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蹚出产业互联网的新路

腾讯蹚出产业互联网的新路

以往,人们看待产业互联网的方式和方法,依然是消费互联网式的。

即,他们仅仅只是将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一个获取和收割流量的新方式和新方法,而并未真正找到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可以肯定的是,仅仅只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行产业互联网之实的话,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属于自身的发展新周期里的。

这是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出现了那么多年,却一直都无法取得突破的关键原因所在。

庆幸的是,经历了不断地洗牌和调整之后,玩家们开始找到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并由此开启了新的发展姿势。

以此为开端,产业互联网不再是玩家们获取新的流量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真正开始回归到了它本该有的样子。

对于产业互联网来讲,它的发展,从这一刻开始才算是真正步入到了正轨。

透过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玩家们在产业互联网上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窥探到产业互联网的「新姿势」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共同融合而成的,或许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正确的发展姿势。

当这样一种新姿势开始变得成熟和完备,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或许才能真正来临。

产业,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要义

以往,虽然玩家们都在说他们是在做产业互联网,但是,他们做产业互联网的底层逻辑,依然还是互联网式的。

说白了,互联网,依然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所在。

当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的时候,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步入正轨的。

这是那么多年以来,产业互联网一直都难以有所突破的关键原因。

随着人们对于产业互联网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玩家们开始意识到,产业应当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产业应当是产业互联网的本质。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玩家们的探索和实践上看出一丝端倪。

无论是他们借助数字化的手段对传统行业进行提档升级,比如,腾讯借助数字化的手段对产业和场景进行深度而全面的赋能;

还是他们主动地拥抱实体产业,比如,马化腾提出了「全真互联网」的概念,并开始寻找与实体拥抱的正确方式和方法。

其实,背后投射出来的都是开始将产业当成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的发展路径。

既然产业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那么,产业互联网的产业是不是就是以往我们所认识的产业呢?很显然不是。

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从腾讯的探索和实践上看出一丝端倪。

无论是腾讯对于传统产业的赋能和改造,还是腾讯实现的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在这样一种发展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新的产业的产生。

因此,新的产业,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

以新的产业来引领行业的发展,以新的产业来满足新的需求,以新的产业来打开新的发展突破口,才是产业互联网最为本质的内涵和意义。

可以说,缺少了新的产业,产业互联网便失去了灵魂,而只有回归产业,才是产业互联网之所以会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关键原因所在。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说,产业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要义。

数字化,产业互联网的内在动能

透过腾讯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真正驱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真正让产业互联网落地的,其实并非互联网技术,而是由互联网技术进化而来的数字技术。

因此,如果我们要寻找产业互联网的内在动能的话,数字技术,无疑是一个主要方面。

那么,数字技术究竟和互联网技术有什么区别呢?

我认为,数字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进化。

它规避了互联网技术的弊端,真正做到了自身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更为确切的表述应当是产业数字化。

认识到数字化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当中的功能和作用,并且真正找到适合数字化技术的正确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一点上,我们同样需要数字化作为内在的发展动能。

通过数字化与产业的结合,通过数字化对于产业的改造,我们就可以找到一条完全有别于互联网式的全新的发展模式和方法。

当数字化成为了产业互联网的内在动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才能告别以往传统而陈旧的发展模式,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以腾讯为代表的诸多的互联网玩家们,之所以会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数字化技术的研发上,之所以会将大气力放置在数字化商业模式的实践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看到了数字化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当中所扮演着的巨大的功能和作用。

更为确切地说,它们看到了数字化的技术,在驱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作用。

所以,他们才会下如此大的气力去做数字化技术的研发,他们才会下如此大的气力进行数字化的商业模式的探索。

融合,产业互联网的主旋律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分野,甚至我们还看到了虚拟经济的强势崛起,而实体经济的没落。

这其实是互联网模式发展的弊病,同样是外界对于互联网玩家们有诸多质疑的根本原因。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校正互联网的问题,改变互联网的模式,重新让互联网得到健康的发展。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之所以会提出,其实和这有着莫大的关联。

如果我们将分裂看成是消费互联网的主旋律的话,那么,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融合则是主旋律。

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从腾讯的探索和实践上看出一丝端倪。

早前,腾讯寻找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方式是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实现的。

无论是对于传统商超的注资,还是对于传统产业的投资,几乎都是在试图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弥补自身的短板。

然而,尽管这样一种建构于资本运作基础之上的融合方式,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样一种融合毕竟是不深入的,不彻底的。

欲要真正解决腾讯的短板,必然需要寻找新的融合的方式和方法。

于是,马化腾提出了「全真互联网」的概念。

现在,腾讯探索出来了一种全新的融合方式。

如果对这样一种融合的新方式进行总结的话,我认为,这样一种融合的方式是通过对于自身的定位进行重新调整的方式来实现的。

在我看来,现在腾讯更多地扮演的是一种「新型基础设施」的角色,它们广泛地存在于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场景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不再是以往那样一种和实体经济割裂的状态,而是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实体经济的一份子。

同以往建立在资本运作之上的生拼硬凑的融合不同,现在这样一种融合的方式和方法,更加彻底、深度和全面。

当腾讯探索出来的这样一种全新的融合方式开始逐渐成熟和完善之后,我们将不再看待消费互联网时代那样一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野情况,而是一种深度融合的全新的状态。

在这样一种全新的状态之下,阿里们具备实体经济的特质,而实体产业同样具备阿里们的特征。

这样一种混沌的状态,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最真实的状态;

这样一种混沌的样子,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最真实的样子;

这样一种发展的姿势,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正确姿势。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和原始奥义。

结语

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之后,我们开始把握产业互联网的正确发展姿势和发展逻辑。

而这,正是腾讯探索出来的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方法。

在我看来,这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正确的发展姿势,这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正确发展模式。

以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和逻辑为基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才能真正摆脱以往的发展牵绊,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完—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作者:Web3Mario

摘要:2024年8月2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会上正式宣布“现在是政策调整的时候了。前进的方向是明确的,降息的时机和步伐将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以及风险的平衡。”这也就意味着持续了将近3年的美联储紧缩周期迎来了转折。如果宏观数据不出意外的话,将在9月19日的议息会议时迎来首次降息。然而在进入降息周期初期时,并不意味着暴涨的马上来临,还是有些风险值得大家警惕,因此笔者于此总结一下当前最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规避掉一些风险。总的来说,在降息初期,我们还需要关注六个核心问题,包括美国的衰退风险、降息节奏、美联储的QT(量化紧缩)计划、通胀重燃风险、全球央行联动效率和美国政治风险。

降息并不一定意味着风险市场的即刻上涨,相反大部分情况下是下跌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全球金融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降息初期,尽管降息通常被视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它也伴随着一系列潜在风险,这就意味降息并不一定意味着风险市场的即刻上涨,相反大部分情况下是下跌。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可以被归类为以下几点:

1. 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加

降息通常被认为是支持经济和市场的信号,但在降息初期,市场可能会出现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上升的现象。投资者往往会对美联储的行动产生不同的解读,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降息反映了对经济放缓的担忧。这种不确定性可以导致股市和债市出现较大的波动。例如,在2001年和2007-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尽管美联储开始了降息周期,但股市仍然经历了显著的下跌。这是因为投资者担心经济放缓的严重性超出了降息的正面影响。

2. 通胀风险

降息意味着借贷成本下降,鼓励消费和投资。然而,如果降息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通胀压力上升。当经济中充裕的流动性追逐有限的商品和服务时,价格水平可能会迅速上升,特别是在供应链受限或经济接近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历史上,如1970年代末期,美联储降息导致了通胀飙升的风险,这使得后续不得不采取更加激进的加息政策来控制通胀,从而引发经济衰退。

3. 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

美联储降息通常会降低美元的利率优势,导致资本从美国市场流向其他国家的更高收益资产。这种资本外流会对美元汇率产生压力,导致美元贬值。虽然美元贬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出口,但也可能带来输入型通胀的风险,特别是在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高企的情况下。此外,资本外流还可能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不稳定,特别是那些依赖美元融资的国家。

4. 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

降息通常被用来减轻经济压力并支持金融系统,但它也可能鼓励过度的风险承担。当借贷成本低廉时,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可能会寻求更高风险的投资来获得更高回报,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比如,在2001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后,美联储大幅降息以支持经济复苏,但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随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最终导致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

5. 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受限

在降息初期,如果经济已经接近零利率或处于低利率环境,美联储的政策工具可能受到限制。过度依赖降息可能无法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尤其是在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这就需要更多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手段,如量化宽松(QE)等。在2008年和2020年,美联储在降息接近零后不得不采用其他政策工具来应对经济下滑,这表明在极端情况下,降息的效果是有限的。

让我们从历史数据来看,随着1990年代,美苏冷战的结束,世界进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政治格局后直到现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反映出了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而当前也正值中美对抗正酣的阶段,旧秩序的破碎无疑更加剧了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盘点当前市场的主要风险点

接下来让我们盘点一下当前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点,重点包括美国的衰退风险、降息节奏、美联储的QT(量化紧缩)计划、通胀重燃风险和全球央行联动效率。

风险一:美国经济衰退风险

有很多人将9月份的潜在降息成为美联储的“防御性降息”。所谓防御性降息,指的是在经济数据没有出现明显恶化的情况下,为降低潜在的经济衰退风险而做的降息决策。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了美国失业率已经正式出发了“萨姆规则”对于衰退的警戒线。因此对9月份的降息是否能够遏制逐渐上升的失业率,从而起到稳定经济抵抗衰退的观察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让我们从非农就业数据的细项上来观察一下具体发生了什么,可以看到在商品生产门类,制造业就业人数出现了较长时间的低波动震荡,对数据贡献更多的是营建业。而对于美国经济来说,高端制造业,以及与其搭配的技术及金融服务业是主要的驱动力,也就是说当这部分高收入精英阶层收入上升时,受财富效应影响增加消费,进而惠及其他中低端服务业,所以该部分人群的就业情况可以作为美国整体就业情况的领先指标。而制造业就业的疲软可能展现出一定的导火索风险。除此之外,我们来看下美国ISM制造业指数(PMI),可以看到PMI正处于快速下降的趋势,这也进一步佐证了美国制造业疲软的局面。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接下来来看下服务行业,专业技术业与零售业都呈现出了同样的冷冻局面。对指标作出正贡献的主要以教育医疗、休闲娱乐为主,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两个,其一是最近新冠出现了一定的反复,并且受飓风影响,相关的医疗救护人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短缺。其二是由于7月大部分美国人处于度假期,由此带动的旅游等休闲娱乐行业增长,当假期结束后,该领域势必也收到一定的打击。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因此总的来说,美国当前衰退风险仍然存在,所以小伙伴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宏观数据去观察相关风险,主要包括非农就业、初领失业金人数、PMI、消费者信心指数CCI、房价指数等。

风险二:降息节奏

第二个需要关注的是降息节奏的问题,虽然已经确认开始降息,但是降息的速度将影响风险资产市场的表现。历史上美联储的紧急降息是比较少见的,因此在议息会议之间的经济波动就需要市场自己的解读来影响价格走势,当某些经济数据预示着美联储加息过慢时,市场将率先开始反应,因此如何确定一个适合的降息节奏,并通过利率指引的方式引导市场按照美联储的目标来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当前市场对9月利率决策的预估是将近75%的概率降25~50BP,25%的概率降50~75个BP,那么密切关注市场的判断,也可以较为明显的判断市场情绪。

风险三:QT计划

自从2008年金融风暴后,美联储快速将利率降低到0,但是仍然没有能够让经济出现复苏的现象,那时货币政策已经失效,因为无法继续降息,于是为了向市场进一步注入流动性,美联储创建了量化宽松QE工具,通过扩张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同时增加银行系统的准备金规模。这种方式其实是将市场风险转移到美联储身上,因此为了降低系统性风险,美联储需要通过量化紧缩QT,控制资产负债表规模。避免无序的宽松导致自身风险过大。

在鲍威尔的发言中并没有涉及到对当前QT计划的判断以及后续规划,因此仍需要我们对QT的进程,以及由此引发的银行准备金变化情况保持一定的关注。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风险四:通胀风险重燃

鲍威尔在周五的会议上对通胀风险保持乐观的态度,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2%,但已经可以对控制通胀较为有信心。的确,从数据上确实可以反映出这个判断,而且已经有不少经济学家开始吹风,即在经历过疫情的洗礼后,目标通胀率仍然设置成2%是否过低。

但是这里仍然存在一些风险:

  • 首先从宏观角度来看,美国再工业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并不顺利,而且又恰逢中美对抗背景下美国的逆全球化政策,供给端的问题在本质上并没有得到解决。任何地缘政治的风险,都会加剧通胀的重燃。

  • 其次考虑到在本轮加息周期中,美国经济并没有进入实质的衰退周期中,随着降息的进行,风险资产市场将出现复苏,当财富效应再次产生时,随着需求側的扩张,服务业通胀也将再次重燃。

  • 最后是数据统计上的问题,我们知道为了避免季节性因素对数据造成干扰,CPI与PCE数据通常会用年增率,也就是同比数据来反应真实情况,而到今年5月开始,2023年的高基期因素将被耗尽。届时相关数据的表现将容易收到增长的影响。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风险五:全球央行联动效率

我想大部分小伙伴对8月上旬的日美利差交易风险还记忆犹新,虽然日本央行马上出面安抚市场,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前两天的植田和男国会听证上看得出其偏向鹰派的态度。而且在其讲话的过程中,日元也出现了明显的拉升并在听证会后官员的再次安抚而得到恢复。当然实际上,日本国内的宏观数据表现也的确需要加息,这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过详细的分析,但作为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杠杆资金的核心来源,日本央行的任何加息聚餐都将给风险市场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其政策保持高度关注也是有必要的。

风险六:美国大选风险

最后需要提一下的就是美国大选的风险,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已经对特朗普与哈里斯的经济政策有过详细的分析。随着大选的临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对抗与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因此也需要时刻保持对大选相关事项的关注。

TON生态一枝独秀 你不得不知道的N个真相

作者:链上达人

Ton生态正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最大的推手莫过于币安:

5月9日,币安宣布新一期Lanchpool项目为TG小游戏Notcoin

7月23日,币安宣布投资TG小游戏Catizen的发布平台Pluto Studio

8月8日,币安宣布上线Toncoin (TON)

8月13日,币安官宣Binance Launchpool和Super Earn将上线Toncoin (TON)

8月20日,币安宣布新一期Lanchpool项目为Ton生态Memecoin DOGS

短短4个月,在币安加持下,Ton生态一路高歌猛进,吊打一众天王级L1、L2。期间,大家的认知不断被刷新,有力挺,也有质疑,谁也无法说服谁。

TON生态一枝独秀 你不得不知道的N个真相

事实上,这场争论没有对错,短期内也不会有答案。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到3-6个月之后,很多事情可能会不辩自明。在这之前,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Ton为何成为天选之子?我们应该认清哪些事实?

一、Ton的前世今生

很多新人可能不知道,如今风光无限的Ton曾遭遇至暗时刻:监管方围堵,投资人追债,Telegram退出……

这要从2017年讲起,当时Telegram牵头发起自己的L1:Telegram Open Network(后更名为“The Open Network”,也就是Ton),通过ICO募资资金超过17亿美金。

此举很快引起监管机构注意,美国SEC指控他们未经注册便发行证券,Telegram被迫退款+支付罚款+退出TON项目,将开发工作归还社区。

彼时,行业媒体集齐唱衰TON,没人会想到Ton有朝一日成为币安宠儿,更不会相信Ton能够在短短时间吸引千万用户。

2020-2021年间,NewTON团队(即现在的TON’s core team)重启TON的开发工作,并将其更名为The Open Network,旨在成为面向全球的分布式超级计算机,具备跨链互操作、高性能、图灵完备等属性。

去年9月,Telegram宣布与Ton合作,着手将Ton整合到Telegram App。至此,Ton成为与Telegram深度集成的Layer1,提供快速、安全和可扩展区块链环境,每秒处理数百万次交易,成为Web2用户进入Web3最大的渠道。

今年以来,基于Ton部署的小游戏爆火,动辄百万用户参与。在增量用户进场缓慢的情况下,币安很快嗅到Ton生态的机会,频频在上币、投资方面发力。

TON生态一枝独秀 你不得不知道的N个真相

值得注意的是,币安在8月8日上线 $TON 之后,很快又将Ton列为Lanchpool项目,同时在Super Earn板块上线Toncoin (TON):

①Lanchpool:挖矿总量765万枚,用户可质押BNB或FUUSD进行挖矿,持续至9月3日

②Super Earn:用户通过保本赚币定期产品申购新上线的代币,享受限时特殊年化收益率;不出预料,TON额度开放之后瞬间被抢光

不得不说,币安这波操作确实有点“反常”。先上币再开Lanchpool,貌似是有史以来头一回。

二、TON爆发背后的几个事实

TON的爆发并非偶然。作为Telegram官方唯一支持的公链,Ton背靠TG的庞大用户基础并与TG高度集成,实现丝滑的小程序操作,堪称连接Web2和Web3的现象级入口,交易所自然不会错过这泼天流量。

抛开交易所这个外部因素,Ton生态确确实实在今年传递出一些积极信号:

①开发者数量飙升

据TON亚洲开发关系主管Howard Peng透露,2024年第一、二季度,TON区块链的开发者数量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TonConnect的下载量正在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应用被部署在Ton。这不仅反映了不断扩大的开发者社区,还突显了TonConnect SDK的易用性和强大功能,使其成为开发者首选。

②TON生态日趋繁荣

据Ton.app统计,TON生态已有超过1100个应用,涵盖交易市场、钱包、游戏、NFT、社交、Launchpad等多个类别,其中游戏类占比26%。

③用户数量飙升,亚洲是主要市场

据TonStat统计,TON链上的活跃钱包数量从年初的108万增长到现在的1310万。

TON生态一枝独秀 你不得不知道的N个真相

TON亚洲开发关系主管进一步指出,亚洲是TON最重要的市场,不仅拥有大量经验丰富的开发者,还有庞大且精通技术的人口,对新技术的采用较为快速,最终为TON的整体成功做出贡献。

④USDT发行量位居第四

Tether 于今年4月宣布在TON 上发行USDT 以来,目前净流通量约为6亿美金,位居第4位,仅次于ETH、Avax和Sol。

稳定币是加密市场需求的晴雨表,大量稳定币的流通意味着TON上加密业务需求旺盛,交易活动高频。

⑤TVL半年增长55倍

参考Defillama数据,TON链当前TVL为5.22亿美元,在所有链中排名17。

相比于其他热门区块链,TON的TVL并不算高,但这并不妨碍TON的爆发式增长:自今年1月以来,TVL最高增长55倍。

⑥一些不用忽视的问题

不可否认,TON在今年的发展首屈一指,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生态应用同质化严重,工作室撸毛刷量造就虚假繁荣,大部分项目生命周期短、用户粘性差、发币即死亡……

与此同时,TON网络与主打隐私的Telegram集成,更容易吸引诈骗者,据说TON诈骗脚本已经衍生出一门生意,诈骗者通过各种形式的钓鱼脚本可以轻而易举的实施诈骗。

总之,TON生态的爆发表现出良好势头,但繁荣背后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所有参与者思考并优化。

前高盛副总裁:稳定币如何破解银行挤兑难题

作者:Matt Levine,彭博社专栏作者、前高盛副总裁;编译:Chris,Techub News

加密货币以极快的速度重复着传统金融走过的路。

相比于传统金融世界那些复杂、混乱的金融危机,加密货币的金融危机往往更直观、简单。你可以通过分析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来理解信用危机,但那十分复杂;而 2022 年的加密货币危机则更像是它的简化版,所有事情都发生得更快、更公开,甚至有些参与者还会在推特和 YouTube 上实时分享他们的经历。加密货币的这些危机虽然简单,却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类似的金融现象,仿佛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

我曾经写过一句话:「加密货币是传统金融公司里那些聪明、有抱负的实习生自己掌控一个模拟市场的结果。」这句话说明了为什么加密货币的世界如此富有教育意义。它把那些年轻、聪明的头脑放在一个没有太多约束的环境中,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犯错,并从中学习。这种过程不仅让人感觉有趣,还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金融方面的知识。

稳定币在加密货币世界里有点像是银行的抽象形式。这里的运作方式是这样的:你把 1 美元交给稳定币发行方,他们给你一张「收据」也就是稳定币,这个稳定币代表着「1 美元」。然后,你可以在区块链或加密货币交易所这样的加密货币环境中把这个稳定币当成美元来使用。它可以用来交易,你可以用 1 美元的稳定币去买 1 美元的比特币,然后卖你比特币的人就拥有了你的稳定币。

与此同时,稳定币的发行方会保管你的 1 美元,并且进行投资,试图通过这些投资获得利润,这些利润用来支付运营成本和管理层的薪水等。而你(或者任何持有稳定币的人)通常可以随时把稳定币交还给发行方,换回 1 美元。到那时,稳定币发行方就必须筹措出这 1 美元来返还给你。

这个过程展示了稳定币的运作逻辑:它既像货币,又像银行的一种抽象形式,它们的核心在于通过承诺将 1 美元与稳定币等值挂钩来获得信任,并通过投资这些美元来维持和运营整个体系。

稳定币的运作与银行存款在某种程度上是类似的,但它们之间也有一些关键的区别。如果你对银行的运作有所了解,你就会知道这些系统可能出错的几种方式。这里有两个著名的例子:

  • 银行的风险投资:

稳定币发行方(就像银行)持有你的资金,并且有权利对这些资金进行投资,并从中获取利润。发行方赚取的利润越多,他们能保留的收益就越多。然而,如果投资失败,导致资金亏损,大部分损失最终会由存款人(也就是稳定币持有者)来承担。因为大多数资金实际上是属于存款人的,所以如果发行方亏光了这些钱,他们将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补偿给存款人。这就给发行方带来了冒险的动机:如果风险投资成功,他们可以赚很多钱;如果失败了,损失的主要是别人的钱。

  • 可能会发生「挤兑」

即使稳定币发行方将所有资金都投资在非常安全的资产上,这些资产中的一些可能是长期投资的。如果所有人今天都要求兑回他们的钱,发行方可能无法立即兑现这些长期投资,可能不得不以亏损的方式抛售这些投资,结果就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每个人的要求。而这种动态本身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它具有自我强化的特性:如果你认为可能会发生挤兑,那么你应该尽快把钱取出来(在发行方资金耗尽之前),而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并采取行动,最终就真的会导致挤兑发生。

这两个问题(银行的风险投资和挤兑)通常是相互关联的,挤兑的一个常见原因就是银行用存款人的钱做了一些糟糕的投资决策。

有时候,银行可能在投资中亏掉大量资金,最终在大家意识到之前,银行已经破产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发生挤兑,银行也可能因为投资失败而倒闭。

另一方面,挤兑也可以在没有投资损失的情况下发生,单纯是因为银行的流动性错配问题。也就是说,银行可能有足够的资产来偿还所有存款人,但这些资产是长期或不易变现的,而存款人要求的资金是随时可取的「即期负债」。当太多人同时要求提取资金时,银行可能无法迅速变现足够的资产来满足这些需求,导致挤兑的发生,即使这些资产本身并没有亏损。

针对银行的投资风险问题,有两个主要的应对措施:

1. 审慎监管(Prudential Supervision):监管机构会密切关注银行的投资行为,确保它们不会进行高风险或不当的投资。这种监管帮助银行避免陷入严重的投资失误。

2. 资本监管(Capital Regulation):银行被要求保持一定比例的额外资金(即资本缓冲),以确保即使投资出现亏损,银行仍有非存款人的资金来吸收这些损失。这种规定减少了投资失败直接影响存款人的风险。

对于挤兑问题,也有几种常见的解决办法:

1. 流动性监管(Liquidity Regulation):银行被要求保留足够的现金或其他高流动性资产,以便在存款人要求提取资金时能够及时支付。这种监管确保银行在短期内能够满足客户的提取需求。

2. Lender of Last Resort:如果银行持有良好的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而在某一时刻所有存款人都想提取资金,美联储等中央银行会向银行提供贷款,确保银行能够暂时渡过难关,等待资产变现。这种机制防止银行因暂时的流动性问题而倒闭。

3. Deposit Insurance:政府承诺,如果银行真的倒闭,他们会补偿存款人的损失(通常在一定限额内)。这项保障让存款人安心,不至于因为担心银行倒闭而引发大规模挤兑。

稳定币领域基本上缺乏传统银行业中的那些保护机制。虽然有各种提议尝试引入其中的一部分,但总体而言,稳定币发行方通常不具备银行那样的监管框架或安全措施。

以 Tether 为例,这是目前最大的稳定币发行方之一。Tether 在 2019 年因用客户资金进行极度高风险的投资而陷入麻烦。当时,它的公开财报甚至显示其资本充足率只有 0.2%(后来有所改善),这意味着它几乎没有任何额外的资金缓冲来吸收潜在的损失。

另一个例子是 TerraUSD,其投资策略基本上可以说是风险高度集中的投资。这种策略在 2022 年的一次挤兑中导致 TerraUSD 脱锚。

为稳定币制定的监管解决方案可能看起来像这样:

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对稳定币发行方提出类似银行的监管要求。也就是说,「稳定币发行方应该将资金投资于相当安全的资产,这些资产应该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并且他们应该持有一定比例的自有资本,以确保即使这些资产出现亏损,也仍然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持有稳定币的用户。」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答案,但要真正实施好这一点,还需要解决很多细节问题。

另一个更大胆的想法是让稳定币发行方能够获得类似银行的支持机制。

简单来说,好的监管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的投资政策:确保稳定币发行方将客户的资金投入到低风险、高流动性的资产中。

2. 资本要求:要求发行方持有足够的自有资本作为缓冲,以应对潜在的亏损。

3. 流动性管理:确保发行方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应对用户的赎回需求,防止出现类似银行挤兑的情况。

4. 系统性支持:考虑为稳定币提供类似传统银行的支持机制,比如存款保险或紧急流动性支持。

这篇由 Gordon Liao、Dan Fishman 和 Jeremy Fox-Geen 撰写的论文非常有趣,他们是稳定币发行方 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 的员工。这篇论文探讨了「基于风险的稳定价值代币资本要求」,显然 Circle 对宽松的稳定币监管有一定的兴趣,但这篇论文确实提出了一些关于稳定币与银行关系的重要观点。

其中一个观点是,稳定币在很多方面比银行更透明。对于那些对传统金融体系的不透明性持怀疑态度的加密货币爱好者来说,这种透明性可能被视为一种优势。但传统金融体系中的不透明性是有其理由的。

Liao、Fishman 和 Fox-Geen 在论文中指出,这种透明性虽然对加密货币世界的支持者来说可能显得很吸引人,但实际上,传统银行体系的某些不透明性是为了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银行的复杂性和某种程度上的不透明性,有助于在市场波动时维持信心和稳定,而过度的透明性可能会在危机时刻加剧市场恐慌。

在传统银行体系中,银行挤兑的主要原因通常是人们认为其他人也会跑去银行取钱。你怎么知道大家会不会挤兑呢?这种想法的根源通常是因为谣言、不良的财务报告、惊慌失措的电视访谈等信号。银行的股价下跌可能表明存款出了问题。

然而,在稳定币的世界里,情况则更为直接和透明。因为稳定币在公开市场上交易,其价格会直接反映市场对它的信心。如果某种稳定币的交易价格是 $1.0002,那可能说明目前没有挤兑的风险;但如果它的价格跌到 $0.85,那几乎肯定说明市场上正在发生挤兑。

这种透明的价格信号让人们更容易判断市场的情绪,但也意味着稳定币的价格波动会迅速传达市场的恐慌情绪,可能加速挤兑的发生。这种公开的市场反应不仅是对稳定币基本面的反映,还可以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即当人们看到价格下跌时,他们更倾向于进一步抛售或赎回,导致价格继续下跌,从而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这种透明性虽然有助于市场信息的传播,但在危机时刻,也可能成为引发连锁反应的触发点。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稳定币发行方应保持大部分资金的高流动性。

稳定币和传统银行在管理金融风险时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尤其是在面临更高的协同挤兑风险时。

具体来说,法定货币支持的稳定币通常持有高度流动性的资产,避免过大的期限错配(即资产和负债的到期日不一致)以及相对较低的信用风险。这是因为稳定币的挤兑风险比传统银行要高得多,因此它们需要保持高度的资产流动性,以快速应对赎回需求。

由于稳定币所持有的资产池通常更具弹性,并且专门为代币持有者的利益而分离开来,因此稳定币所需的资本缓冲(用于吸收财务损失的资金)通常比银行要少。换句话说,因为资产池足够稳健,挤兑风险较低,所以稳定币不需要像银行那样多的资本来应对潜在损失。

然而,对于那些以传统贷款和部分准备金(fractional reserve)作为支持的代币化存款,由于代币化增加了挤兑风险,它们可能需要比传统存款更多的资本,即使两者的资产支持是相同的。原因在于,代币化存款继承了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固有的资产负债不匹配问题,因此可能需要应用类似的资本和偿付能力监管机制来管理这些风险。

「区块链区块链区块链」这个说法可能是在强调区块链技术在稳定币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它对稳定币系统独特性质的影响。

代币化和分布式账本的使用不仅带来了金融风险,还引入了与技术、基础设施和运营相关的额外风险。这些非金融风险在监管机构的公开咨询和提案中被重点提出。

具体来说,加密技术的应用、永久记录保存和可追踪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某些安全和合规风险。然而,这些技术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评估这些风险所需的资本时。这类风险在传统银行业中通常被称为运营风险。

评估这些运营风险的困难在于以下几点:

1. 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由于区块链技术相对新颖,关于运营损失的历史数据较少,这使得风险评估变得更加复杂。

2. 对技术选择的依赖性:发行方所采用的技术选择对所需的损失吸收资本可能有着重大影响。随着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升级,这种依赖性变得更加突出。

3. 基础设施的快速变化:在一个不断演变的技术环境中,如何评估和管理这些运营风险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技术的选择和变化可能会显著影响发行方应对潜在风险的能力。

一方面,可以想象稳定币发行方由于基于区块链技术,具有透明、可追踪和数字原生的特性,因此比传统银行更不可能丢失你的资金。区块链的公开账本和加密保护,使得每笔交易都可以被记录和验证,理论上降低了资金丢失的风险。

但另一方面,同样可以设想,正是因为这些同样的技术特性,稳定币发行方更有可能丢失资金。原因可能包括:

  • 技术复杂性:区块链技术的复杂性和新颖性可能导致操作失误或系统漏洞,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

  • 依赖技术基础设施:稳定币完全依赖数字基础设施,如果系统出现问题或被攻击,可能会导致资金管理的失败。

  • 缺乏成熟的操作流程:相比于传统银行,稳定币发行方可能缺乏足够成熟的操作流程和应急机制,来应对潜在的技术故障或失误。

美国去年经历了一场小型的银行危机,这让我不得不花时间重新思考银行业。我曾经写过一句话:

银行的本质是一种让人们集体承担长期且有风险的投资,而不必特别注意这些风险的方式。银行通过将风险分散在众多存款人之间,使每个人都更安全、更受益。

当你和我把钱存进银行时,我们认为这笔钱是非常安全的,是银行里的钱,我们可以随时取出,用来付房租或买三明治。但实际上,银行会拿这些存款去发放长期的、固定利率的 30 年抵押贷款。房主们无法直接向我借 30 年的钱,因为我可能明天就需要这笔钱来买三明治。但他们可以向我们集体借款,因为银行通过把流动性风险分散到许多存款人之间,降低了这种风险。

同样的道理,银行也会向可能会破产的小企业发放贷款。这些企业无法直接向我借钱,因为我不愿意承担可能亏损的风险,但它们可以向我们集体借款,因为银行通过将信用风险分散在许多存款人和借款人之间,降低了单个存款人的风险。

传统银行系统的不透明性赋予了银行更多的能力去用客户的资金进行风险投资。这种不透明性曾经帮助银行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运作,因其背后的复杂性让客户很难完全了解银行在做什么。然而,去年的地区性银行危机部分说明了这种不透明性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有效。

如今,由于信息的广泛传播和电子化,公众可以更容易地获取银行的相关信息。谣言和恐慌通过互联网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人们对银行的期待也越来越倾向于按市值计价,即更关注实时的市场表现而非长期的稳健性。

正如一位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监管者去年所说,游戏还是那个游戏,只是变得更加激烈了。这句话点出了现代银行业面临的新挑战:尽管银行的基本运作逻辑没有改变,但信息的透明度和传播速度让市场的反应更加迅速和激烈。传统银行依靠不透明性所获得的风险管理优势,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变得更加脆弱,银行因此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风险,以应对更加复杂和快速变化的市场情绪。

传统银行的「魔法」在于它能够将一系列高风险投资汇集在一起,然后发行对这些投资的高级债权,而这些债权就表现为美元:银行账户里的 1 美元就是 1 美元,即便它背后是由一大堆风险资产支持的。这种安排让客户能够相信,他们的存款是安全的,可以在需要时无风险地使用。

但是,稳定币抛弃了这种「魔法」。尽管 1 美元的稳定币在大多数加密货币场景中与 1 美元几乎等同,但它的市场价格却会波动。当市场情况良好时,它的交易价格可能是 $1.0002 或 $0.9998,但在不利的情况下,它可能会跌至 $0.85。稳定币是一种没有传统银行那种「1 美元就是 1 美元」保证的银行业务形式,而是通过 24 小时无休的实时市场来反映它与 1 美元的接近程度。

这种情况引发了新的监管问题。因为稳定币并没有传统银行那样的隐性保障和不透明性,市场价格直接反映了其背后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市场信心。这种实时的市场反馈不仅改变了稳定币的运作方式,也可能预示着未来传统银行业的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数字化和透明化,传统银行可能也会面临类似的挑战。银行的资产风险和市场信心可能会比现在更直接地体现在市场价格上,而不是依赖于银行体系内部的保障机制。这种转变可能会重塑我们对银行和金融稳定性的理解,并迫使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调整他们的风险管理策略。

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作者:十四君

来源:十四君

前言

本文整体分两大模块:

上半段,将从2015年起的首个AA提案出发,系统整理目前为止的Eip提案主要内容,期望由史出发挖掘AA历史提案的历程,并综合性评价各方案优缺点。

下半段,着重对比EIP4337提出之后面临的市场低迷反馈,再深入分析如今即将被纳入下个版本以太坊升级的EIP7702,此提案一旦合并,将全方位改变链上应用形态。

EIP-7702 具有划时代的改变,且听十四君细细讲来

1、账号抽象的背景

1.1 账号抽象的意义定位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在2023年年底再次更新 ETH 发展路线图,但其中针对账号抽象的设定,并未改过。如今的主流模式也正是从EIP-4337,步入到下一个阶段VoluntaryEOA Conversion(自愿转换EOA账号)。

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在EIP4337推出一年多以来(在2023.3.1号丹佛的 WalletCon 上,官宣由以太坊基金会开发人员设计实现的ERC-4337 的核心合约已经通过了 OpenZeppelin 的审计,被认为是正式推出的历史节点)。

始终是只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但并不被广泛使用,如此矛盾的市场环境下,让EIP-7702的进度被大幅提前,乃至已经被确认将在下一次升级被合并其中。

1.2 账号抽象的市场现状

无需多言,直接看数据吧。

经过一年半的发展,EIP4337在主流链账号的集合下,仅仅有1200W的地址数,其中最为让人惊讶的是在以太坊主网上,活跃地址仅仅6,764个,或许统计维度有所问题,但至少与EOA与CA的地址数相差甚广,要知道以太坊主网上独立地址数已经达到2亿7千万(数据源于:)。

可以说在主网上EIP4337是毫无实质性发展。

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图表数据来源:)

不过,这并不磨灭AA的本质价值,因为他从一开始的EIP4337的设计就注定了,他面对主网严重的往前兼容性问题上无法做好,所以伴随着各类L2层链的普遍嵌入原生AA,EIP4337的地址数在L2上获得爆发,其中base和polygon链的7月月度活跃用户分别是100W和300W,倒也颇为可观。

所以,并不是EIP4337设计错了,他有很多优点,我们一会会系统的总结,如今的现状是源于主网与L2之间的差异,他们需要用各自适合的方案。

2、账号抽象是什么?

账户抽象,听着很费解,但其实本质解决的是产权分离的问题。

EVM架构(即以太坊虚拟机)中有两种账户,外部账户(EOA)和合约账户(Contract Account),外部账户的所有权和签名权其实上是同一个体单位持有的。持有私钥的人不只拥有这个账户的「所有权」,同时还有权利「签名转移所有资产」。

这是由以太坊账号交易结构决定的

从下图的结构中可以发现,其实以太坊的标准交易是没有From方的,那么我做了一次资金转账,具体消费的是什么地址上的资金?实际是是通过其VRS参数(即用户签名)反解析出From地址的。

这里涉及到ECDSA等非对称加密,单向门限函数等概念,咱们不做展开,总之这里是由密码学来保障安全性,当然这也就造成了如今的产权合并的EOA地址窘境。

而EIP4337的核心效果,就是在交易字段里增加了Sender Address字段,从而能让私钥与被操作的地址分离开。

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那为什么产权分离这么重要呢?

因为外部账户(EOA)设计会衍伸出更多的问题:

  1. 私钥难保护:用户失去私钥(遗失、黑客攻击、密码学上的被破解)意味着地失去所有资产。

  2. 签名算法少:原生协议在验证交易上只能使用 ECDSA 签名和验签算法。

  3. 签名权限高:无原生多签(多签只能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协作),单签即可执行任意操作。

  4. 交易手续费只能通过 ETH 支付,并不支持批量交易。

  5. 交易隐私泄露:一对一交易容易分析账户持有者的隐私信息。

上诉的约束让普通用户很难使用以太坊:

首先,使用以太坊上的任何应用,用户都必须持有以太(并承担以太价格波动的风险)。

其次,用户需要处理复杂的费用逻辑,Gas price、Gas limit、事务阻塞(Nonce顺序)这些概念对用户来说过于复杂。

最后,虽然许多区块链钱包或应用试图通过产品优化提高用户体验,但它们的实际效果甚微。

所以破局之道在于实现账户抽象,将所有权(Owner)和签名权(Signer)解耦(Decoupling),从而才能逐个解决上述问题。

其实历史的方案有很多,最终都会汇聚到两种路线

3、AA历史提案脉络梳理

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问题的解法看似有很多的EIP提案,但归根究底,就是两种核心思路,所以过往每一个没有被通过的EIP,其考虑的问题也就汇聚成了现在方案的破局之道。

3.1 第一种路线是让EOA地址变为CA地址

早在2015年11月15日,围绕EIP-101,Vitalik 就提出以合约作为账户的新结构。将地址改为只有代码和存储空间,改变手续费支持由ERC20支付,通过预编译合约将原生代币改为类ERC20来存余额(可具备代扣授权等功能),将交易字段精简到只有to、startgas、data和code。

现在看来,简直是大跃进式变革,会大幅改动底层设计,让每个账户地址都拥有自己的“代码”逻辑(其实也正是现在EIP-7702要做到的效果)。

还能衍生出其他的功能,比如

  1. 让交易使用更多加密算法,可以由各地址内部Code来指定验签鉴权方法

  2. 具备抗量子攻击特性,因为代码具备升级特性。

  3. 让以太币具备与ERC20合约一致的功能特性,核心效果有了代扣授权,从而无需原生币的损耗

  4. 提升账户的自定义空间,兼容社交恢复、sbt支持、密钥找回等

没有继续推进的原因也很简单,显然是步伐太大,对于当前交易哈希冲突问题,安全性隐患考虑不周所以一直搁置,但每个优点的理念都成为后续EIP4337以及EIP7702的核心功能之一。

后来还有一系列EIP试图完善这种逻辑

EIP-859:主链账户抽象–2018-01-30

试图解决Code的部署问题,核心作用是,如果出现了若交易方合约未部署,则使用交易附带code参数执行合约钱包部署,其次还提出新的 PAYGAS 操作码,除了支付gas外,也成为一笔交易的参数中验证部分与执行部分的分隔符。

虽然当时无疾而终,但是这也成了现在EIP7702的核心逻辑之一,EIP7702的每一笔交易结合特殊的交易结构,可以附带一定的代码,从而在本次交易中让EOA地址拥有合约能力。

EIP-7702:设置 EOA 账户代码 2024-05-07

这也是本文后续讨论机制的核心EIP,由Vitalik 发表了EIP-7702作为 EIP-3074 的替代方案(2024-05-07)。因此EIP-3074 被弃用,EIP-7702 被确定在即将到来的 ETH Prague/Electra(Pectra)硬分叉中纳入,具体内容咱们在下文展开。

3.2 第二种路线是让EOA地址驱动CA地址

EIP-3074:增加AUTH和AUTHCALL操作码–2020-10-15

在EVM 中加入两个新的OpCodesAUTH和AUTHCALL,让EOA 能透过这两个opcode 授权合约代替EOA 的身份去呼叫其他合约。

结合下图,概括来说一个EOA 能将一则已签的消息(交易)送至自己信任的合约(称作Invoker)上,此Invoker合约可以利用AUTH和AUTHCALL操作码来代替这个EOA 送出这笔交易。

EIP-4337:用交易内存池实现账户抽象–2021-09-29

总之,他受到MEV的启发进行设计,其核心价值是可以完全避免共识层协议更改。

eip4337提出新的事务对象UserOperation,用户将此对象发送到内存池中,由bundlers从矿工维度批量打包交付合约执行交易事务,本质上是把底层的交易与帐户运作拉到合约层面执行。

EIP-5189:通过背书人来操作抽象账户—2022-06-29

这算是优化了EIP4337的逻辑,是面对恶意的Bundler通过建立资金罚款背书endorser的机制来防止Dos阻塞攻击。

3.3 其他用于支持AA的提案

EIP-2718:新交易类型的包装信封–2020-06-13

这倒是一个已经Final的提案,他定义一个新的交易类型,作为未来新增的交易类型的信封。

最终效果是,当引入新的交易类型时, 通过特定编码来区分这是哪一种交易,让其只需有向后兼容性,而无需往前兼容。最常见的例子就是EIP1559了,他区分了交易的手续费,使用了新的交易类型编码,又不影响最初的legacy的交易类型。

EIP-3607:让EOA地址不可部署合约–2021-06-10

这是是AA路径上的补充方案,用于防止合约部署地址与EOA地址冲突的问题。他会控制合约生成方法,让系统不允许将代码部署到已经是 EOA 地址的地址上。这个风险其实很小,毕竟以太坊地址有 160 位长,虽然存在用私钥碰撞出指定合约地址私钥的方法,但以比特币全算力投入估计,也还需要一年的时间。

3.4 如何理解账号抽象发展历程?

首先需要理解转为CA后的价值

基本上也就是EIP-4337的实际效果,他可以实现

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但是,EIP-4337的核心缺点是违背人性动机原则。

他看起来是更好了,但是陷入了一种市场发展的死循环,Dapp很多还不兼容,那用户就不乐意使用CA地址,甚至使用CA有更高的交易成本(普通转账场景,也会交易费用翻倍),也太依赖于Dapp本身的兼容性。

所以在以太坊主网上迄今为止始终没有得到普及。

成本就是用户最重要衡量的标准,必须降低成本。

但是要真正降低GAS,就必须以太坊本身做软分叉升级,修改GAS计算或者修改操作码的GAS消耗等模块,然而既然要软分叉,那何不直接考虑EIP-7702呢?

4、全面解析EIP-7702

4.1 EIP-7702是什么

它通过新的交易类型来区分,可以允许EOA在单笔交易中临时具备智能合约的功能,进而支持业务上进行批量交易、无Gas交易和自定义权限管理等,且无需引入新的EVM opCode(影响往前兼容性)。

他可以让用户在不部署智能合约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大部分AA的能力,甚至可以提供第三方代用户发起交易的能力,且不需要用户提供私钥,只需签名授权的信息。

4.2 数据结构

他定义了新的交易类型0x04,该交易类型的TransactionPayload 是下列内容的RLP编码序列化结果

  • rlp([

    chain_id, //链ID,用于防止重放攻击。

    nonce, // 交易计数器,确保交易唯一性。

    max_priority_fee_per_gas, //1559交易费用

    max_fee_per_gas, //1559交易费用

    gas_limit,

    destination, //交易目标地址

    value,

    data,

    access_list, //访问列表,用于EIP-2929中的Gas优化。

    authorization_list,

    signature_y_parity, // 3个签名参数,用于验证交易签名。

    signature_r,

    signature_s

    ])

重要的是其中新增了authorization_list对象,存储签名者希望在其EOA中执行的代码,用户签署交易的同时也签署要执行的合约代码,他作为二维列表存在,说明可以批量存放多个操作信息,执行批量操作。

  • authorization_list = [[chain_id, address, nonce, y_parity, r, s], …]

4.3 交易生命周期

4.3.1 验证阶段

在执行交易的开始阶段,对于每个authorization_list的[chain_id, address, nonce, y_parity, r, s]元组:

  1. 从签名r、s中采用ecrecover恢复出签名者地址(注意这是以太坊本身的机制,所以该EIP没有改变签名算法)。authority = ecrecover(keccak(MAGIC || rlp([chain_id, address, nonce])), y_parity, r, s](与之前解签名得出from地址类似,这里得出的是针对这个list的局部签名地址)

  2. 验证链ID(防分叉链重放)。

  3. 验证authority签名者的代码是否为空或已经委托(验证交易是否属于有效7702交易,后续会通过delegation机制去代理执行交易)。

  4. 验证authority签名者的nonce(防authority的签名重放)。

  5. 设置authority签名者的代码为0xef0100 || address(用于绕过EIP3607防碰撞策略的)

  6. 增加authority签名者的nonce(防局部签名重放)。

  7. 将authority签名者账户添加到已访问地址列表中(转热地址,降低查询存储的gas费)

4.3.2 执行操作阶段

要执行的合约代码以及操作指令在哪里?

“新”版本仅更改了代码部署方面的行为。

它不再将帐户代码设置为contract_code,而是从authorization_list中检索代码address并将该代码设置为帐户代码。

所以,当需要执行授权代码时,从authorization_list的address字段指定的地址加载代码,并在签名者账户的上下文中执行。

这意味着用户的合约代码实际上是存储在链上的某个特定地址,而不是直接包含在交易中。

而操作指令和相关参数则存储在交易负载的data字段中。

4.4 EIP-7702有什么价值?

他对于Web3钱包的全链路都会有变化,用户体验也因此巨变,因为EOA发起的普通交易也可以类似合约执行多种逻辑,比如批量transfer。对于CeFi场景会影响交易鉴别,也影响冲提归集手续费

由于其出现,打破了很多曾经的定势,比如:

  1. 打破了账户余额只能因源自该账户的交易而减少的不变量。

  2. 打破了交易执行开始后 EOA nonce 增加1的不变量(可能同时增加多个)。

  3. 打破了tx.origin和msg.sender两个比对的防护逻辑,很多过往的合约有风险了。

  4. 打破了EOA本身无法发出事件的现状,对部分链上事件识别监听可能需要注意。

  5. 打破了EOA地址接受ERC20、721、1155等资产必然成功的现状(因为回调机制,可能失败)

4.5 对比EIP-7702和EIP-4337

1. EIP-7702的优势

  • gas更低,因为无需经过entrypoint模块,减少链上操作。

  • 用户迁移成本更低,无需提前部署链上合约做为主体

  • 与Eip4337相比,同样会有代码委托执行,也同样会有两种方式:

完全委托(Full Delegation)

  • 完全委托是指将某个操作的全部权限委托给一个特定地址。例如,用户可以将所有ERC-20代币的管理权限委托给一个智能合约地址,从而使得这个智能合约可以代表用户执行所有相关操作。

受保护的委托(Protected Delegation)

  • 受保护的委托是指在委托的过程中增加一些限制和保护措施,确保委托操作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 例如,用户可以仅将部分ERC-20代币的管理权限委托给一个智能合约,或者设置一些限制条件(如每天最多花费总余额的1%)。

2. EIP-7702的缺点

他的核心缺点是属于软分叉升级,需要大家共识推动,并且改动巨大,对链上生态影响太广,十四君初步评估下来,就有以下挑战,但是挑战也就是市场的机会:

  1. 自由度极高,难以被审计,用户会更需求靠谱的钱包承担安全防护的保护。

  2. 对原架构变化过大,虽然用不同交易类型区分,但是很多基建尤其链上不可改合约都无法直接适配。

  3. 对EOA地址提供了合约能力,但对应的存储空间无法留存。

  4. 单独交易的成本稍微提高,因为会大量增加Calldata的部分,估算调用的总成本将是16(gas) * 15(字节) = 240(gas)calldata 成本,加上EIP-3860的成本2 * 15 = 30,再加上大约 的运行时成本150。因此,仅仅准备账户哪怕什么都不做,就要增加500的Gas了。

  5. “如果接收者签署了没有接收功能的代码,发送者在尝试发送资产时可能会面临 DoS。” 见案例。这个问题其实是 EOA A 签署了它不应该签署的东西——一个设置了错误实现(没有receive())的可重放文件。

  6. 链上 冲提逻辑可能不一致,比如当转移 ERC-20 代币时,如果接收方账户有代码,则代币合约将调用onERC20Received接收方账户。如果onERC20Received还原或返回错误的值,则令牌传输将还原。

  7. 另外如果 EOA 可以发出事件,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一些基础设施可能需要注意。

这些还只是十四君基于目前EIP7702提案内容,以及对应的官方论坛讨论总结出的一些缺点,最终还需要基于最终的实现代码才能分析完全。

参考如下:

5、 全文总结

本文看似篇幅宏大,实际上文字内容只有6k余字,中间涉及的很多往期EIP解读,都在文中链接可以拓展,我就不进而追溯了。

目前看,账户抽象,确实只能放在第六模块,即修复一切,也即最后在推行,如今大幅加快EIP7702的进度,更多带来的还是对系统安全性的挑战,可以预料到,最终他会实现,毕竟以太坊合并,修改共识算法这样的颠覆性事件都可以发生,又谈何区区新的交易类型呢。

但是这一次颠覆的内容太多了,打破多个链上不可能的潜规则,也打破了大多数Dapp的应用逻辑,但是他死死的占住了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用户的成本更低了!对比EIP4337近乎翻倍的交易成本而言。

用户本身还是EOA地址,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去驱动和使用CA逻辑,所以持有成本低了。无需先转换出链上CA身份再做操作,等于用户无需注册了。

用户可以轻松用EOA做到多交易并行,比如授权代扣和执行代扣两种合一,这样对用户交易成本本身就低了,而对于Dapp而言,尤其是需要做链上企业级管理的项目方,比如交易所等更是颠覆性的优化,批量归集一旦原生态实现,基本交易所成本可以瞬间减少一半以上,最终也可以惠及用户。

所以,虽然他改变了很多,但占据成本这个维度,就值得全部Dapp去研究和适配,因为这一次,用户必然站在了EIP7702的一边。

捕捉巨头投资动向:灰度正在押注哪些加密资产?

原文标题:《Grayscale』s Bull Market Bets》

原文作者:Jun,Bankless

编译:Weizhi,BlockBeats

编者按:作为全球最大的加密资产管理公司之一,Grayscale 的每一个信托基金的推出都会得到加密市场的高度关注。对市场来说,信托基金为特定加密资产提供了合法性和认可。8 月 22 日,灰度推出 AVAX 信托基金 Grayscale Avalanche Trust,旨在为合格投资者提供 AVAX 的投资机会。除 AVAX 之外,灰度还有哪些布局?Bankless 在本文整理了 Grayscale 这一轮周期中推出过的加密资产信托基金。

作为加密资产管理领域的老牌机构,Grayscale 最近一直非常活跃。

每当 Grayscale 宣布为某种资产推出新的信托基金,市场往往会反应不一。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就像一把双刃剑:有些人认为这是市场过度饱和的信号,而另一些人则视其为新的希望灯塔。

有些人可能将这一推出解读为该资产市场已接近饱和,或者至少在加密货币领域的上升空间有限。另一方面,这也是来自加密领域主要玩家的一种认可印记,可能为该资产带来合法性,吸引机构投资者,并至少提升媒体关注度。

Grayscale 最近加快了新投资产品的推出速度,这表明他们坚信当下正处于加密牛市的中盘阶段,而这一牛市的推动力包括:比特币 ETF 的资金流入、期待已久的以太坊 ETF 的推出、稳定币采用率的增加,以及 DeFi 总锁仓量(TVL)的稳定增长。

作为行业中的一位低调巨头,投资者们继续密切关注 Grayscale 的投资动向,以判断他们对行业未来走向的看法。本轮周期中,哪些资产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让我们一探究竟。

Grayscale 去中心化 AI 基金(FIL、NEAR、RNDR、LPT、TAO)

Grayscale 去中心化 AI 基金是首个仅投资于去中心化 AI 协议原生代币的基金。目前该基金包括 Filecoin、Near、Render、Livepeer 和 Bittensor。

Grayscale 指出,人们担忧未来将由中心化的 AI 主导,而加密技术有望创建一个更公平透明的生态系统。他们相信,尽管加密与 AI 的结合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前景广阔。通过利用加密的力量,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公平、透明且值得信赖的 AI 生态系统。

捕捉巨头投资动向:灰度正在押注哪些加密资产?灰度去中心化人工智能基金持仓明细

Grayscale 动态收益基金(SOL、CBETH、NEAR 等)

Grayscale 动态收益基金(GDIF)旨在利用 SOL、ETH、NEAR 等代币日益增长的质押奖励,最大化回报率。该基金通过战略性地分配资本于具有吸引力的质押收益的代币,从而最大化收益。

Grayscale 以其多元化的加密投资方式而闻名。尽管他们通常在各个行业中进行多元化投资,但 GDIF 标志着一个新的前沿:跨越不同类型的代币进行多元化。这为投资者提供了除基础代币上涨潜力之外的独特收益机会。

其他信托基金

Grayscale NEAR 信托(NEAR)

Grayscale 认为 NEAR 是加密领域的一颗耀眼明星,因其对 AI 和链抽象化的战略聚焦而脱颖而出。NEAR 对用户拥有的 AI 的愿景非常宏大,但其活跃的开发者社区、不断增长的用户基础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使其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随着全球对 AI 的接受度不断提升,NEAR 很可能成为开发者和用户的首选平台。

Grayscale Stacks 信托(STX)

Stacks 是 Grayscale 对比特币二层(L2)领域的押注。Stacks 通过在比特币之上构建一个支持智能合约的 L2 解决方案,解决了比特币的可扩展性和功能性挑战。这种方法允许开发者在比特币区块链之上构建各种应用程序。

随着比特币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更多 DeFi 活动的加入,对可扩展性和降低成本的需求将变得更加迫切,而 Stacks 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Grayscale MakerDAO 信托

MakerDAO 是 DeFi 领域的元老级项目,MKR 是其原生治理代币,是参与该生态系统的关键。Grayscale MakerDAO 信托的推出正值人们对蓝筹 DeFi 项目及其代币的兴趣再次高涨之际。

Grayscale 认为,MKR 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 MakerDAO 生态系统内多元化机会的渠道,这些机会包括链上信用协议、稳定币、现实世界资产等。

Grayscale Bittensor 信托(TAO)

Bittensor 的愿景是创建一个 AI 不再是少数公司手中的工具,而是一个全民共享的资源。它旨在创建一个「AI 互联网」,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并从 AI 模型中受益。TAO 鼓励参与者通过提供奖励来验证模型和运行 AI 计算,从而为网络做出贡献。

随着大型科技公司之间的 AI 竞赛日益激烈,Grayscale 认为 Bittensor 提供了一种鼓励更广泛参与和多元化思路的 AI 开发替代方案。

Grayscale SUI 信托(SUI)

Sui 具有独特的区块链设计,优先考虑可扩展性和用户体验。它允许并行处理,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交易。Sui 的竞争优势在于其专门开发的编程语言 Sui Move,这一语言简化了智能合约的开发和执行。

随着加密领域对区块空间和更快执行速度的需求增加,Grayscale 认为 Sui 打开了一扇新门,迎来了此前因现有区块链基础设施限制而无法实现的去中心化应用的新时代。

Grayscale 效应

总体而言,Grayscale 信托的推出对特定资产的影响高度主观。这并不意味着该资产注定会取得巨大成功。以 Grayscale 的 Decentraland 信托(MANA)为例。

关键点在于,Grayscale 对加密市场的看涨态度在其最近的产品发布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他们相信我们当前正处于牛市,并相应地进行布局。

如何看待Babylon主网上线的后续市场影响?

原文作者:Haotian

如何看待 @babylonlabs_io 主网上线后的后续市场影响?毫无疑问,会像 Eigenlayer 之于以太坊一样给比特币生态掀起一波 Staking 热潮,催生 BTCFi Summer 的到来。

那么,Babylon 工作原理究竟如何?和 Eigenlayer 的差别在哪里?Babylon 生态有哪些潜在看点?Babylon 的软肋在哪里等等?接下来,谈谈我的理解:

透彻理解 Babylon

简单而言:Babylon 通过在比特币主网构建复杂 UTXO 脚本契约的形式,为 BTC layer 2 等一众 POS 链实现了安全、免跨链、免托管的 Native Staking 解决方案。具体如何做呢?

传统方案要把一条 POW 链达成 POS 链可质押资产产生 Yield 的效果,得依赖 Third Party 提供资产托管,然后 Wrapped 1: 1 的资产在全新 POS 链进行流通。(比如:WBTC)。前阵子 WBTC 引发的信任危机就暴露了此种方案的最大短板。

Babylon 则构建了一套使用比特币链进行远程质押的系统,依托复杂密码学算法用脚本语言设计 Covenant 把 BTC 锁在比特币主网上,然后通过 Cosmos SDK 搭建的 Babylon Chain 来远程管理调度资产来实现后续功能:

1)脚本契约定义的质押、解绑、提现等要通过 Babylon Chain 上的 Validators 严格按照脚本定义的规则(比如:EOTS 签名方案、最终轮次多签共识等)进行验证、惩罚等 Control Plane 控制台操作,即 Babylon Chain 的验证者节点可以安全、去中心化地对远程锁在比特币主网上的资产进行管理;

2)Babylon 把 Validators 的验证和协调能力抽象成了一种可以给其他 POS 链输送安全共识的能力,以「安全即服务」的形式向其他模块化兼容进来的 POS 链提供原生的安全特性。

这样一来,其他 POS 链就会产生相应的 Yield 收益来让 Babylon 质押的 BTC 资产产生收益,理论上,POS 链对这种安全服务需求越大,Babylon 质押生息的想象空间就越大。

Babylon VS Eigenlayer

1)Babylon 协议是一个牵起 BTC 主网和其他 POS 链的连接器,其目标是把 BTC POW 链原生资产缺乏 Yied 和其他 POS 链缺乏去中心化 BTC 托管服务的诟病 Match 起来,让 BTC 资产以 Native 的方式接入其他 POS 链并产生可期的收益。因此,Babylon 服务对象主要为 BTC 宇宙无敌共识的资产,为其产生收益提供技术框架和可能。

Eigenlayer 则将以太坊 Validators 的验证服务能力包装成商品,一方面以太坊 layer 2 或其他模块化 POS 链可以接入以太坊的超强 Validators 验证能力,另一方面这些 POS 链产生的 Yield 收益能给原本以太坊节点实现放大增强。因此 Eigenlayer 目标是把以太坊 Validators 的实体验证服务能力商品化输出,来放大原生以太坊的收益能力。

2)Babylon 的「安全即服务」和 Eigenlayer 的「AVS as a Service」从商业逻辑上看别无二致,但细微差别是 Babylon 提供的需求更刚性一些,其他 POS 链如果不接入 Babylon 在托管方式上就会被诟病「中心化」。

而相较之下,Eigenlayer 则放大了以太坊原本 Staking 收益的杠杆机制,虽然短期能刺激 Restaking 平台的繁荣,但向外输出安全共识的收益和 LRT 积分大战之间会存在博弈,若真实商业化收益比不上 LRT 平台叠加杠杆的速度,Staking 收益效用就会遭到反噬。

Babylon 生态后续看点?

Babylon 的上线对低迷许久的 BTC layer 2 市场一定会有刺激催化作用,主要有两方面影响:

1)可以让原本诸多结合 CeFi 形式上阵的项目方进行一次技术「升级」,剔除被诟病的中心化问题,让资产生息的口号更容易得到市场信任。

2)可以为诸多 BTC 二层 POS 链带来直接的商业活力,一方面 BTC 生息会加速一些 POS 链的 TVL 累积速度,让 TVL 积分大战进一步持续,另一方面 BTC 生息之外也会有 LSD、LRT 平台 +DeFI 组合生息等多样玩法。

潜在 Babylon+ 各平台积分补贴大战也会给 BTCFi 赛道带来持续热度,这会和当初 Eigenlayer 带来的 Restaking 热潮有得一拼。

@SolvProtocol,凭借去中心化比特币储备中心的定位,Solv 抓住了 BTC 资产过于分散化的现状,快速累积了近 2 万 BTC,Babylon 上线后,SolvBTC.BBN 会得到可期增长;

@Bedrock_DeFi,孵化于 BNBChain 生态,由 OKX Ventrues 支持,作为 Babylon 生态的头部项目之一,最近 UniBTC 的铸造成绩和 Babylon 积分的收益预期都比较强;

@LorenzoProtocol,引入了流动性质押概念,用户可以不锁定资金的情况下参与质押并获得奖励,其类 Pendle 的本息分离特性,流动性本金代币 LPT+ 收益累积代币 YAT 的组合方式令人眼前一亮;

此外,还有包含 @BSquaredNetwork、 @Lombard_Finance、@ChakraChain、@BotanixLabs 等诸多平台会在这一波 Babylon 生态热潮中相继来秀一秀肌肉。

Babylon 的「软肋」?

毫无疑问,Babylon 的上线给 BTC 生态带来的更多是积极影响,但并非找不到「软肋」。

客观来讲,Babylon 提供的安全共识要依赖其 Cosmos SDK 链,并非直接由 BTC 主链上的脚本程序全盘来控制和调度后续的一系列复杂衍生玩法,其天然受限于「资产管理」范畴。

因此,依托 Babylon 可以产生很多「类 Blast 生息类衍生项目」,要给 BTC 生态长出 Starkent、Arbitrum 等天王级 layer 2 「综合链」项目比较难。

逻辑也比较简单,若一条 BTC layer 2 链依托 Babylon 提供安全共识,就等同于阉割掉了该 layer 2 链的主权,不利于后续复杂的生态构建。我首页置顶长文分析过,有很多更技术底层的框架,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1)zkVM 通用协议框架, @ProjectZKM 发挥 zk 在跨链可交互操作上的「可信」特性,以 zk 技术构建了@GOATRollup,实现了 ZK Bridgeless 跨链、Entangled Rollup Network 可交互通信层等,相当于用 ZK 技术构建了一套 Cosmos IBC 跨链通信组件来助力 BTC 生态繁荣。这是一种更通用的 BTC 底层 Native 技术方案,可适合大部分主权 BTC layer 2 链应用;

2)UTXO Stack 结构框架,这套 @NervosNetwork CKB 团队基于 RGB++ 扩展出来的 BTC layer 2 方案,通过同构绑定让 BTC 及其衍生资产都能 Leap 到 CKB 链上进行流通,相当于重构了一条 BTC 执行 VM 环境来支撑后续所需的可编程复杂特性;

此外还有 @RoochNetwork 提供的 MoveVM 全局状态高级语言执行架构,以及 @atomicalsxyz AVM 虚拟机框架等等,都能成为 BTC layer 2 市场发展的后继力量。

若 Babylon 能挑起 BTCFi 生息潮的第一波,由更多技术底子扎实,创新性也不错的项目承接第二波热潮,这才是我期待中的 BTC layer 2 繁华盛景。

总之,Babylon 没有「软肋」,但 BTC layer 2 市场也不能仅依托 Babylon,请坚定相信,BTC 生态一定有属于自己的 Summer 到来。

Telegram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在法国被捕, 加密应用合规性再面挑战

作者:BlueDAO

据法国媒体BFMTV报道,当地时间8月24日晚上,39岁的Telegram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在法国巴黎勒布尔热机场被捕。

Telegram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在法国被捕, 加密应用合规性再面挑战

报道称,同时具有俄罗斯、法国、阿联酋等多国国籍的杜罗夫早前已被法国列入通缉名单。

法国检方认为,由于Telegram平台此前拒绝与执法部门合作,平台缺乏管理,导致平台被用于洗钱、贩毒和分享恋童癖内容,杜罗夫可能被指控犯有多种罪行,涉及恐怖主义、贩毒、欺诈、洗钱和传播儿童色情制品。法国记者西里尔-阿穆尔斯基表示,杜罗夫在法国可能将面临长达20年监禁。

杜罗夫1984年的杜罗夫出生于俄罗斯,是社交网站VKontakte、Telegram的创始人,原Vkontakte首席执行官,2013年杜罗夫辞去Vkontakte首席执行官一职后,与尼古莱·杜罗夫(Nikolai Durov)共同致力于Telegram的开发,现任Telegram首席执行官一职。2014年杜罗夫离开俄罗斯,大部分时间居住在阿联酋,目前拥有俄罗斯、圣基茨和尼维斯、法国及阿联酋四国国籍。《福布斯》估计,杜罗夫拥有155亿美元的财富。

Telegram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在法国被捕, 加密应用合规性再面挑战

Telegram也称电报,是一款知名的跨平台即时通信软件,支持用户相互交换加密与自毁消息,发送照片、影片等所有类型文件。Telegram可以提供端到端加密消息传递,是目前俄罗斯媒体和俄语用户所使用的最主要社交平台之一,在俄罗斯、乌克兰和前苏联国家的影响力较大,拥有大量用户。2024年3月,杜罗夫表示,Telegram拥有9亿用户,已接近盈利,并有可能上市。

而对于社交媒体“电报”(Telegram)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8月24日在法国被捕一事,多方对此做出回应。

俄国家杜马副主席要求放人

据“今日俄罗斯”报道,杜罗夫被捕后,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副主席达万科夫立即提出抗议,呼吁法国政府释放杜罗夫。

达万科夫25日在“电报”上发文称:“几乎没有人比他为俄罗斯和世界数字服务的发展作出了更大的贡献……我们需要解救他。我已敦促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采取行动,呼吁法国当局释放杜罗夫。此次逮捕可能是出于政治动机,目的是获取‘电报’用户的个人信息。我们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达万科夫认为,“所有社交平台上都存在非法活动,但没有人逮捕或监禁它们的所有者,这次的情况不应该发生。”他还宣称,如果法国政府拒绝释放杜罗夫,俄方应“尽一切努力”将杜罗夫送往阿联酋或俄罗斯,“当然前提是他本人同意”。

但据媒体报道,由于帕维尔·杜罗夫是法国公民,因此不会被交换或引渡至其他国家。另据接近欧洲议会的记者透露,欧盟可能会对Telegram实施制裁。

对于这起事件,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5日回应称,俄罗斯驻法国大使馆已经采取必要措施,正在了解杜罗夫的有关情况。

马斯克评电报创始人被捕:2030年,你在欧洲会因喜欢一个表情包被处决

马斯克也在社交媒体X上表达了对此案件的强烈不满,他发文说:“现在是2030年的欧洲,你因为喜欢一个表情包而被处决!”

Telegram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在法国被捕, 加密应用合规性再面挑战

杜罗夫被捕背后,是否有政治阴谋,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也确实给所有加密应用敲响了警钟。例如币圈的加密应用是否符合监管的合规性?科技与法律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空投周报|DOGS将于明日TGE;Magic Eden推出ME代币(8.18-8.24)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Golem(

空投周报|DOGS将于明日TGE;Magic Eden推出ME代币(8.18-8.24)

Odaily星球日报盘点了 8 月 18 日至 8 月 24 日期间的空投可申领项目其中汇总了 Telegram 可免费领取的 Meme 项目,同时整理了上周新增的交互任务及空投重要资讯,详细信息见正文。

Kamino

项目及空投资格介绍

Kamino 是一个 Solana 生态中的自动化的流动性解决方案,基于集中流动性做市商(CLMM)机制。项目 8 月 20 日宣布第 2 季空投奖励已开放领取,第 2 季的分配在领取时将自动进行质押,第 2 季共分发了 3.5 亿枚 KMNO,用于 4 个月的协议使用。

融资情况

未披露

申领期限与链接

查询期限: 2024 年 8 月 20 日至 2025 年 2 月

链接:

价格

据 CoinGecko 数据,KMNO 当前价格为 0.06 美元。

The Arena

项目及空投资格介绍

The Arena 是一款 Avalanche 生态的社交协议,项目在 8 月 19 日宣布上线积分系统,用户可连接社交账号申领积分,同时项目表示即将到来的空投中将包含内容积分,The Arena 将空投 25 亿枚 ARENA 代币。

融资情况

未披露

申领期限与链接

申领期限: 2024 年 8 月 20 日至今

链接:

价格

未上线

NebX

项目及空投资格介绍

NebX 是一个免费领取的代币项目,用户只需连接 X 账号根据账号年限、粉丝数等数据即可领取代币。

但是为了避免授权账号而带来的可能风险,用户可在领取完代币后选择取消账号授权,取消方式如下:

先在 X 平台上点击“更多”,然后点击“设置和隐私”,找到“安全性和账号访问权限”,点击“应用与会话”,再点击“已连接的应用”,找到 nebx 取消授权即可。

融资情况

未披露

申领期限与链接

申领期限: 2024 年 8 月 23 日至今

链接:

价格

未上线

TG 可免费申领 Meme 币汇总

DOGS 代币 TGE 将于 8 月 26 日进行,Odaily星球日报将其他几个较为热门的 TG 可免费申领 Meme 币项目汇总如下。

CATS

CATS 目前 TG 频道订阅人数超 331 万

领取链接:

PEPES

PEPES目前 TG 频道订阅人数超 12.9 万

领取链接:

BYIN

BYIN目前 TG 频道订阅人数超 18.3 万

领取链接:

DUCK

DUCK 目前 TG 频道订阅人数超 232 万人

领取链接:

hamster

hamster目前 TG 频道订阅人数超 19.6 万人

领取链接:

新增可交互项目/任务

dappOS Rocket campaign 第 6 期上线,奖励 Kilo 首发代币空投

dappOS 总融资额超 1530 万美元。

dappOS Rocket Compaign 第 6 期已上线,本期与 KiloEx 合作。用户参与完成由 dappOS 和 KiloEx 设定的交互任务,即有机会获得 KiloEx 空投和额外的价值 60, 000 美元的 KILO 代币和 USDT 奖励。

Corn:做任务获得空投积分

Corn 在 8 月 20 日完成 67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 Polychain 领投,Binance Labs 等参投。

Corn 是使用比特币作为 gas 代币的以太坊 L2。同时 Corn 在 8 月 23 日空投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早期 DeFi 用户空投、Galxe 积分空投和存款赚取空投。早期用户空投快照时间为 2024 年 7 月 13 日,目前用户仍然可以通过完成 Galxe 任务和存款获得空投积分,详细教程可查看《》

空投重要资讯

  • DOGS 再次延长空投申领期限,TGE 将于 8 月 26 日进行

DOGS 社区 8 月 12 日在 Telegram ,由于新增申领选项,因此官方决定再次变更 TGE 日期。非托管钱包申领将于 8 月 26 日 16 点开放;TGE 和代币上线将于 8 月 26 日 20 点进行。

  • GammaSwap 将于 8 月 30 日进行 GS 代币 TGE, 2% 供应用于空投

Arbitrum 生态 DeFi 结构化产品 GammaSwap 将于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推出其治理代币 GS 的 LBP,并将在之后分配空投。根据其公布的代币经济学,GS 总供应量为 16 亿枚,其中 37% 分配至财库, 23% 分配至核心团队, 17% 分配至投资者, 15% 分配至流动性挖矿和质押,LBP 占比 5% ,空投占比 2% ,还有 1% 分配至顾问。

  • Magic Eden 推出 ME 代币,空投时间暂未确定

NFT 交易平台 Magic Eden 8 月 22 日推出名为 ME 的代币,取代此前计划的NFT代币,据悉 ME 基金会将通过 Magic Eden Wallet 官方钱包发行该代币。

ME 基金会董事 Matt Szenics 表示, ME 代币将只能通过 Magic Eden 移动端和桌面端钱包让符合条件用户领取,虽然具体发行时间和分配方式尚未确定,但可能包括向获得 Diamond 奖励的 Magic Eden 交易者空投。

  • Saga:Vault 4 空投将于 8 月 30 日进行分发

Saga 8 月 22 日发文,Vault 4 空投申领已结束,将于 8 月 30 日进行分发。

  • Swell:Black Pearls 持有者可在 10 月申领 SWELL

流动性再质押平台 Swell 8 月 19 日发布积分情况一览:White Pearls 已完成 Voyage 活动快照,敬请关注 TGE 公告;Black Pearls 持有者将可在 10 月首轮 Wavedrop 中申领 SWELL;生态积分持有者将共享所有 Swell L2 空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