己创造现金流也能涨到一定阶段,但有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在一定的市值以内。市值越大,你要拉的人头需要越多,没有持续现金流支撑,非常难以持久。

其二,利润E,我们主要来探讨这个。利润来源于营收,因此股价要上涨,营收一定要起来,那营收又从哪来?就是商业模式,定义上讲就是通过向他人提供商品或服务从而盈利的商业活动,简单点就是你这个公司是怎么赚钱的。2006年段永平用62万美金拍下了巴菲特的午餐,他问了一个一直困扰他很久的问题:投资最关注的是什么?巴菲特回答是商业模式。一家企业如果不知道如何赚钱是不可能长久可持续发展下去的,推动美股七姐妹一直持续上涨的核心是利润,而不是其他短期因子。

问题是币圈的商业模式又是什么?

个人看来无外乎:区块空间费;SWAP费,就是交易所,包括DEX/CEX;借贷,利差;稳定币,抽水;MEV,寄生于区块空间。其他都好理解,单讲区块空间费。

其实非常隐蔽的是,币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兜售区块空间,也就是公链以GAS费计价并收取区块空间费。全球消费者按每次交易的基础价格购买对全球计算/带宽资源的访问权和存储权。

我之前很不理解几个字,什么叫“价值”互联网,我们知道互联网信息大部分是免费的,图片/文字/视频等等,一份信息无限复制,因此在互联网发展早期人们是不知道如何盈利的,在后来的摸索中慢慢挖掘出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包括SaaS订阅服务赚钱,广告,交易(电商)赚钱等等。

那区块链的商业模式在哪?币圈的价值互联网我后来搞清楚了,就是付费互联网,你每点一下,都需要付费GAS。区块链的初衷是解决货币属性问题,跟免费互联网是有非常大的区别,你不能一份钱拿来无限复制重复支付给其他人,免费互联网解决不了货币问题。因此在从货币延展到公链的过程中,其独特之处在于,他让消费者承担了访问区块空间的费用。互联网过去几十年来,企业都是自己租赁机器计算资源支付 AWS 账单以便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而收取费用获得盈利。到了区块链上的应用程序这可好了:用户为项目运行成本支付费用。每年全球消费者为GAS支付几十亿到上百亿美金的费用,这就是公链的营收。假如年收入100亿,5%的国债收益率,给20倍PE,就是2000亿市场,10倍PE就是千亿市场,50倍PE就是5000亿,所以这就是公链市场庞大的根本。

比如,现在TRX上的USDT发行量达600亿从而占据整个USDT市场的半壁江山,我看了下23年TRX全年的收入大概4-5亿美金,其中75%都是USDT转账收入,也就是4亿美金的利润,假如我们给20倍PE,估值80亿的TRX是合理的,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未来十年这个数据能扩大十倍么还是远不止十倍?SOL发力的支付/开放性金融能抢占多少未来增量市场份额?扯远了,我们对扩张性话题在此不做进一步延展。

你要明白,我只是试图阐述为什么公链市场庞大,即我只是阐述了你愿意为GAS费买单这个已经存在的现象,我并没有进一步更深入到,你为什么要支付GAS以及为什么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来付GAS。转账支付的需求?暴富的需求(屯GAS)?娱乐的需求(为某个DAPP付费)?交易币币/大宗商品/股票/SWAP万物的需求?要知道假如将来没人为GAS费买单,公链市场就不存在了。

所以现在很多时候看到一些花里胡哨的名词,不知道币圈是发展早期的原因还是不好落地不好具像化的因素,宣传的都是一些让普通人很难理解的抽象词汇:可扩展性,ZK技术,L2,UTXO,链抽象,模块化,同态加密,并行EVM等等,因为个人没有早期参与互联网发展,所以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模块化/单体链这些词汇都源于互联网技术,但是你在互联网领域很少有人提及,反而在币圈被一而再的当作重点宣传,我现在对叙事这些词汇很抵触,基本上就是熟悉基本概念后直接追问:这项技术,能给我带来多少营收?从而能让我产生多少利润用来回购?不然你的技术的市场契合度在哪?我可以支持基础技术/基础学科的长期深耕,但是告诉我需要多久能获得清晰的商业模式?二年十年还是二十年?未来如何增大营收GAS以及谁能占据头部市场份额这些更复杂的问题才是你考虑的重点,虽然我已经选出 $SOL 。

因此,既然公链是一个有营收有现金流有利润的产物,就确定了其商业模式是清晰的,是有出路的,剩下的,就是你要抉择如何扩大营收提高市占率降低成本等等符合商业发展路径的举动。

币圈很多项目是没有商业模式的,就是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赚钱,世界五百强到现在存活率只有3%,投资就是能不能找到这3%的项目并长期持有,很多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但是践行起来非常困难,币圈未来几万个项目,看不清价值如何投资?认真点,投资呢。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少弄点故弄玄虚不切实际,多脚踏实地,不然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

罗马帝国和加密货币的共同点缩略图

罗马帝国和加密货币的共同点

罗马人花了大约500年的时间来建造渡槽。 

在建造渡槽之前,居民主要依赖当地的水源:河流、泉水和溪流。此外,居民还可以通过地下水井和收集雨水的古代蓄水池取水。

这意味着整个水源分散在全国各地,阻碍了罗马的发展。需求超过了供应,除了基本的卫生条件外,水也是罗马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包括采矿、农业和磨坊。 

因此,在五个世纪的时间里(帝国的中后半期),罗马修建了 11 个渡槽系统,包括管道、隧道、桥梁和运河。渡槽从距离城市 57 英里远的水源引入淡水,每天供应超过 150 万立方码的水(每人每天 750 升)。 

罗马人经常在自己的家中钻井。区块链实际上做了同样的事情——吸引了大量加密货币资本来为其网络提供动力,但这些资本实际上被困在各自的生态系统中。

罗马帝国和加密货币的共同点

值得庆幸的是,加密货币并不需要花太长时间去构建自己的管道系统。 

加密货币现在正忙于建设渡槽。以太坊主网、币安智能链和 Solana 等整体式链已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大部分加密资本质押,既通过验证者直接质押到链本身,也通过其 DeFi 生态系统吸收了这些资本。 

Lido、Rocket Pool 和 Jito 等流动质押协议有助于挖掘部分锁定资本,将质押收据代币化,以便进行交易、借贷或以其他方式投入流动池使用。 

这些使得加密货币质押者在为以太坊、Solana 等平台的经济安全做出贡献后,仍能保持其数字资产的生产力。根据DeFiLlama 的数据,目前约有 540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被锁定在这些流动性质押协议中,占 DeFi 锁定总价值的一半以上。

EigenLayer、Karak 和新晋 Symbiotic等重新质押协议正在研究如何将生产力引导到保护其他平台,而不是用于交易和流动性耕作,其目的是将流动性输送到同样需要经济支持来确保其功能运作的较小规模的金融产品。 

罗马帝国和加密货币的共同点

到目前为止,这些加密渡槽中已被锁定 200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由 EigenLayer 锁定,该公司现在拥有大约十几个经过积极验证的服务。 

Karak 在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时,其市值已突破 10 亿美元大关,尽管除了质押以太币之外,它还接受其他类型的抵押品,包括包装比特币和稳定币。

罗马人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加密货币用户也无法获得足够的收益。这两种动态都导致了基础设施的爆炸式增长。 

这种方法对罗马人来说确实管用——直到它失效。最好把这归咎于治理。

一些重要数据

  • 目前,ETH供应量的质押率已超过 27% ,高于 1 月份的 24%。

  • 1/3 的质押 ETH 是通过Lido等流动性质押应用进行的。另外 9% 是通过重新质押协议进行质押的,主要是EigenLayer。

  • 根据 DeFiLlama 的数据,目前WBTC、FIL和NEAR的 1.75 亿美元投资于规模较小的质押平台 Pell、Parasail 和 Octopus。

  • BTC在过去一周下跌 6% 后,正在努力收复 67,000 美元。

  • NOT、UNI和TON领涨反弹,前者在过去一天上涨了 21%,但在过去一周仍下跌了 4%。

追踪(模块化)资金

对一切事物都应该充满好奇,让我们集中讨论一下加密货币中让人感兴趣的东西——钱都流向了哪里以及谁对什么感兴趣。 

上周,我们看到模块化区块链解决方案筹集了数百万美元,今年第一季度,我们还看到一些资金流入其他类似项目。 

自然而然地,风险投资如何看待模块化这一加密领域,尽管这一领域很热门,但规模仍然很小。

Framework Ventures 联合创始人 Vance Spencer 表示,对模块化的兴趣“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他补充道:“我怀疑,除非我们看到更多的人采用这种做法,否则人们的兴趣浪潮不会再次出现。”

a16z Crypto 的普通合伙人 Ali Yahya在 1 月份写道:“与此同时,单片架构的优势在于可以跨越模块化边界进行深度集成和优化,从而带来更高的性能……至少在初期是如此。”但他称赞模块化技术栈允许“无需许可的创新”,从而允许与之互动的人进行专业化,并促进有机竞争。

虽然我听说过人们对 SocialFi 的兴趣以及专注于建设基础设施的必要性,但在今年第一季度有关资本流动的对话中,模块化基本上没有被提及。

Vance Spencer认为,模块化技术栈的某个部分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关注,这会降低人们对类似项目的兴趣。他解释说:“如果真要说的话,我认为风险投资对模块化的兴趣至少在短期内保持平稳或略有下降的可能性不为零。”

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兴趣,只是资本不太可能继续流入技术领域的某些部分,因为一些参与者 — — 例如 Celestia 和 EigenLayer(甚至是融资后的 Avail) — — 已经变得更加成熟。 

如果你熟悉这些项目,那么你就会知道他们专注于数据可用性,正如 Vance Spencer 所说,这是模块化技术堆栈的第一层,他们已经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资金,2 月份,EigenLayer 从 Andreessen Horowitz 筹集了 1 亿美元。 

然后,竞争对手 Celestia 和 Avail 筹集了数百万美元。斯宾塞告诉我,他很难想象在没有某种差异化的情况下,新的数据可用性项目会获得更多资金,也许他的话是有道理的……

剩下的就是整个技术堆栈的另外两个部分:结算层和执行层。Vance Spencer 进一步称:

“我认为我们可能会在这些层面上看到更多的实验,但我认为调整会比较小,比如不同的编程语言(见 Movement Labs),其中一些类型的项目将继续获得资助,但我认为我们不太可能看到与 DA 层面上的项目规模相同的项目,”。

加密市场需要同时建造的“加密渡槽”数量有限,尤其是当产品没有太大差异时,模块化能够激发竞争并允许更多创新,即使风险投资资金正在放缓,模块化仍然非常有趣。 

对话Lattice Fund联创:散户为何总是难以在加密市场获利?缩略图

对话Lattice Fund联创:散户为何总是难以在加密市场获利?

原文整理 编译:深潮 TechFlow

对话Lattice Fund联创:散户为何总是难以在加密市场获利?

主持人:, Blockworks 创始人;,Investor

嘉宾:,Lattice Fund 联合创始人;,Lattice Fund 联合创始人;

播客源:

原标题:Why Retail Cant Win | Regan Mike, Lattice Fund

播出日期: 2024 年 6 月 25 日

导言

在本期节目中,来自 Lattice Fund 的 Mike 和 Regan 深入探讨了塑造这一周期的结构性问题。他们讨论了为什么散户投资者难以获得重大收益、代币分配方法的演变以及风险投资对市场动态的影响。然后,话题转移到 DePin 的新兴机会以及 L1 和 L2 不断变化的格局。最后,他们探讨了代币分发和受众对新区块链项目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主要观点如下:

  • 当前市场周期更多地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驱动,而不是由新的加密原生创新推动。这使得市场感觉与以往不同,缺乏能吸引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新应用。

  • 由于项目在公开销售前的估值更高,并且很多项目通过空投分发代币,散户的潜在收益被大大削减。这种市场结构变化使得散户很难通过早期投资获得巨额回报。

  • FDV 限制了市场的上涨潜力,导致散户获得的代币名义价值与更高的 FDV 挂钩,进一步压缩了市场的增长空间。

  • Lattice Fund 专注于早期阶段项目的投资策略,并强调了小规模团队和基金的优势。他们还讨论了如何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存在巨大的流动性不匹配,并讨论了 ETF 对市场的影响以及空投作为一种营销策略的有效性。

为什么这个周期已经结束了?

  • 在这段中,几位嘉宾讨论了当前加密市场周期的结构性问题,并解释了为什么这个周期感觉与以往不同。

  • Jason 首先介绍了今天的嘉宾,Regan 和 Mike,他们是 Lattice Fund 的联合创始人。

  • Jason 指出,当前市场周期感觉有些奇怪,想讨论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低流通量、高完全摊薄估值(FDV)和代币分配等。

  • Regan 认为,这个周期与以前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更多地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驱动,而不是由新的加密原生创新推动。例如,比特币 ETF 的推出和市场的宏观资金流入,缺乏新的重大创新。虽然有像 meme 币这样的热点,但它们并不是主要的市场驱动力。

  • Mike 补充说,当前市场缺乏能吸引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新应用。过去的周期中,如 DeFi Summer 和 NFT 热潮,散户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新应用获得乐趣和收益。而现在,新的基础设施级创新(如 Eigenlayer)难以被普通投资者理解和接受。

  • Jason 总结说,当前周期的市场结构问题使得投资者感到困惑和不满,尤其是那些习惯于通过新的应用和创新获得收益的投资者。

为什么散户赚不到钱?

  • Regan 认为,虽然有些人通过 meme 赚了很多钱,但他主要讨论的是传统风险投资代币市场。他指出,过去通过参与代币销售,散户可以获得非常高的回报,例如在 Solana 的 ICO 中将 2 万美元变成 50 万美元。然而,这种机会现在变得稀缺。

  • Regan 解释说,当前市场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项目在公开销售前的估值更高,并且很多项目根本不向公众出售代币,而是通过空投的方式进行分发。这种方式使得散户的潜在收益被大大削减。例如,参与 Eigenlayer 的空投可能只能让投资者将他们的初始投资翻倍,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获得数百倍的回报。

  • Mike 补充说,当前市场的这种结构变化使得散户很难像过去那样通过早期投资获得巨额回报。过去的周期中,散户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新应用和创新项目获得乐趣和收益,而现在这种机会变少了。

  • Jason 还提到,传统资本市场的模式是多个融资轮次后再进行 IPO,这与当前加密市场的变化有相似之处,加密市场的散户投资者与股票市场的散户投资者有很大不同。

市场上涨上限

  • Regan 认为,当前项目在公开销售前的估值(FDV)更高。这意味着散户获得的代币名义价值与更高的 FDV 挂钩,限制了市场的上涨潜力。例如,如果一个项目在 100 亿美元的 FDV 上公开上市,市场继续上涨的空间就被大大压缩了。

  • Jason 提到,随着行业的成长和成功故事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市场,导致项目在公开上市前的估值越来越高。

  • Mike 也补充说,当前的系统更像传统资本市场,有大量的风险投资基金参与,导致散户的参与机会减少。

  • Mike 指出,许多项目选择与单一投资者合作,而不是进行公开的代币销售,部分原因是为了规避监管风险。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项目方,但也限制了散户的参与机会。

  • 嘉宾们还讨论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Mike 建议,项目在成长阶段可以通过公开的代币销售让更多散户参与,而不是仅仅依赖大型风投基金。

  • Regan 则认为,项目应在早期以较低的估值进行公开销售,并减少预售资金的筹集,这样可以给社区更多的上涨空间。

Lattice Fund 的策略

  • Mike 指出,当项目以高估值(如 50 亿或更高)上市时,未来的买家是谁是一个关键问题。传统上,散户是这些新代币的主要买家,但目前市场上缺乏大型机构买家来接盘这些高估值的代币。因此,即使在短期内看起来有高回报,长期来看,这些代币的价值可能难以维持。

  • Regan 解释说,Lattice 的投资策略是专注于早期阶段的项目。当前市场上,很多大型基金的最低投资金额都很高,导致早期创业者很难获得资金。Lattice 选择在这个相对不拥挤的市场中运作,专注于帮助初创公司在早期阶段成长,而不是参与那些已经经过多轮融资的大型项目。

  • Regan 表示, Lattice 更倾向于保持小规模的团队和基金,并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这种策略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回报,还能让团队专注于他们擅长的领域。

  • 最后,Mike 提到,当前创业者在启动代币时,最关心的仍然是法律和合规问题。很多创业者希望找到一种不同于空投和高估值低流通量代币的方法,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因此,尽管创业者有意愿改变现状,但在缺乏监管清晰度的情况下,空投仍然是主要的代币分发策略。

在这个周期中生存

  • Mike 指出,当前市场中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存在巨大的流动性不匹配。很多项目在公开上市前就已经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估值,这导致了在代币上市时的巨大销售压力。即使项目本身执行得很好,如 Arbitrum,市场上仍然有大量代币涌入,导致价格下跌。

  • Mike 提到,投资者需要更聪明地选择代币,同时也需要行业整体的增长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资金流入。他认为,当前的问题主要是资金流动的结构性失衡,需要更多新的参与者和资金进入市场来平衡这一点。

  • 嘉宾们讨论了 ETF 对市场的影响。虽然 ETF 的推出被认为是机构资金进入的标志,但实际上,大部分 ETF 的买家仍然是自发的散户投资者。这意味着,尽管 ETF 增加了头部资产(如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可访问性,但并不一定会带来大量资金流入中长尾资产(如市值排名较低的代币)。

  • Regan 指出,当前市场中的投资策略可能会发生变化。过去,投资者会购买以太坊等主流资产,然后再投资于其他山寨。但现在,随着 L2 和其他多种代币选项的出现,资金可能会更加分散。这种分散可能会影响主流资产的表现,但也可能为中长尾资产带来更多机会。

  • 嘉宾们认为,未来的资金流动可能会与过去不同。ETF 和其他新产品可能会改变市场的流动模式,使得资金更容易进入头部资产,同时也可能通过财富效应间接流入其他资产。

低流动,高 FDV

  • Mike 指出,在高 FDV、低浮动的环境中,除了风投(VCs)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人能够在这种环境中获利。而风投在项目初期投资后,通常会转向下一个项目或在市场上出售其持有的代币。即使项目团队继续开发和交付产品,如果没有一批忠实的支持者,项目的长期生存将面临挑战。

  • Regan 补充说,在代币上市后,自然买家通常是散户。然而,空投(Airdrop)会吸走市场上的大量购买需求。那些希望获得某个项目代币的人往往已经通过参与空投获得了代币,因此他们不太可能在高 FDV 的情况下再去购买更多代币。这种情况导致市场结构不佳,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问题。

  • 他认为,低浮动、高 FDV 的现象其实是一个“红鲱鱼”(red herring),即一个误导性的表象。他指出,当前的浮动比例并没有比上一个周期大幅变化。许多成功的 L1 项目(如 Solana、AVAX、Near)在上市时的浮动比例也不超过 1% 。真正的问题在于资金流入和流出的不匹配,而不是浮动比例或 FDV 本身。

  • Jsaon 提到,他们在 CoinList 工作期间学到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代币就是产品”。在 Web2 公司中,找到产品市场契合度(Product-Market Fit)是成功的关键。同样,在 Web3 中,找到一批热爱你代币的忠实用户也是至关重要的。成功的项目往往是那些能够让早期贡献者赚到钱的项目,这些早期贡献者会成为项目的忠实支持者,并帮助传播项目的故事。

  • Solana 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尽管在 2019 年和 2020 年,Solana 并不是市场的宠儿,也没有吸引到大量投资,但他们通过让早期贡献者赚到钱,建立了一批忠实的支持者。这些支持者不仅帮助推广了项目,还吸引了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从而推动了项目的长期成功。

空投

  • Jason 提出了一个是否应该放弃空投的问题,因为这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激怒社区,那些一直撸空投的人没有得到空投。

  • Mike 认为,空投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和用户获取手段是有效的,可以引导人们使用产品。然而,当前的空投主要作为代币分发的主要策略,这可能并不理想。

  • 他建议,空投应该是更广泛工具的一部分,而不是唯一的策略。比如,可以使用积分系统,让用户通过获得一定的积分来获得未来代币销售的资格。

  • Regan 认为,代币销售是给予早期用户和社区无限上升空间的最逻辑的方法。他指出,美国的监管环境确实具有挑战性,但实际上有很多方法可以在更友好的司法管辖区进行代币销售。例如,欧洲的 MiCA 法规为合规的代币销售提供了新的途径。他认为,简单地跟随市场上的空投潮流而不尝试创新是一个大错误。

  • Reagan 强调,过去五到六年中,整个行业的转折点通常出现在新的代币分发机制出现的时候。例如,首次代币发行(ICO)、DeFi 的收益耕作(Yield Farming)以及 Depin 项目(如 Helium)的出现,都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兴趣。他认为,空投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已经被广泛使用了几年,现在需要新的策略来吸引市场的注意。

  • Mike 提到,当他们看到市场进入策略中提到积分活动时,认为这只是基本操作(table stakes),需要找到差异化的方法。他们讨论了节点销售(Node Sales)作为一种新的筹资方式,其中用户可以预购节点的运行权,来帮助去中心化网络。

独特的 GTM 和融资

  • Jason 提到了 Gala,认为它在上一个周期中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骗局。

  • Regan 认为很难明确评判,但他提到通过转售网络中的验证者服务并帮助去中心化的想法是有趣的。这种方法可能会有一些监管上的突破,使得人们实际上为网络做出贡献。

  • Mike 讨论了使用积分活动作为销售访问点的想法。他认为,这不仅能让人们参与销售,还能激励他们在积分活动期间采取相应的行动,以获得销售访问权。他希望有人能够尝试这种方法。

  • Jason 提出了传统的风险投资基金(如种子基金、A 轮、B 轮等)与加密货币市场的对比。他指出,加密市场中缺乏类似后期阶段(如 D 轮、E 轮)的基金。

  • Regan 认为,在过去四五年中,最佳的增长阶段策略可能就是购买大量代币。他认为,虽然应该存在这些基金,但如果我们将代币生成事件(TGE)视为公司在 A 轮或 B 轮时公开上市,那么增长阶段的投资者应该直接购买代币或进行场外交易(OTC)轮次。他不认为市场中存在协议团队需要 7500 万美元 D 轮融资的巨大缺口。

  • Mike 提到,在传统的 IPO 环境中,投行会组建一个联合体并向高净值客户推销。然而,在加密市场中,增长阶段的基金可能最终会通过空投将代币分发出去。这引发了关于谁是下一个买家的问题。

  • Jason 提到了 Arthur from Defiance 的一条推文,认为大型风投基金的筹款可能对市场有价值抽取的影响,除非他们将募集资金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流动代币。

  • Regan 认为,这种观点在传统市场中的风投公司也同样适用。问题在于市场中缺乏流动代币的预 IPO 或分配者,这导致了资本流入和流出之间的结构性不匹配。他认为,聪明的分配者应该将更多资金投入流动市场。

  • 他还认为,由于市场波动性大,对冲基金在这种环境下运营流动资产非常困难。但随着行业成熟,更多的 LP(有限合伙人)会将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纳入其投资组合,这将有助于解决结构性不匹配问题。

DePin

  • Jason 观察到,DePin 领域的创始人往往不是加密原生的,这使得这个领域非常有趣。他提到了一些项目,比如 Geodnet,并指出这些创始人更关注代币作为飞轮激励机制,而不是社区建设和代币价格上涨。

  • Mike 认为,DePin 领域在过去的六个月中发生了变化,更多的加密原生人士开始进入这个领域,试图快速赚钱。他举了一个例子,Demo 项目的团队成员有汽车行业、共识系统(Consensys)和链上分析(Chainalysis)的背景,这种多样化的团队组合使他们能够在行业中取得成功。

  • 他强调,拥有行业专业知识的团队更有可能成功,因为他们可以找到加密领域的专家来补充他们的团队。

  • Regan 表示,他们对 DePin 领域非常兴奋,并希望这种兴奋能够传达给听众。他们已经在网络启动方面工作了七年,认为当前的问题是众所周知的,但更重要的是找到解决方案,而不是抱怨市场状况。

  • Regan 提到,他们的投资理论一直是围绕能够扩展市场的产品或支持这些产品的基础设施。他们认为,DePin 是第一个真正达到规模的类别之一。他们还提到了一些应用程序,如 Layer 3 和 Galaxy,这些应用程序正在开始拥有更多自己的技术堆栈,从而捕获更多的价值。

  • Regan 提到了一些项目,如 Blur,通过垂直整合和拥有更多的基础设施来捕获更多的价值。他们认为,这一趋势将使应用程序在本轮周期中重新定价,并捕获更多的市场价值。

L1s L2 全景

  • Jason 提到了一些具有内置分发渠道的区块链项目,如 Telegram 的 TON 和 Coinbase 的 Base。他们讨论了这些项目如何利用现有的用户基础来推动区块链的采用。

  • Mike 认为,分发渠道作为一种优势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他提到,他们投资了一些项目,如 Layer 3 和 Galaxy,这些项目是许多人进入加密货币世界的第一个接触点。他认为,拥有大量用户基础的项目在技术上可能不如其他项目先进,但由于其分发渠道的优势,它们仍然能够取得成功。

  • Regan 认为,随着技术工具的进步,创建自己的区块链变得越来越容易。现在,更多的创新正在从纯技术层面转移到如何建立独特的用户群体上。他还提到,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资金正在流向应用程序,而不是基础设施。

  • Regan 解释说,他们的核心策略是投资于早期阶段的项目,约 20% 的基金用于购买二级市场的流动代币。他们主要关注那些可能拥有代币的产品,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加密原生价值捕获的最大机会所在。

  • Mike 表示,尽管今年上半年有些令人沮丧,因为没有看到很多新的创新,但过去三个月中,他对进入这个领域的新创始人感到非常惊讶。他认为,市场正在改善,更多有趣的项目正在出现,创业者的质量也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