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na推出ZK Compression,以太坊社区「破防」了?缩略图

Solana推出ZK Compression,以太坊社区「破防」了?

Solana 和以太坊社区又吵起来了,这次是因为 Solana 新推出的 ZK Compression(ZK 压缩)技术。

昨日,Solana 生态开发平台 Helius 首席执行官 Mert Mumtaz 在 X 平台正在将 ZK Compression 引入 Solana,随后 Solana 生态隐私项目 Light Protocol 便宣布ZK Compression。据 Mert 的说法,ZK Compression 将直接在 L1 上进行,无需 L2,这将极大提升 Solana 网络扩展性,「并向构建金融计算机迈进了一步—一个不可阻挡的、全局的、以光速同步的原子状态机。」

Solana推出ZK Compression,以太坊社区「破防」了?

据 ZK Compression,该技术是基于 Solana 构建的新原语,使开发者能够大规模构建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和用户可以选择压缩他们的链上状态,将状态成本降低几个数量级,同时保持 Solana L1 的安全性、性能和可组合性。

ZK Compression 通过一种被称为状态压缩的过程工作,允许开发者使用 Solana 更便宜的 ledger 空间而不是更昂贵的账户空间来存储某些类型的数据。链外数据的「哈希」或「指纹」存储在链上,以便使用「sparse state trees」进行验证。

以太坊社区「破防」了?

纯技术的解释或许过于复杂,简单来说就是该技术降低了 Solana 的状态成本。

在 Solana,技术人员面临有两个成本——计算成本和状态成本,目前 Solana 已经拥有廉价的计算能力,但状态很昂贵。分配帐户、支付租金和与用户一起扩展都已被证明是 Solana 开发人员的巨大障碍,而 ZK Compression 解决了这一问题。

Mert 以空投成本举例,假设向 1, 000, 000 名用户进行空投,其中花费的状态成本从原本的超 260, 000 美元减少至 50 美元,即便宜了 5, 200 倍。Cyber Capital 的创始人兼首席信息官 Justin Bons 也,ZK Compression「显然使 Solana 在实际 L1 可扩展性方面遥遥领先于 ETH,解决 Solana 最大的生存问题之一」。

Solana推出ZK Compression,以太坊社区「破防」了?

Justin Bons 表达的观点让困于扩展难题而走上 rollup 的以太坊社区坐不住了,他们质疑 ZK Compression 的「L1 性质」。

由于 Mert 表示 ZK Compression 的数据保持在链下,因此以太坊社区将其视为 validium。Solana 社区则以一张 meme 作为回应,讽刺其没有认真做过研究却自诩为专家,Mert 甚至还赌气式地将 ZK Compression 命名为 ZK validium。

Solana推出ZK Compression,以太坊社区「破防」了?

为了让以太坊社区信服,Mert 在 Farcaster 上点名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让其点评 ZK Compression 的技术原理。而 Vitalik 也做出了认真回应,并表示该技术更像是一个无状态的客户端架构。

Vitalik 将 ZK Compression 解读成 3 个要点,第一,你有一个新的帐户类,对于这些帐户,只有其状态的散列存储在链上;第二,要与这些帐户交互,需要编写一个 TX,该 TX 指定了 N 个帐户的预状态哈希和后状态哈希,并提供一个有效性证明 (假定这意味着 ZK-SNARK);第三,新状态要求公开 (这是合理的,否则你可以随机向某人发送一笔钱,他们的帐户将无法访问,你可以绕过这个,使它成为一个 Ut xo 系统,但那将是一个重大的限制)。

Solana推出ZK Compression,以太坊社区「破防」了?

除了解读外,Vitalik 也对文档提出疑问,一方面是文档中提到的 128 字节的有效性证明,另一方面是公开内容是否包含交易内容。

随后,Vitalik 再次发文表示疑惑,他认为 ZK Compression 声称的数字就像,如果每一次单独做,验证 SNARK 的开销会比做一些小动作和哈希操作的成本要高 (例如代币传输)。ZK rollup 的收益来自于「一个」SNARK 包装了「许多」交易。

Solana推出ZK Compression,以太坊社区「破防」了?

但 Vitalik 的疑问并未得到回应,而他最开始将 ZK Compression 称为「无状态的客户端架构」却让 Mert 在内的支持者信心倍增。

CEHV 合伙人 Adam Cochran 则坚定地表示 ZK Compression 就是 Solana 的 L2 解决方案,并且他认为「总有一天,Solana 人群会意识到他们所构建的是一个很好的基于 L2 功能/有效性的 rollup,而不是一个整体链」。Adam 的坚决态度也引来了 Mert 的批评。

而 Solana 联合创始人 Anatoly Yakovenko 则对这场 L1 或是 L2 的争论显得「无所谓」,甚至表示「很乐意将其指定为 L2、存储 rollup 或基于有效性 rollup 等等」,只是强调「所有执行都发生在 L1 上,并由 L1 验证器排序」。虽然 Adam 不同于回应 Mert 的强硬,但依然坚称 ZK Compression 不可能是 L1。

Solana推出ZK Compression,以太坊社区「破防」了?

ZKsync 创始人 Alex Gluchowski 也对 ZK Compression 持态度。与此同时他表示,ZKsync 一直在悄悄地为以太坊构建异步可组合的 ZK 未来。但有趣的是,ZK Compression 发布后,Anatoly 也了长文介绍 Solana 中的异步程序执行(APE)。

Solana推出ZK Compression,以太坊社区「破防」了?

Rollup 会是 Solana 的完美搭档吗?

一直以来,Solana 都在为其网络寻找价值。从上一轮牛市跑出来的各山寨链,其估值逻辑并不完全像比特币和以太坊,由于区块空间便宜,对应的币价很难大幅上涨。而 Solana 却仍在专注压缩技术,不断降低自己的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对 SOL 的增值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即使考虑到摩尔定律,即使硬件能继续提高性能,并且 Solana 针对这种硬件进展进行了优化,这也并不意味着 Solana 能否应对全球的需求,但 Solana 将在依赖可组合性和低延迟的情况下比其他链管理得更好。

与以太坊不同,Solana 主网并不打算成为「B2B 链」;它一直都是并将永远是消费者链。大规模构建分布式系统是极具挑战性的,而 Solana 最有潜力成为全球最有价值交易的共享账本。

而对于 rollup,Solana rollup 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将大多被抽象化。

从意识形态上看,以太坊的 rollup 是自上而下的,即以太坊基金会和领导者决定最好的扩展方式是通过 rollup,然后在 CryptoKitties 事件后开始支持各种 Layer 2 。而在 Solana,需求是自下而上的,即来自具有显著用户采用率的应用开发者。因此,大多数当前的 roll-up 玩法都是营销玩法,更多的是叙述驱动而非用户需求驱动。这是一个显著的差异,可能导致与以太坊不同的 rollup 未来。

但 ZK Compression 为 Solana 实现了状态压缩,再加上 Firedancer、多个并发领导者、异步执行和一个由数千名开发人员组成的生态系统,这些无疑让 Solana 对加密有了真正的机会。

一级视角下的三个赛道:BTC、Solana 和 Restaking

原文作者:Lao Bai,ABCDELabs 来源:X,@Wuhuoqiu

很喜欢的公众号《橙皮书》前段时间发布了一篇文,标题叫做“Crypto阳痿”

“一种可怕的无聊在 Crypto 世界蔓延,像黑死病一样,没人知道从哪开始的,但是不知不觉的,你发现这种病已然无处不在了”

想想也是,最近的圈子,技术上的热点确实没什么值得拿来大书特书的,唯一有热度的话题集中在Pepe,Trump,Jenner等Meme上,上一次偏技术向的热点可能还是图币二象性的“Pandora”?

一级市场也同样受到影响,好在创新总还是在发生,虽然依旧没有看到什么真正0到1的东西,但1到10的东西各个赛道Still Happening

上期研报主要集中在ETH上Modular叙事下各个层的新思路,这期我们来看看BTC,Solana,以及Restaking这三个赛道上的“1到10”都有哪些。

一.BTC

很多人期待的Rune并没有带来想象的热度,如果说BRC20或者说Ordi是一场“手忙脚乱”的惊喜的话,Runes则是一场从Cex到Dex到Infra集体“万事俱备,只欠东(上)风(线)”的迎接仪式,然而应了那句“大热必死”的老话,至少短期内是这样。长线来看,Runes,Atomical,RGB&RGB++等协议还是有望给BTC的资产发行注入新的活力,BRC20两个月前的升级也明显朝着功能性更加灵活的路线在努力,别的不说,基于BRC20的原生稳定币目前实现起来就容易许多了

BTC生态最近两个月最值得拿来说道说道的,除了之前我写过的UTXO Stack,应该是Unisat推出的Fractal – @fractal_bitcoin,Arch Network – @ArchNtwrk,以及Quarry – @QuarryBTC这三个项目

Fractal – 有着非常“奇特的”设计理念,本质上你可以把他看作是一条BTC的100% Fork,但出块时间降低到了30秒

你可能会想- 这啥玩意啊,这不就是个BTC测试网么?莱特币,BCH,BSV啥的好歹还有些自己的东西,你这就是个99%镜像链,有什么意义呢?安全性怎么保证呢?

其实意义不少

1. Fractal正儿八经的跟BTC一样的POW,SHA256,有市值,有激励,比BTC测试网稳定很多(用过BTC测试网的都懂),且快很多(30秒一个块)

2. 跟BTC主网1/3联合挖矿(主网矿工每90秒可以挖一个Fractal区块),理论上可以做到80-90%级别的BTC主网安全性

3. 因为与BTC 100%保持一致,所以先有BTC上的各类XXRC20资产和基础设施都可以无缝迁移过来,不需要改一行代码

4. 会比BTC主网更快实施OP_CAT,ZK原生验证OPCode等具备“争议性”的操作码提案

5. 因为4,未来可以通过脚本实现基于铭文的合约

6. 这事儿别人做你会觉得很奇怪,但Unisat来做,感觉再适合不过了

Arch – 相较于各类“审美疲劳”BTC EVM L2/侧链,Arch通过一个索引器+带去中心化Prover的ZKVM,把可编程性带入了BTC,类似一个1.5层 – 交易通过L1来触发,在Arch的ZKVM里执行各种资产转换的逻辑,最终生成ZK证明并把结果广播回BTC主网

给我的感觉和RGB++有些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依靠BTC主网交易来触发,不同的是RGB++用的是基于CKB Cell的同构绑定,而Arch则是依赖索引器+ZKVM来实现

Quarry – 把基于BTC的联合挖矿做成了Infra形式,相当于做了一套矿工或者说算力版本的“OP Stack”+ “Eigen Layer”

简单来说,你可以通过他们Quarry 快速Launch一条POW链,这条链可以与BTC矿工进行联合挖矿,通过BTC矿工的hashrate来保证自身的安全。而代币奖励则给到参与的矿工,类似EigenLayer的AVS奖励。相较于EigenLayer或是Babylon争取的是BTC与ETH的持币用户的POS安全,Quarry争取的是矿工的哈希算力安全。只是在POS大行其道的市场,POW Appchain能够啃下多少份额,还值得观察下

二. Solana

Solana这段时间最有意思的应该是“模块化”这个概念

众所周知,ETH这边走的是模块化这个概念,而Solana一直是单片链那边阵营的代表

而过去几个月,确实聊过数个在Solana上做模块化的项目

比如MagicBlock – @magicblock,Sonic – @SonicSVM,Solforge,Mantis – @mantis等等

Magicblock主打的是一个Ephemeral (临时)Rollup – 主打一个“用完就删,阅后即焚”,话说这概念最早应该是AltLayer22还不23年最早提出的,但现在应该不是Alt Layer的主要卖点。MagicBlock作为主打Solana全链游戏引擎的项目,这个Ephemeral Rollup应该会是他们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Sonic主打的则是Solana上的Gaming Appchain,最近也是刚刚官宣完了融资, 用了一套HyperGrid Framework的架构可以让游戏轻松的发一条SVM Appchain出来,Sonic作为第一个打样的L2应该可以理解成Arb上的XAI?

Solforge则是一个偏通用型Appchain Stack,打算定位成SVM版的OP Stack或者Arbitrum Orbit

Mantis则是一个Intent结算层的SVM Rollup,并不局限于服务Solana生态,跟EVM相关的OrderBook Flow一样可以来Mantis这边结算,毕竟Solver这东西天生自带部分链抽象属性

这里有几个有意思值得观察的点

1. Solana虽然主打单片高性能,但据说上半年一个游戏火了之后,这游戏的TX占到了全链的20%之多,这还是日活只有4,5位数的情况,不敢想如果日活再上一个台阶,或是出现数个类似游戏链会承受怎样的负荷,这可能也是Solana生态起了“模块化”念头的重要催化剂

2. Toly本人从去年的反对模块化,到今年似乎对这个方向偏中性态度了,从他今年的Twi便能看出不少端倪

3. Solana Foundation的不少人是偏向支持模块化的,不少开发者也认为Solana的模块化势在必行

4. Multicoin的Kyle一直是Solana与单片链的布道者,他本人据说依旧反对这个概念

未来6-12个月Solana的基建应该会是个有意思的观察,除了模块化叙事的升温,FireDancer年底前的精简版和明年的完全版上线会给Solana TPS和稳定性带来的提升,也非常值得期待

三. Restaking

Restaking应该是近半年最火的一个赛道,没有之一

然而发现很多人对于当前两大龙头Babylon于EigenLayer的区别并没有很了解,甚至一些聊过的项目方也对此有些疑惑,所以值得拿出来单独说说

简单来说,Eigen因为天生具备智能合约的能力,所以可以设置相对复杂的Slashing机制,比如第一个打样的AVS EigenDA就是这么来的,如果你想用Babylon来做一个类似“BabylonDA”之类的东西,是实现不了的,因为BTC原链的脚本支持不了这么复杂的东西

但同样,Babylon的黑科技EOTS(可提取的一次性签名)以及BTC时间戳协议也是Eigen没有的,这也是Babylon可以在BTC生态做独一份Restaking的底气,主打一个“原生BTC Restaking”,这也是Eigen实现不了的

当然,这种原生BTC Restaking能实现的功能有限,基本上覆盖的就两点,一是帮助POS链通过BTC 时间戳协议防止Long Range Attack,二是帮助POS链实现或者说冷启动他的POS安全共识。一言以蔽之,发链可以找我,做DAPP请出门左转去隔壁Eigen

如果你就是非要想拿Babylon去做一个AVS,来实现一个类似EigenDA或者Oracle之类的东西行不行呢?答案是“可以”,但你需要“扩展包”。比如Chakra – @ChakraChain 或是SatLayer – @satlayer,在Babylon之上“套一层娃”,用这两个项目内置的智能合约来实现更加复杂的Slashing机制,你就可以基于此去开发类似DA,存储,预言机之类的DAPP流派AVS了

抽象一点来说,单就功能性来讲: Babylon+Chakra/SatLayer = Eigenlayer

Babylon这边,生态项目除了像是上述两个致力于把Babylon变得像Eigen一样“复杂”,还有像是Solv Protocol, Lorenzo等对标EtherFi,Renzo这样的LRT生态位。Eigen这边,因为天生就“足够复杂”,所以Stack或者说“扩展包”已经堆到一个更高的Level,比如Ethos – @EthosStake 做的是AVS的Coordination/Interoperability Layer, Aethos – @aethosnetwork 做的是AVS的Programmable Policy(策略编辑)Layer等等。感觉随着Eigen这边的Stack越来越丰富,基建越来越完善,Eigen可能也越来越像一个AWS,最终各种点点点+拖拽就能实现你想要买的一个“安全等级+基建套件”,在此之上你是要起一个链还是做一个存储或是Oracle之类的DAPP,完全是你的自由

P.S 最近跟一个FA聊天,他说近期聊了至少五六十家VC,有看Infra的,有看游戏的,有看比特币的,只有一个赛道是所有VC都在看的,一个不拉!你们猜是哪个?

答案是:Ton……

然而Ton上面投资,难度比ETH或者Solana上高得多……你就想下如果半年前Notcoin拿着Deck或者Demo来找VC,会有几个VC看到这玩意会决定梭哈呢……

下次研报如果有机会,我再来写写Ton

空投的本质:骗局、礼物还是馈赠?

原创|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Wenser

空投的本质:骗局、礼物还是馈赠?

、代币空投在一片骂声与不满中陆续落下帷幕,“L2网络高息揽储第一名”的 Blast 空投也已在路上,而关于“空投到底是什么”这一灵魂拷问再次引起了大范围的市场讨论。Odaily星球日报将结合过往行业观点及近期关键人物言论于本文进行总结分析,供读者参考。

Jupiter 联创:空投是礼物而非奖励、忠诚度计划、增长手段

在关于 ZK、ZRO 是否是“空投领域的 Endgame” 的讨论甚嚣尘上之时, 于今天在社交媒体平台:“空投是礼物。它不是奖励,不是一项忠诚度计划,也不是一种增长手段。它就是一份礼物。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问你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它就不再是一份礼物,进而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也辜负了最初的诚意。再见。(西班牙语)”

耐人寻味的是,Meow 在随后的版本中将最后一句的“ Adios(西班牙语中的再见)”一词删掉了,或许是觉得有些用词不当,也或许是觉得这个词所表达的“对用户说拜拜”的态度过于决绝。

但看得出来,他将空投视为一种项目方与用户之间进行友好交互的中介载体——就像一位来家里做客的朋友会带来的“礼物”一样,有的话自然好,但没有的话也不应该以此迁怒于项目方。

空投的本质:骗局、礼物还是馈赠?

推文截图

LayerZero CEO:开创空投领取前先捐款的先河

作为跨链互操作性协议的头部项目,LayerZero 此前被市场寄予厚望,其代币空投预期一度与曾经的“L2 四大天王”之一的 ZK(ZKsync)不相上下,但项目 CEO Bryan Pellegrino (以下简称 Bryan)对待代币空投一事的态度显然与 ZKsync 官方账号曾直接言明“不会进行大规模女巫筛选”截然不同。此前,或许是为了“确保真实用户拿到应有的空投”,LayerZero 在 X 平台掀起了为期近 2 个月的、轰轰烈烈的“女巫狩猎运动”,彼时不少撸毛党人人自危,但最终单账号个位数、两位数的空投结果却让很多人大失所望——“本以为大的要来了,没想到确实是大的,但却是‘拉了个大的’,不愧是臭企鹅(Bryan X 平台的用户名后缀)干出来的事。”

不仅如此,作为 LayerZero CEO,Bryan 对代币空投一事显然也有自己的看法。

6 月 20 日,针对 LayerZero 空投申领前需按照单枚 ZRO 代币捐款 0.1 美元等值代币一事, ,“不存在强制捐款,如果不想捐就不要申领代币,这不是你拥有的东西,而是其他人提供的东西。”结合此前的行为及言论,Bryan 此人更多将代币空投看做是“一次项目方对用户的‘施舍’,甚至是‘贿赂’,因此,某种程度上,用户有必要也有义务通过捐款,为项目的后续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不得不说,在代币空投进入“发展成熟期”的现在,项目方与用户就代币空投进行“合谋”的潜规则在 LayerZero 和 Bryan 这里失效了,双方不再是共同托起项目估值、市值的“战友”,而是变成了互为仇雠的“敌人”。

而针对 LayerZero 强制捐款这一行为,Yearn 核心开发者 banteg ,这种强制性捐赠更像是一种被美化的 ICO。同时,他还呼吁停止对 Protocol Guild 的批量资助,因为它已经非常成功地吸引了资金,应该寻找其他更小的倡议来支持。

Uniswap 创始人:“不要吝啬代币发放”

作为于 2020 年 9 月开启了“代币空投”这一赛道的行业先驱、加密巨擘,Uniswap 创始人 Hayden Adams(简称 Hayden)对代币空投的观点或许更加符合加密货币市场的多数人预期,更关键的是,这哥们儿也确实知行合一——

  • 曾经的 Uniswap 空投几乎得到了市场内所有人的一致好评;

  • UNI 代币上线后三小时内便获得 1.3 万名用户积极参与,gas 花费费用高达 65 万美元;

  • 门槛明确且相对较低,主要“根据 2020 年 9 月 1 日快照分发给‘历史流动性提供者、交互用户和 SOCKS 赎回者/持有者’等人”;

  • 单个用户地址可以领取 400 枚 UNI,当时这笔代币价值 1344 美元,而就在几个月后,这笔空投的价值最高曾达到接近 12000 美元,堪称真正的“大毛至简”。

空投的本质:骗局、礼物还是馈赠?

UNI 代币分配图

值得注意的是,彼时 Uniswap 发放代币空投有着复杂的内外部原因:内部是社区成员对代币发行的不断催促,外部则是面临的激烈竞争——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便是竞争对手 SushiSwap 通过代币发行对其发起“吸血鬼攻击”。据当时的, 2020 年9 月 7 日到 9 日,Uniswap TVL 在 48 小时内从 17.2 亿美元 5.18 亿美元;尽管其随后在 9 月 10 日短暂升至 10 亿美元以上,迅速恢复了市场领先地位,但竞争还是陷入白热化

当时,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神也在 FTX CEO 评价 SushiSwap 事件推文中留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Uniswap 创始人 Hayden Adams 是优秀的行业参与者,该团队付出了数年的努力,做出了正直的决定——当其他人都在尽可能快地 ICO 的时候,Uniswap 却并不急于发币,但过去两周它却因此被攻击。我看到 Uniswap 自推出以来一直在发展,说 Uniswap 对社区不负责任不符合事实。可以说是直言站台并表达支持。

而就在“积分制统治众多加密项目”的今年 5 月, Hayden 也。除了旗帜鲜明地认为“要代币而非积分”以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认为“不要吝啬代币发放”。他的原话是:“不要吝啬——慷慨地赠送大量。如果项目创始人认为社区不值得获得大量,请不要释放代币。”

此外,他还提到:不要盲目追求 Farmer 数量;从第 1 天起,就要保证真实流动性;不要给有偏见的 Farmer 们提供过高代币供应量;不要推销代币价格;保持简单;在代币决定中投入真正的思考和关怀。

而早在2023 年 07 月,Hayden 就,希望看到更多的项目利用 Crypto 的“超能力”去颠覆主流的Web2 App,并发现新的用例,而不是围绕着现存的少数Web3用例(AMM,借贷等)进行边际改进,要对Web2发起吸血鬼攻击,别不停地 fork Uniswap。

笔者认为,在 Hayden 的眼中,空投应该是一种应对市场竞争的手段,是一种能够与社区产生更多联系的纽带,是一种可以投入真正的思考和关怀的介质,是一种能够向 Web2 发起“吸血鬼攻击”的“超能力”,而不是抠抠搜搜的“积分的变种”。

结论:空投的本质——另类的营销费用投入

在做过无数次交互却没有收到空投或者空投回报入不敷出的用户看来,空投很多时候都是一场骗局——“我看重的是他们的代币空投,他们看重的是我的本金和手续费”;

在投资了众多加密项目的 VC、基金、投资人的眼中,空投是顺理成章的“投资回报”——“我前期投入了那么多资金和时间、精力,现在拿回一部分代币回报,很合理吧?”

而对部分认为“项目的成功主要归功于项目方自己”的创始人、团队成员来说,空投是对“积极配合工作的用户们”的馈赠,是一份“你们应该珍惜的礼物”,不说感激涕零,至少也应该心怀感恩吧?

但其实,在笔者看来,正如 Web3领域或者说加密货币行业的主要产品就是 Token (代币)一样,代币空投其实就是一笔用于“种子用户积累、对外宣传推广、产品品牌营销”的另类投入。

项目方既不应该过于慷慨,以至于将多数代币筹码分发到“撸毛党”、“大刷子”、“集群女巫”手中;更不应该极端吝啬,以至于真正陪伴项目走过从 0 到 1 甚至 100 的忠实用户感到寒心,甚至“反目成仇”。

合格的代币空投就像是一场 Marketing Campaign(营销战役)一样,基于明确的目标并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发展,经过缜密的思考和详尽的规划,通过步步为营的执行,最终实现代币筹码一定程度上的“去中心化发放”以及项目市场口碑、品牌形象的成功塑造。

所以说,以后的项目方应该达成一项共识:代币空投是市场营销的子命题,只有负面效果的空投不如不发。

小K带您解读布林线的由来与战法缩略图

小K带您解读布林线的由来与战法

一、解析布林线的基础与构成

布林线是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技术指标,对于熟悉数字货币和股市的投资者而言,布林线并不陌生,他不仅能帮助投资者分析盘面、研判行情走势,还能帮助投资者找寻市场中的买卖点。小K带您一起走进布林线。

小K带您解读布林线的由来与战法

1. 布林线的基础认识

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投资者想要用好布林线提高投资实战技巧,第一步就需要认识布林线,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以及具体算法等。

2. 布林线是怎么来的

布林线又名股价通道线,英文名称是“BollingerBands”,简称 BOLL。布林线的名称来源于指标创始人约翰·布林的姓。约翰·布林是一位股市分析家,他根据统计学中的标准差原理设计创造了布林线这一技术指标,被广泛应用于投资市场,观察价格的走势变化。 约翰·布林认为股价的波动变化总是围绕着某一个价值中枢,例如均线,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运行,而布林线指标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引进了“股价通道”的概念,通过计算绘制出通道,股价在通道范围内波动变化,并且通道的宽窄会随着股价波动幅度的大小变化而产生变化。但同时,通道对股价又具有调整作用,当股价偏离通道、乖离过大,又会自动调整回到通道内。 所以,通过布林线,投资者可以清晰、直观地观察到股价的波动变化情况,对股价的未来走势做出研判。因此,布林线也逐渐发展成为在投资市场中广为应用的一款热门技术指标。

3. 布林线的计算方式

约翰·布林设计布林线的初衷在于均值回归,即股价处于上轨运行,则判断股价高估,有回归均线的趋势;股价处于下轨运行,则判断股价低估,有回归均线的趋势。有鉴于此,他设计了3条轨线,即上轨线(UP)、中轨线(MB)和下轨线(DN),其中,中轨线就是N日移动平均线。 然后,约翰·布林引入了统计学中的标准差概念,计算出上轨线和下轨线。注意,和其他技术指标一样,由于选择的计算周期不同,计算结果也不同,在布林线指标中也分为日布林线指标、周布林线指标、月布林线指标以及分钟布林线指标等。 但在实际的投资中,常用的还是日布林线指标和周布林线指标。尽管它们计算时的取值周期不同,但是计算方式基本相同,这里以日布林线为例介绍布林线的计算方法。 日布林线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中轨线 =N日的移动平均线 上轨线=中轨线+KxN时间段的标准差 下轨线=中轨线 -KxN时间段的标准差 K值和N值一般情况下分别为2和20,即20日移动平均线与2倍20日的标准差。 知道了计算公式之后,还要进一步了解计算过程,具体如下:①计算均线MA. MA=N日内的收盘价之和÷N②计算标准差MD。 MD=平方根 {[n 日的(C-MA)平方之和]÷n}③计算中轨线、上轨线和下轨线。中轨线=N日的MA 上轨线=中轨线+KxMD下轨线=中轨线-KxMD 注意,计算标准差MD中的C为收盘价。 可以看到,布林线的计算方式比较复杂。但是,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我们只需要知道布林线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即可,并不需要实际进行计算。

如果您对交易感兴趣,希望获取交易技能,精进技术并构建自己的交易体系达到稳定盈利目标,请及时关注Kine Protocol 直播间……

小K带您解读布林线的由来与战法

据悉,近日多名分析师入驻Kine Protocol K广场的直播间,目前有7名金牌分析师全天侯(早5:30-24:00)开启直播,分别从K线基础、实时盘面分析、均线战法、主流币趋势、精准入场等多方面进行讲解,展示他们的技术能力、分享实践经验,并为交易用户提供深入的解惑和指导,帮助用户建立盈利系统及交易模型,并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都值得参与直播学习交易必备技能,分析师将毫无保留在直播间分享,敬请关注。

Kine Protocol直播间学习技能,在交易市场大展身手,Kine Protocol后续还会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功能,敬请期待。

LayerZero今晚7点开放代币领取,或将成为“撸毛EndGame”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 | Asher

LayerZero今晚7点开放代币领取,或将成为“撸毛EndGame”

今日早些时间,LayerZero 基金会正式发布了 ZRO 的代币经济模型,同时宣布代币申领将于北京时间今晚 7 点上线,对于仍未查询的用户仍可进行空投资格查询()。

此消息一出,本应是工作室、多号党忙碌布置脚本抢在第一时间完成代币申领,却由于大批量账户被反撸而动力不足。根据大量用户反馈,多数地址只有几枚到数十枚的 ZRO,最少的甚至不到 0.1 枚。根据当前的场外价格 4.25 美元计算,大多数地址收到的空投代币仅价值数十美元。对于中签率较低的用户,这些代币的价值甚至可能不足以覆盖交互成本。

目前,多家中心化交易所已宣布将在今晚 8 点上线 ZRO 现货,包括 OKX、Bitget、Bybit 等。

ZRO 代币经济模型

根据 LayerZero 基金会发布的相关信息,其原生代币 ZRO,代币总供应量为 1,000,000,000 枚,具体分配比例如下:

  • 社区:383,000,000 ZRO 枚,占总供应量的 38.3%,社区代币分配旨在奖励 LayerZero 早期、当前和未来的持久开发者和用户,同时发展 LayerZero 生态系统。其中,8.5% 的空投将在今日的 TGE 中释放;15.3% 将被保留并在未来分配给用户、协议、开发者或社区成员;14.5% 将由 LayerZero 基金会管理,TGE 之初将释放 5% 用于生态增长、捐赠计划及流动性供应;

  • 战略合作伙伴:322,000,000 ZRO 枚,占总供应量的 32.2%,包括投资者和顾问,该部分份额将锁仓 1 年,之后在 2 年内逐月解锁;

  • 核心贡献者:255,000,000 ZRO 枚,占总供应量的 25.5%,包括现有和未来的团队成员,该部分份额将锁仓 1 年,之后在 2 年内逐月解锁;

  • 回购:40,000,000 ZRO 枚,占总供应量的 4%,该部分供应量已被 LayerZero Labs 回购,并将投入社区份额。

ZRO 代币根据代币经济模型释放情况如下图:

LayerZero今晚7点开放代币领取,或将成为“撸毛EndGame”

社区情绪

从昨日折腾了一个半月女巫审查的 LayerZero 终于开放空投查询开始,各大社区就弥漫在质疑声中。前有 ZKsync,配上当下山寨持续下跌的当下,社区对 LayerZero 的怨气也来到了顶点:

  • ”好消息是 LayerZero 终于空投上线了,坏消息是‘You are not eligible ’撸毛行业要宣告结束了吧。“

  • ”更大的 LayerZero 空投终于到来了,真没想到还不如 ZKsync。“

  • ”自首 15% 是 0.9 枚 ZRO,不自首是 6 枚 ZRO,按照当前市场价,撸了一场寂寞。“

  • ……

ZRO 场外市场

据场外交易协议 Aevo 显示,LayerZero(ZRO)场外价格在昨日开放空投查询后最高触及 4.8 美元,目前有所回落,现报 4.25 美元, 24 小时交易量超 230 万美元。

LayerZero今晚7点开放代币领取,或将成为“撸毛EndGame”

无论是  ZKsync 还是当下的 LayerZero,都引起社区强烈不满。长期 PUA、老鼠仓、代币空投规则模糊等让“撸毛党”心力交瘁,纷纷归集各类钱包账户结束“每日撸毛”工作。或许,LayerZero 真的成为了撸毛 EndGame。

链上行为分析:BTC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跌到什么程度?缩略图

链上行为分析:BTC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跌到什么程度?

原文作者:Murphy,加密 KOL(X:@Murphychen 888)

从链上行为分析,看牛市中的 BTC 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跌到什么程度?

总体逻辑就是依据链上行为分析和历史数据为参考,从两个方面来评估。

方法一、从 STH-MVRV(短期持有者)的角度

短期持有者是牛熊转换的重要参与者,因此 STH-MVRV 的表现在牛市周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我曾经用 2 篇推文的篇幅详细讲解过其原理和作用,新来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以下链接,此处我就不在累述了。

关于 STH-MVRV 在牛市的作用详解可以参考一下链接:https://x.com/Murphychen888/status/1780825849962590374

关于 STH-MVRV 在历史上重要表现可以参考一下链接:https://x.com/Murphychen888/status/1781342103639130544

众所周知,在上一轮周期中出现过 2 个令人生畏的黑天鹅事件,也引发了 BTC 价格的暴跌。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看到, 3.12 事件发生时,STH-MVRV 最低到了 0.59  ;5.19 事件发生时,STH-MVRV 最低到了 0.67 。意味着 3.12 时 STH(短期持有者)平均浮亏 41% , 5.19 时 STH(短期持有者)平均浮亏 33% ,可以看出当时的市场是有多么的惨烈。

链上行为分析:BTC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跌到什么程度?

在本轮周期中,也出现过 3 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市场投降事件:

1、2023 年 3 月 10 日硅谷银行暴雷,BTC 价格从 25,000 美元跌到 20,000 美元,期间STH-MVRV 最低到 1.02

2、2023 年 6 月 5 日币安被 SEC 起诉,BTC 价格从 30,000 美元跌到 25,000 美元,期间STH-MVRV 最低到 0.95

3、2023 年 8 月 17 日有报道称 SpaceX 出售价值 3.73 亿美元的 BTC,引发多头杠杆清算,期间STH-MVRV 最低到 0.91

链上行为分析:BTC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跌到什么程度?

把这些特殊事件下的 STH-MVRV 值,对应到当前 BTC 的价格分别如下:

STH-MVRV 0.59 = $37,979
STH-MVRV 0.67 = $43,129
STH-MVRV 1.02 = $65,659
STH-MVRV 0.95 = $61,153
STH-MVRV 0.91 = $58,579

不知大家发现没,当市场走出熊市底部区间后,我们就可以通过 STH-MVRV 的表现来评估市场情绪的波动。STH-MVRV 回撤幅度的深潜,也反映了引发 BTC 价格下跌事件的影响力的大小。

比如 2020 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这是一次对人类生命健康的严峻考验,在生存危机面前谁也无法再有心思考虑生命以外的东西,包括投资。3.12 事件对风险市场的冲击相当于一次 9 级地震,我认为本轮牛市周期中,以目前可以预计的情况看,再次出现同等级别(影响人类生存)黑天鹅事件的概率几乎为零。因此,可以推测 STH-MVRV 不会到 0.59,即 BTC 的价格不会到$37,979(可以忽略);

5.19 事件的起因是中国政府清退挖矿企业所引发的恐慌性事件,虽然也是黑天鹅,但不至于到「性命攸关」的程度。因此 STH-MVRV 最低到了 0.67,明显要好于 3.12 时的情况。因此,我认为如果因美国经济衰退而引发的风险市场震动,其最大程度也就类似 5.19 的级别了。如果以此为衡量标准,那么本轮牛市周期 BTC 价格回撤的极限值就在$43,129 左右。

而当前市场对美联储降息时间的推迟以及年内可能只有 1 次降息的预期,给加密市场所带来的冲击应该也就和「硅谷银行暴雷」、「币安被 FUD」等事件差不多等级。因此我仍然维持在上一篇长推文中的观点,即 BTC 会在 C1 和 C2(即 60,000-64,000 美元和 66,000-70,000 美元)区间做宽幅整理的概率更大。

截止到 6 月 21 日,STH-MVRV 为 0.99。在牛市进程中,STH-MVRV 低于 1 的时候通常都是机遇大于风险(仅对 BTC 而言,不包括 ALT)。

方法二、从市场公允价格算法的角度

我们首先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即「真实市场公允价格(TMMP)」,它的算法和原理如下:

TMMP =(Realized Cap -Thermocap)/ (Liveliness x Circulating Supply)

在这个公式中有 3 个基础概念需要了解:

1、Realized Cap:
是每个 UTXO 按上一次移动时的对应的价格进行估值,将网络中所有未花费的 UTXO 的价值进行累积求和,得到 Realized Cap。因为它考虑了每个比特币的最后移动时间和价格,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出真实流入到 BTC 市场的总资本投入。

2、Thermocap:
也叫安全支出总额,是矿工获得所有区块奖励(包括区块奖励和交易费用)时的美元价值总和。

3、Liveliness:
是 Coin Days Destroyed 与所有生成的 Coin Days 的比率。

Coin Days(CD):是通过将每个比特币持有的天数乘以其数量来计算的。一个比特币持有一天等于一个 Coin Day。

Coin Days Destroyed (CDD):当比特币被花费时,其持有的 Coin Days 被销毁。即 Coin Days Destroyed 是所有被花费的比特币的 Coin Days 的总和。

TMMP 算法的分子是将 Realized Cap 减去 Thermocap,即表示把流入到 BTC 市场的总资本中支付给矿工的部分从市场的一般成本基础中扣除。分母是将 Liveliness 乘以流通供应量,即表示当前所有活跃 BTC(被花费)的数量。

它涵盖了所有链上活跃的筹码,包括 ETF,鲸鱼,交易所转入转出等等,并剔除了矿工部分,且不包括长期睡眠或丢失的筹码。因此把 TMMP 作为评估活跃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购买 BTC 的链上成本基础,是分析师寻求投资者链上持有最准确的均值回归模型之一。

链上行为分析:BTC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跌到什么程度?
如上图所示,蓝线就是 TMMP,灰线是 BTC 价格;每当 BTC 价格站上蓝线意味市场已经走出熊市,进入牛市周期。尽管在此之前会有假突破,但最终形成有效突破后,BTC 的价格几乎不会再低于 TMMP,即便在 5.19 黑天鹅事件发生时也是如此。但 3.12 是唯一的特例,它让 BTC 在进入牛市周期后的价格又再次低于 TMMP。

到了牛市末期,一旦 BTC 价格跌破 TMMP,意味牛市结束。也就是说,只要还在牛市周期内,BTC 的价格不会低于 TMMP,除非发生超级黑天鹅事件(影响人类生存的级别)。

链上行为分析:BTC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跌到什么程度?

截止到 6 月 21 日,TMMP 模型评估的「真实市场公允价格」是 44, 940 美元。也就是说,即使发生类似 5.19 级别的黑天鹅事件,BTC 价格回撤的极限值也将在$ 44, 900 左右。这个价格和前文中用 STH-MVRV 评估出的极限值$ 43, 129 比较接近,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数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1、在不发生超级黑天鹅的前提下,接下来 BTC 即使受到其他宏观因素影响,回撤的极限值将不会低于 43, 000-44, 000 ;

2、所谓超级黑天鹅,其影响力必然是达到对人类生命发起挑战的重大级别(比如俄乌打核战);显然「美国经济衰退」还不够级别。

、既然是极限值,就表示「大概率不会到」,而不是「可能会到」。

4、以上分析的时间段是在牛市周期,如进入熊市 STH-MVRV 和 TMMP 的极限标准将会失效;

此外,我还可以大言不惭的做个更远期的预测:即使到下一轮熊市周期的最底部,#BTC 的价格也不会再低于 22, 500 美元了。虽然对当前没有太大意义,但可以告诉我们随着时间推移,BTC 的下限会越来越高。如果你持有的 #BTC 成本在此之下,请务必珍惜。

依据的是 CVDD 算法:

CVDD (USD) = ∑(CDD × price) / (days × 6, 000, 000)

链上行为分析:BTC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跌到什么程度?

如上图所示,CVDD 以惊人的精度刻画了每一轮周期 BTC 价格的历史大底。当 BTC 从一位投资者转移到另一位投资者时,交易不仅具有美元价值,而且会破坏与原始投资者持有代币时间相关的时间价值。

其独特算法使得 CVDD 的价值趋势是持续攀升的,即今天的 CVDD 一定会比昨天的高,永不回撤。这对于在价格下跌的熊市中,构建市场底部不断抬升的下限非常有效!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624):门头沟又来了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624):门头沟又来了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624):门头沟又来了

在过去的两周里,笼罩在 BTC 币价上方的乌云不只是现货 ETF 的大量连续流出,还有门头沟这颗定时炸弹。今日,Mt. Gox trustees 正式开启对债权人的偿还,根据 Mt. Gox 的受托人 Nobuaki Kobayashi 表示,此次赔付将采用 BTC 支付,并将在七月初开始。结合一个月前由门头沟地址转出的 14000 个 BTC,市场在新闻出来后立刻做出避险反应,使得 BTC 短线大跌,一度下探至 61000 下方。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624):门头沟又来了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624):门头沟又来了

Source:  Farside Investors; TradingView

期权方面,实际波动的升高和市场对后市担忧大幅抬高了前端隐含波动率水平,同时前端的 Vol Skew 也和价格保持正相关,下跌至负值区间。从 BTC 的交易上看,在新闻之前,尽管价格已经连续下跌数日,市场上集中在六月底的 Flow 仍然以 Long Risky 为主,也许是低价吸引到了看涨期权的抄底,亦或是对 61000/60000 两道关键支撑位的信任。

ETH 方面,The ETF Store 总裁再度表示,以太坊现货 ETF 现货或于下周推出,让社群又有了些盼头,市场预期也推动七月往后微笑曲线向看涨期权倾斜,与前端形成明显对比。但市场上似乎也有分歧出现,在高 IV 和高 Vol Skew 的情况下,七月底 4000-C 被卖出 3000 多张,成为昨日的交易热点。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624):门头沟又来了

Source: Deribit (截至 24 JUN 16: 00 UTC+ 8)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624):门头沟又来了

Source: SignalPlus,前端 IV 在暴跌后上涨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624):门头沟又来了

Source: SignalPlus,Vol Skew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624):门头沟又来了

Data Source: Deribit, ETH 交易总体分布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624):门头沟又来了

Data Source: Deribit,BTC 交易总体分布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624):门头沟又来了

Source: Deribit Block Trade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624):门头沟又来了

Source: Deribit Block Trade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624):门头沟又来了

您可在 ChatGPT 4.0 的 Plugin Store 搜索 SignalPlus ,获取实时加密资讯。如果想即时收到我们的更新,欢迎关注我们的推特账号@SignalPlus_Web3 ,或者加入我们的微信群(添加小助手微信:SignalPlus 123)、Telegram 群以及 Discord 社群,和更多朋友一起交流互动。SignalPlus Official Website:https://www.signalplus.com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缩略图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在比特币生态中,符文市场工具逐渐成为一些投资者实现高收益的「秘密武器」。

例如截止撰稿时间,BILLION•DOLLAR•CAT 符文从最初铸造完成后的价格到最高点,已经实现了百倍的收益。正如图中所示,这个符文的当前价格为 87.48 sats,而市值高达 $ 54.19 M, 24 小时交易量达到了 $ 767.05 K,持有者人数为 4, 294 人。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符文的巨大市场潜力和活跃的交易情况。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然而,这样的高收益机会目前还只是小圈子里的「秘密」,许多对比特币生态没有深耕的社区朋友可能还不太清楚这些机会的存在。因此,blockbeats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一些比特币生态 OG 和资深用户正在使用的工具,帮助大家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跟踪聪明钱的动向。

铸造工具

Ybot

Ybot.io 是一个专为比特币符文交易设计的高效工具,提供、符文铸造、交易加速、交易管理和钱包归集等多种功能。

在 Ybot.io 的界面中,用户可以看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符文模板列表、符文详细信息和任务列表。

左侧的符文模板列表,可显示当前可用的符文模板及其相关信息,例如符文名称、持有者、进度等简洁的数据看板。

中间部分的符文详细信息,可显示选中的符文的详细信息,包括 RuneID、进度条、内存池状况、手续费设置等。

右侧的任务列表,可显示当前任务的状态,可以一键加速任务并查看未确认的交易。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Ybot.io 的主要功能是符文批量铸造,Ybot.io 提供了便捷的符文批量铸造功能,用户可以同时铸造多个符文,并为每笔交易设置不同的矿工费率。这对于需要频繁铸造符文的用户非常有帮助。

在符文模板列表中选择需要铸造的符文。设置「当前费率」、「稀慢」、「自定义」等选项。输入批量铸造数量和地址。点击「开始铸造」,工具会自动处理铸造任务。

除此之外,在任务管理上,用户能够实时监控和管理所有进行中的交易任务。用户可以查看任务进度、一键加速未确认的交易,确保所有交易尽早通过。

在任务列表中查看当前任务状态。选择需要加速的任务,点击「一键加速」。通过「未确认交易」查看和管理未确认的交易。

GeniiData

相比 ybot,GeniiData 更适合高阶的用户,除了基本的铸造功能外,还提供了一些数据看板功能,使用户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跟踪其符文交易。

GeniiData 的数据看板功能使用户能够实时查看铸造进度和符文市场的相关信息。这些数据帮助用户更好地决策和管理其符文资产。包括实时铸造进度: 在输入符文名称后,可以实时查看铸造进度;市场数据: 提供当前符文市场的交易量、价格走势等信息;跳转功能: 通过点击相关链接,可以快速跳转到交易市场或查看详细的符文信息。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可以看到在左侧,GeniiData 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界面来显示不同类型符文的分布情况。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块表示不同符文的相对数量和重要性,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符文在火热铸造中。

在右侧的 Alpha Signals 面板中,用户可以实时查看最新的交易信号。这些信号包括:买卖信号: 显示最新的买入和卖出交易,帮助用户快速做出交易决策;区块信息: 提供区块号和时间信息,便于用户追踪交易的确认状态。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通过这些数据的指引,用户能够更准确的明确想要铸造的符文有哪些。相比数据功能,在铸造上,GeniiData 提供了简单直观的铸造设置界面,使用户可以快速配置并开始铸造符文。

在 Rune (Ticker) 处输入符文的名称(Ticker),Amount 处设置每次铸造的符文数量,Bulk Mint 处通过滑动条设置批量铸造的数量,点击 next 即可进行下一步钱包确认。

数据分析工具

GeniiData

除了铸造,这个平台汇集了社区成员创建的各种,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查找和使用这些仪表板,获取全面的市场信息和交易数据。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GeniiData 的数据分析平台界面清晰直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仪表板列表:展示社区成员创建的各种数据分析仪表板,按趋势、新发布和时间段(如最近 7 天、30 天)分类。

搜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搜索特定仪表板或作者,快速找到所需的数据分析内容。

收藏功能:用户可以收藏自己喜欢的仪表板,方便日后查阅。

用户可以在上面查到具体想要的数据,很全。比如市场概览,提供市场整体情况的分析仪表板,包括交易量、价格走势、市场份额等信息,例如符文市场的整体交易情况和趋势。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再比如具体项目分析,对某个具体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的仪表板,例如 BRC20 $PIZZA Analytics 展示了 $PIZZA 项目的详细交易数据和市场动态。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还有实时数据监控:一些仪表板提供实时数据监控功能,帮助用户即时掌握市场动态。例如 Liquidium 仪表板展示了实时的市场流动性数据。历史数据回顾:通过回顾历史数据,用户可以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变化。例如 Ordinals BITMAP Index 仪表板展示了 Ordinals 的历史交易数据和趋势分析。

除了使用搜索栏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名称,快速找到相关仪表板外,也能结合趋势、新发布和时间段筛选结果,找到最新和最相关的分析数据,还能将仪表板添加到收藏列表。通过 GeniiData 上这些分析市场概览和具体项目的数据,用户可以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satosea.xyz

对于实时的符文打新热点跟踪和推送,satosea.xyz 的 Discord 机器人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会把手机的 Discord 推送打开配合使用,他们在官方 Discord 免费推送。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推送的数据维度还是很全面的,包括热点符文上一个区块的铸造确认张数、相比更上一个区块的新增铸造张树、当前内存池中等待确认的铸造张数及铸造人数、当前进度和剩余可铸造张数一应俱全。

Mempool Snipe(内存池狙击)工具

Mempool Snipe 常用于在二级市场上以更高的矿工费率将已经处于内存池的购买交易进行替换。当某个符文/NFT 项目在短期发生大量交易时,您可能需要用到这类工具来抢夺价格处于地板的挂单,或是保证自己的购买交易不被替换(反狙击)。

这类工具使用的模式基本是一样的。以下图这个 Runestone 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 Magic Eden 上已经「转圈」,即有人提交了购买交易。但在区块确认以前,这个符石的最终归属都尚待确认。由于比特币的平均爆块时间可能高达 15-20 分钟,因此比特币上的购买更像是一个随机区块确认时间内的竞标,竞标的方法则是内存池狙击。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Check the transaction here」后面有一串粉色的字符串,点进去以后跳转到 mempool.space 上的 tx 详情页,点击下图中用红框框起的按钮将 tx id 复制下来。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接下来有几个工具供我们选择:

Rune Blaster

这是 Ordinals 协议排名第 16 的贡献者 所开发的工具,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从打符文(完全非托管、单区块打 25 笔交易且 24 笔及以下可以 CPFP 加速的符文铸造工具之外,还有专门看符文交易情况(当前有多少笔交易在内存池内)的 MagicPool、加速符文铸造的 RBF 工具、交易狙击及取消功能。

这些功能目前都是开放使用的。()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我们主要介绍一下狙击。点击上图中的「Snipe」,跳转到以下页面。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这里我们要输入的是铭文 ID,在 Magic Eden 的 NFT 详情页中就可以找到并复制。我们随便找了个已经提交了购买交易但是还未被区块确认的 NFT:

复制过来点「Load」就可以显示出详情,然后在「Desired Fee Rate」下面的框内填写你想要拉到的矿工费率。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比较有趣的是 Rune Blaster 的狙击工具可以在狙击的同时 Mint 最多 24 张 0 号符文,这个选项是可选的,而且 Mint 符文给出的矿工费率不影响狙击交易的矿工费率(也就是你可以把狙击交易的费率拉高但是 Mint 交易的费率可以按正常给)。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符文的狙击则需要输入 tx id + vout(这里解释下 vout,就是一笔交易内可能有多个输出,要单独使用 Rune Blaster 进行符文狙击的话,我们需要明确交易输出中包含符文的那个是排在第几位),因此,配套 MagicPool 来使用会方便很多。只要在 MagicPool 上选择你想要狙击的符文然后点进去,就会显示当前所有可供狙击的符文交易。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然后点「Snipe」,剩下的操作和上面狙击小图片的是一样的。

Goldmine

这个工具目前只向其 NFT 持有者开放,算是市面上出现最早的内存池狙击工具之一。具有比特币 NFT 狙击/符文狙击/交易取消以及批量转移功能。

狙击功能只需要把 tx id 复制到框内然后点击「Go」。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接着就会跳转到狙击页面,只需要在「Miner fee」这里选择比已经存在的购买交易要多多少就可以了,比如给个 1.1 倍。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最后点「Snipe」并确认交易完成狙击。

Magicsat.io

这本来是一个稀有聪交易市场,但是狙击功能也蛮好用的。连接钱包以后,在右上角显示地址的地方弹出菜单,找到 Tools 中的「Instant Snipe」。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然后会直接要求提交 tx id,符文和小图片都一样可以狙击,提交以后点「Buy floor」进行交易就可以。

BTC生态工具指南:跟踪聪明钱动向,抓住下一个百倍符文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缩略图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背景

目前以太坊 Rollup L2 生态初见雏形,整体单日 TVL 超过了$37b,是 Solana 的3倍以上,超过以太坊的⅕。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主流L2的近期日平均用户数量达到158k,超过 Solana 100k左右的数据。

然而,Rollups 的币价短期表现不及预期。就市值来看,主流 Rollups 中,Arbitrum 市值$7.8b,Optimism 市值$7.3b,Starknet 市值$6.9b,刚完成空投的zkSync FDV $3.5b,而同期 Solana 的FDV 达$74b。近期 zkSync 近期上线,较差的市场表现也没有满足市场对 Rollups 的预期。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以太坊在2023年的收入达到了 $2b,而同年表现较好的 Arbitrum 和 Op Mainnet 的年收入分别达到了 $63m 和 $37m,与以太坊有较大差距。今年新进入市场表现较好的 Base 和 zkSync,分别在2024年上半年获得了 $50m 和 $23m 的收入,而同期以太坊创造了 $1.39b 的收入,差距仍未缩小。Rollups 目前还未能做到与以太坊匹敌的收入规模。

部分 Rollups 目前的低活跃度固然是一个原因,这是大部分公链都面对的问题。我们更想知道的是,Rollups 在其作为 Mass adoption infra 的使命上完成度到底如何,其价值是否因为目前的低活跃度被低估?

一切还是要回到最早的命题,Rollups 的诞生起源于以太坊的日渐拥挤,费用达到了用户无法接受的程度。因此 Rollups 先天带有“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问世。Rollups 的优点,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以太坊 L1 级别的安全性外,还包括其颠覆性的成本结构,所谓“用户越多,Rollups越便宜”。

如果这点能被很好落地,我们相信 Rollups 是有无法替代的价值的。更合理的成本结构也能提高 Rollups 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韧性。健康的现金流带来的持续投入是竞争力的来源,在利润率上有优势的协议也自然会有更高的估值和长期的竞争力。

本文简单分析了目前 Rollups 的经济结构,并展望未来的可能性。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1. Rollups的商业模式

1.1 概述

Rollups 协议以 Sequencer 为收支点,对用户在 Rollups 上的交易收取费用以覆盖 L1 和 L2 上产生的成本,以及获得额外的利润。

收入侧,Rollups 向用户收取的费用包括:

  • 基础费用(包括拥堵费用)

  • 优先费用

  • L1 相关的成本费用

协议自己制定策略可以捕获的潜在费用包括:

  • MEV 费用

成本侧,包括目前占比较小的 L2 执行成本和占主要部分的 L1 成本,包括:

  • DA 成本

  • 验证成本

  • 通信成本

Rollups 相较其他L2的商业模式的不同在于其成本结构,如占最大比例的 DA 成本被视为随数据量变化的可变成本,验证成本和通信成本更多被视为维持 Rollups 运行的固定成本。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我们希望厘清 Rollups 的边际成本,即一个额外交易的新增成本多大程度能小于每个交易的平均成本,来验证“用户越多,Rollup越便宜”成立的具体程度。

这背后原因是 Rollups 批量处理数据、数据压缩、验证聚合,导致相较其他公链效率高且边际成本较低。理论上 Rollups 的固定成本能被很好的摊销到每一笔交易中去,因此在交易量足够大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一点也需要我们的验证。

1.2 Rollups收入

1.2.1 交易费收入

Rollups 主要收入来自于交易手续费即 gas,手续费的目的在于覆盖 Rollups 的成本,并获取一部分利润以对冲长期 L1 ga s变化的风险,以及获取部分利润。部分L2会收取交易优先费用,让用户优先执行紧急的交易。

Aribtrum和zkSync采取FCFS的机制,即交易处理的顺序为先来先处理,并不支持“插队”请求。OP stack在此类问题上采取了弹性处理,允许支付优先费用进行交易的“插队”。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IOSG Ventures

对于用户来说 Rollups L2 的费用在链上较不活跃时,会由下限基础费用决定。在链上较为繁忙时,会由各个 Rollups 对于拥堵程度的判断收取拥堵费用(往往呈指数级上升)。

由于 Rollups 的L2开销极低(仅有链下工程和运维成本),而收取的执行成本自主性较高,导致几乎所有用户用于支付L2费用的收入都将成为协议的利润。由于中心化运营Sequencer,Rollups对于基础费用下限、拥堵费用、优先费用拥有控制权,因此L2执行费用将是协议的“参数”游戏,在生态较为繁荣,以及价格不会引来用户的反感的前提下,执行费用的多少可以任由设计。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David_c @Dune Analytic

1.2.2 MEV收入

MEV交易分为恶意MEV和非恶意MEV,其中恶意MEV为类似于三明治攻击的front-running交易,更多的在于抢夺用户的交易价值,例如,三明治攻击中,攻击者会在用户的交易之前插入自己的交易,导致用户以更高的价格买入或更低的价格卖出,即所谓的“被夹”。

而非恶意MEV为套利和清算等back-running交易,套利行为可以在不同交易所之间平衡价格,提高市场的有效性;清算行为则可以移除不良杠杆,降低系统风险,被视作是有益的MEV行为。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IOSG Ventures

与以太坊不同的是,Rollups 不提供一个公开的 mempool,只有排序器可以在交易最终确定之前看到交易,因此只有排序器有能力发起 L2 链上的 MEV,由于现绝大部分L2都是中心化排序器,暂时不太会存在恶意MEV的情况,因此目前的 MEV 收入将需考虑套利和清算类型。

根据Christof Ferreira Torres等人的研究,其回放了 Rollups 上的交易,得出的结论是 Arbitrum, Optimism, Zksync 是存在链上非恶意MEV行为的,三个链目前总计产生了$580m的 MEV 价值,足以作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收入来源。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Rolling in the Shadows: Analyzing the Extraction of MEV Across Layer-2 Rollup

1.2.3 L1相关的成本费用

这部分是Rollups为了覆盖 L1 相关成本而向用户收取的费用,具体的成本构成后文会讲到。不同 Rollups 收取的方式不一样。除了对 L1 gas 进行预测去覆盖L1数据的费用外,Rollups 还会产生额外费用,作为应对未来 gas 波动风险的预备资金,本质上是 Rollups 的一笔收入。如 Arbitrum 会加上一笔“Dynamic”费用,OP stack 会将费用乘以“Dynamic Overhead”系数。这部分费用在 EIP4844 升级前,估算下来为 DA 费用的1/10左右。

1.2.4 分润

Base 由于采用了 OP stack 会相对特殊一点有一个分润,Base 承诺贡献总收入2.5%/L2交易中扣除向 L1 提交数据的成本后的利润的15%二者中取其高,给到 OP stack。作为回报,Base 将参与 OP Stack 和 Superchain 的链上治理,并获得最多 2.75% 的 OP 代币供应量。以最近的数据来看,Base 给 Superchain 的收入贡献在5 ETH/天。

我们能发现 Base 为 Optimism 提供了不小的收入比例,除了现金流之外,健康的网络效应也让OP Stack 生态在用户和市场的眼中更具吸引力。尽管 Arbitrum 的某些表现如 TVL 或稳定币市值高于 Base + Optimism,但目前已无法超过后者的交易量和收入。从两者的 P/S ratio 也能看出这一点——考虑Base收入后,$OP 的 PS ratios 高于 $ARB 16%,体现了生态带给 $OP 的额外价值。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OP Lab

1.3 Rollups成本

1.3.1 以太坊L1数据成本

每一条链具体的成本结构不同,但大类基本可以分为通信成本,DA成本,ZK Rollups特有的验证成本

通信成本:主要包括 L1 和 L2 之间的状态更新、跨链交互等。

DA成本:包括向DA层发布压缩后的交易数据、状态根、ZK证明等。

在EIP4844前,L1成本主要成本来源于DA成本(对于 Arbitrum 和 Base 来说超过95%,对于 zkSync 超过75%,对于 Starknet 超过80%)

在EIP4844后,DA 成本大幅下降,而由于不同 L2 的机制,DA 成本的降低程度也不一样,大概有50%-99%的成本下降。

1.3.2 验证成本

主要为 ZK Rollup 所用,用于通过 ZK 手段验证 Rollups 交易的可靠性。

1.3.3 其他成本

主要包括链下工程以及运维成本等。由于目前的 Rollups 运作方式,节点的运行成本接近于云服务器成本,相对较小(接近于企业 AWS 服务器成本)

1.4 L2的利润和其他L1的数据对比

至此,我们大概了解了 Rollup L2 的整体收入-支出结构,可以和 Alt L1 做一个对比,这里Rollups 选择了 Arbitrum,Base,zkSync,Stakrnet 周平均数据作为数据来源。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Dune Analytic, Growthepie

可以看出,Rollups 整体的利润率和Solana较为接近,相较BSC有明显优势,体现出 Rollups 的商业模式在盈利能力和成本管理方面的优秀表现。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2. Rollup横向对比

2.1 概述

Rollups 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面表现差异显著。如当交易存在发币预期时,Rollups 会迎来显著的交易量提升,随之而来的手续费收入和费用支出也会显著提升。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IOSG Ventures

绝大部分 Rollups 仍处于早期,绝对的盈利能力对其来说没有那么重要,更多的是保证收支平衡,保证长期发展。这也是 Starknet 一直宣告的不向用户收取额外费用并以此盈利所希望达到的理念。

但从三月中起,Starknet就持续负收益的状态运营持续至今,其链上活跃度表现确实不佳,但负收益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会长期持续吗?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深入。实际上,Rollups 的收入结构相对趋同,而由于每条链的Rollup机制带来的边际成本结构有区别,数据压缩方式等计算机制不一样也带来了成本上的差异。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IOSG Ventures

我们希望在 Rollups 中进行成本的对比,以帮助我们横向对比不同的 Rollups 有着什么样的特性。

2.2 不同类型L2的成本结构

ZK Rollup

ZK Rollups 主要在验证成本有差异,验证成本往往可以被视为其固定成本,难以通过分摊手续费收取,也是造成 Rollups 出现入不敷出状况的根因。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David Barreto @Starknet, Quarkslab, Eli Barabieri, IOSG Ventures

本文主要讨论两个比较成熟有交易量的ZK Rollups。

Starknet

Starknet采用共享自家的验证服务SHARP,交易排序、确认、出块后,组成批次通过SHARP构建交易证明,发送至L1合约验证,通过后将proof发送至Core合约。

Starknet中的验证和DA的固定成本分别来自区块和批次。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Starknet community – Starknet Costs and Fees

Starknet中的可变成本随交易数量增加而增加,主要是 DA成本,这一部分理论上并不会产生额外的支出。实际甚至相反——Starknet 的交易费用是按每次写入收费的,但其 DA 成本仅取决于更新的内存单元数量,而不是每个单元的更新次数。因此,Starknet 在此前收取了过高的 DA 费用。

交易费用的收取和运营成本的支付存在时间差,可能会导致部分亏损或盈利的发生。

因此我们看到,只要有交易还在产生,Starknet就需要不断出块并支付块和批次的固定成本。同时,交易数量越多,需要支付的可变成本也就越多。固定成本并不会显著增加边际成本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Eli Barabieri – Starknet User Operation Compression

Starknet由于对每个块有计算资源的限制(Cairo Steps),其gas fee计算方法是根据计算资源和数据量大小,分别覆盖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由于出块/批次的成本难以分摊到每个交易,但由于每个块是到达了一定计算资源后才关闭(固定成本被触发),因此可以通过计算资源的维度来计算并收取一部分的固定成本。

但同时由于出块时间的限制,如果交易量不足(单个块中的计算量不足),计算资源并不能很好的衡量所需要摊掉的价格,因此固定成本仍然无法被完全覆盖。同时“计算资源的限制”会受到Starknet网络参数升级的影响,EIP4844后短期运营的大幅亏损便体现了这一点,亏损直到收取的费用里的计算资源参数被调整后才有所缓和。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Growthepie

Starknet的收费模式并不能在每一笔交易中有效地填补固定成本,因此当Starknet主网更新及交易量极低时,就会出现负收入的情况。

zkSync (zkSync Era)

zkSync era在Boojum升级后从块验证转向了批次验证和存储状态差异,有效降低了验证和DA成本。流程基本类似Starknet,Sequencer提交批次到Executor合约(状态差异和DA承诺),证明节点提交验证( ZK 证明和 DA 承诺),验证通过后执行批次(每45个批次执行一次);区别在于Starknet对于块和批次都有验证成本而zkSync仅有批次的验证成本。

zkSync和Starknet的成本对比

Starknet批处理大小比 zkSync Era 要大得多,zkSync Era 每批的交易限制为 750 或 1,000,而 Starknet 没有交易限制。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IOSG Ventures

这样看来,Starknet的scale能力更强,由于每个块都有计算资源限制,单块中处理更多交易和批次的能力使其在高频交易和需要处理大量简单操作的场景中表现更好,但在交易量较小的时候会出现固定成本过高的问题。zkSync的压缩效率和灵活的块资源使其在需要灵活应对L1 gas价格波动和自身链上活跃度匮乏的情况下更具优势,但在出块速度方面会有限制。

对于用户来说,Starknet的收费模式会更用户友好,与L1相关性较小,规模效应更强。zksync的费用更加高效但随L1波动会更大。

对于协议来说,在活跃度低的阶段,Starknet高昂的固定成本会带来更多的亏损,而zkSync会更加适用于这种场景。在活跃度高的阶段,Starknet更适用于进行大量高频交易并控制成本,zkSync目前的机制在高交易量上表现可能会略逊一筹。

2.3 Optimistic rollup

Optimistic Rollup的成本结构相对简单,在没有验证成本的情况下,用户仅需要支付L2的计算成本和发布到L1数据的DA成本,其中状态根的发布由于和出块相关,更偏固定成本,而压缩交易的上传为易于预估易于分摊的可变成本。

和Zk Rollup相比,其固定成本更低,更适合交易量适当的场景,但由于每笔交易需要包含签名,导致DA即可变成本会更高,在大规模采用阶段边际成本带来的优势也就相对更小。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IOSG Ventures

基于目前的采用规模,ZK Rollup的固定成本可能会导致无补贴交易更高的费用下限,相较OP Rollups为用户带来成本,但ZK的优势明显在于规模化:

高交易量和证明聚合将验证成本分摊,最终L1节省的边际成本将超过Optimism Rollups;运行Validiums/Volitions和仅需状态差异的DA、更快的提款速度等会更适合规模型的经济需求和RaaS生态。

2.3 数据对比

收入

Rollups向用户收取的gas fee,可以看到Base收入较高,Starknet收入较低,Arbitrum和zkSync持平,交易量的差异导致了横向和纵向的差距,因此我们计算每交易收入。会发现在EIP4844升级前,Arbitrum的每交易收入较高,升级后Base的每交易收入较高。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IOSG Ventures

成本

从每笔交易的成本来看,Base在EIP4844前,由于DA成本过高,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实际上处于边际成本较高的情况,由于规模效应导致的成本优势并没有体现。而在EIP4844后,随着DA成本的大幅降低,Base的每单交易成本直线下降,目前是所有Rollup里交易成本最低的。OP和ZK相比,可以看到OP Rollups是升级更大的受惠者,StarkNet 的 L1 DA 的实际成本可以降低约 4 到 10 倍,略小于OP Rollups一个数量级。这也与理论推论一致:在 EIP-4844 升级中,ZK Rollups 的收益不如 OP Rollups 大。ZK Rollup在升级后的费用表现也体现了固定成本对其的影响。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IOSG Ventures

利润

数据来看,Base由于规模效应毛利最高,远超同为Optimistic的Arbitrum。同为ZK Rollup的Starknet由于交易量过低,无法覆盖固定成本导致交易毛利为负,zkSync则为正但同样受限于固定成本,低于OP Rollup。EIP4844的升级并没有给利润率带来直接的帮助——受惠的主要将是用户,其费用成本大幅降低。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IOSG Ventures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3. 总结

3.1 成本侧

目前看来大部分Rollups还处于其Margin curve的前半段,随着交易量的提高边际成本逐渐降低,同时平均固定成本也会显著降低。但未来以太坊L1或L2生态交易量兴起后,受网络的容量影响平均交易成本的上升会导致边际成本逐渐呈上升趋势(从Base3-5月的表现可见),这是Rollup长期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关注短期采用导致的成本变化时,我们也需要关注Rollups在长期成本曲线上作出的努力。

IOSG |Rollup 币价高估 or 低估?我们做了一个Rollup的收支结构分析

Source: Wikipedia – Cost curve

而短期看来,对于Rollups来说,更有效地减少边际成本是最好建立壁垒的方法,其中针对市场状况调整收入和成本模式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3.2 收入侧

为了保持长期的竞争力,协议尽可能不对用户额外收费,甚至倒贴费用让用户支出尽量保持低且稳定,如我们看到Starknet现在的情况。优先费用固然会带来更多收入,可前提是链要有足够的活跃度。

在EIP4844后,部分Rollups的收入产生了大幅下降(如Arbitrum),这是由于一部分利润差来源——DA数据费用部分的隐性收入已经几乎被抹除。Rollups的收入模式将会变得相对单一,主要从L2费用当中挖掘,随着交易量的增长,产生的优先费用和拥堵费用会是重要的收入组成部分。同时在主动收入方面,通过Sequencer提取MEV也将是未来Rollups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总的来看,Rollups的商业模式的确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尤其是ZK Rollups。目前的市场状况并不适合Rollups发挥其优势,都需要等到类似今年3-5月的Base时刻。商业模式的多样性和不同Rollups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适应能力也让我们看到以太坊L2 Rollups生态的深远考量。

References

https://community.starknet.io/t/starknet-costs-and-fees/113853

https://medium.com/nethermind-eth/starknet-and-zksync-a-comparative-analysis-d4648786256b

https://blog.quarkslab.com/zksync-transaction-workflow.html

https://www.alexbeckett.xyz/the-economics-for-rollup-fees/

https://davidecrapis.notion.site/Rollup-are-Real-Rollup-Economics-2-0-2516079f62a745b598133a101ba5a3de

https://arxiv.org/pdf/2405.00138

https://blog.kroma.network/l2-scaling-landscape-fees-and-max-tps-fe6087d3f690

https://forum.arbitrum.foundation/t/rfc-arbitrum-gas-fees-sequencer-revenue/24730

https://mirror.xyz/filarm.eth/aZwXFN-tfuZKrMjzT9rXchlY15HGuYJGGj_5FPtPZ88

https://x.com/ryanberckmans/status/1768290443425366273

https://mirror.xyz/lxdao.eth/CnZFjWYHbR1Vu9Z4UPa7JKDceLtVtNf1EfsQ98Zq7JI

资金去了哪儿?为何交易所不list你的币?缩略图

资金去了哪儿?为何交易所不list你的币?

作者:shaqima;来源:作者Twitter | @Daji_357

近期这个话题,众说纷纭,本人从整个资金市场的流量角度以及交易所,VC商业模式角度进行了全面的思考。

在这里用通俗易懂的逻辑和举例的方式来进行分享。

当下情况,历史告诉我们并不是无解的。

内容分为几个大类:

1.当下的市场资金分布以及人群分布

2.VC模式币以及交易所的运营逻辑

3.交易所为什么不喜欢你的B?

4.未来如何破局?我们来看前车之鉴

要想知道交易所为什么不喜欢你的B,那就得先了解一下交易所的运营模式和它在加密生态(资金市场)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一、市场资金分布及人群分布

从大的类别中可以将资金市场主要的分为一级和二级,如果向下细分,则会出现各种生态,板块以及不同形态的资金产品(NFT,Token,铭文,符文…)。

从人群中可以整体的分为两大类,国人以及海外。

自从政策落地后,国人对于交易所的可选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因此对于国人而言,交易所当下并不是求着你们来的态度,而是你不来,你也没地方去的态度为主。况且随着造富效应的产生,自有人来。

当然,交易所并不是只有一家,但是每个交易所都在市场中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有的选择主打安全,有的主打新生态建设和推动,有的选择头部交易所看不上的一些次类资产先存活下来,更有甚者是去争夺一级市场的蛋糕….

因此,在抛开资产的形式,从交易所的角度可以将B分类为:

C:一级市场的普通资产(风险不确定,需要调研,了解然后决策)

B:一级市场的良好资产(具备潜力,但仍有风险,分析其利益点再做决策)

A:一级市场的优秀资产(背书背景非常优秀,风险较小,确定性的收益)

因此,A类资产是所有人都抢着要的,B类资产是头部交易所挑选的,C类是基本不会去看的,自己在一级市场玩就行了

用个例子来简单概括

这里的ABC就像是考生,交易所分为了头部本科,本科,以及大专。

优秀的考生能给学校带来利益,自然是所有人都喜欢的。

如果你不优秀,但是你有人脉,能给学校带来价值也是一样的。

那些成绩一般的,出得起钱我们也可以接纳。毕竟学校也要赚钱。但是名额有限,不过别灰心,还有其他学校比我们更欢迎你。

学习差的,你就算给钱,但存在扰乱学校风气的隐患,万一你给学校抹黑,就得不偿失了。干脆你自生自灭,要么你去大专,总有学校不怕风险,想赚你这点钱。

门槛,就此形成了。所以说,项目方也是要考试的。

当然这些是明面上的,暗箱操作的地方有哪些呢?

如果你是“海外身份”,即便你成绩一般,实力一般,但如果你来到我这里了,可以让我在海外的市场也能有名远扬。自然也是欢迎的。

所以说,当下的资金市场,国人为主的项目要靠实力来卷。不想卷就要看你的背景人脉。毕竟国人市场已经饱和了,我不怕你不选我,毕竟你不选我你也没地方去。

而海外市场对于交易所来说,是可以增加营收的主要目标。

海外热度比较高的项目接纳后是可以带来海外用户的,一旦能让他们留下来,就可以持续的扩充自己的收益。

到这里,人群和资金一下就一目了然了。

如果说得再深一些,当有新的叙事出现的时候,先看其中的人群占比。

如果是海外用户为主的,特权通道先给到,门槛可以给你降低一些。实在不济不赚钱也行,只要你能把人带来。以后我能从他们这里赚回来。

如果是国内用户为主的,看你能耐,看你实力。

叙事足够新颖,我们也不是古板的人,该夸奖也要夸奖,但是条件还是一个不能少的。当你生态做的足够庞大,利润足够可观,咱们再说“刀了”的事。

因此在有持无恐的条件下,宁缺毋滥就成了所有人的盼头

资金去了哪儿?为何交易所不list你的币?

说完外部的环境了,我们再看内部的构造。

二、VC模式币以及交易所的运营逻辑

为了通俗易懂,我们先不说出生就含着金钥匙的。从普通的项目来开始说。

一个叙事在构建出来后,需要的是在市场上存活下来,也就是流量。刚开始没有人气的时候,就需要数据来支撑自己的“体面”,因此在潜龙时期,大家的起跑线都是一样的。

小有成就,自然会有有实力的人向其抛出橄榄枝,如果自身条件不够过硬,单打独斗一定是困难的。需要抱团一起取暖才行。

这个时候,你的基础流量就会通过这些橄榄枝们开始扩大。

当流量扩充到了一个理想的阶段时,就具备了上名校的资格了。

那就需要来谈回报,毕竟,没钱谁给你瞎扯淡。

从刚开始属于你自己的100%,分给了橄榄枝们一部分,有分给了名校一部分。这个时候你一摸裤兜,坏了,不够分给之前在我没名气的时候帮我撑场子的兄弟们的了!

怎么办呢,女巫是个好东西。

资金去了哪儿?为何交易所不list你的币?

“近期所谓的女巫等事件频发,这些在加密赛道能够被忍气吞声真的就是笑话。”

所以说,在以上的逻辑中。

项目方扮演的是技术构思以及落地。(当然也有纯靠构思就赚到钱的,那是远古时代了)

VC扮演的是王婆。必须要帮你造势,你缺钱了给你钱,通过人脉关系帮你打造声量。

交易所扮演的是流量扩大器(流动性)。

项目方通过技术以及理念,赚到了自己创业的收益。VC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和资源,赚到了自己的低价筹码。交易所通过自己的流量,换去了低价的筹码。

分配好了筹码后,接下来就是怎么卖的更好。(这里就不过多的提及做市商了,逻辑一样。)

说完VC,再看交易所:

交易所毕竟是最早创业的人群,通过技术构建了一个便捷的交易环境,没有一级市场的复杂性,同时然大家觉得这里降低了一定的风险性。

技术做好了,那就需要有人来。在刚开始的存活阶段,就需要各种各样的项目方带人来以及做补贴活动吸引人来和吸引人留下来,让自己的场子火起来。

有一天发现,村子里的所有人都在你场子里玩了,方圆几百里都没有其他场子了。你自然也不会太卖力再宣传了。

接下来就需要思考的是,怎么让更远的游客来你这里玩的事情了。

所以说本质上大家都是基于整个市场在圈自己的池子,当羽翼丰满时,自然会出现爱惜羽毛的情况。换句话说,自己种的菜,怎么能被别人说收就收了呢?

三、 交易所为什么不喜欢你的B?

自家的孩子怎么看都是好的,这个观点很多时候都是需要舍弃的。

很多时候多数项目更多的是完成了流量的要求,但是并没有完成收益的要求。

古话说师出有名。交易所接受你也是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投名状的。

我们从交易所的角度来考察一个项目:

1.流量上是否足够的庞大,如果你的流量庞大到就是我想要的那种。可以好说话。

如果只是小有流量,那再看其他的。

2.你是否能带来利益? 交易量的利益对交易所来说是最后最后的选择,也是留给那些大流量的项目的底线。

直接收益才是最真实的,看不到钱的东西,交易所为什么要把流量提供给你来换取流动性?你拿钱走人了,交易所一地鸡毛。

所以说,筹码给到,或者钱给到,这个才是真的。

“黄老爷,钱不到,怎么剿匪呢?”

所以说,闹腾的再大的项目,交易所明明可以用免费的支持来增加你的梦想。为什么还要再拿自己的真金白银来支持你的梦想呢?

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利益。明面的规矩从来都是用来整人的,暗地里的规矩才是用来办事的。

你以为你选中的孩子已经满足了那些所谓的要求,实则,大梦一场。况且更多时候要从客观角度真实的去评估项目的优势。而并非看到了一个老外就认为都是老外,都是老外。这是自欺欺人了。

资金去了哪儿?为何交易所不list你的币?

四、未来如何破局?我们来看前车之鉴

市场是买卖行为所形成的产物,交易所永远只是简化了这种买卖行为的路径,从而分得一杯羹。当人群足够大的时候,赚的自然也多。

但是市场从来不是一个无限大的蛋糕,因此交易所也不可能独占整个市场。这个是常态。

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面临当下阶段的挑战。

币安如今的作风出于何因,我并不关心,但确实,币安遇到了瓶颈了。

交易所在创新,收益,安全三个选项上并不能做到兼得。

当下高度,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下,即便是币安也不可能把市场所有的群体彻底的垄断掉。

一面是风险性,一面是向上的利益博弈,,一面是向下的流量争夺。总要有舍有得。

就按照目前来看,合规性安全性可能是币安当下的首要选择,因此失去了活力和创新。

近期新兴的MEME主打的是公平性和尽可能的贴合去中心化的卖点,但同时也意味了一件事,把原有的生态食物链的角色踢开了许多。

这个链条自然就不能够再在之前的模式下运营。就意味着创新。

这种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21年的BYAC作为NFT的新兴产物,交易所在这场狂欢中扮演的更多的是前半场的吹捧,和后半场的跟随。

因此在这个新兴市场之下,也出现了opensea等众其他的交易场景。

市场的规律并不是可以被单独的个体可以完全掌控的

因此,当下阶段的pump也好还是unisat也罢,这些平台的出现也是在新的一环中扮演了分量较重的角色。

未来会有更多的新兴资产绕过这些所谓的龙头平台发光发热,当具备足够大的流量时,也会衍生出token的资产再回到这些平台里来共同推动整个生态市场。

当下的币安已经不是一个小船,机动性强的阶段了,巨轮既然要稳健,但并不会剥夺掉小船的存在价值。

因此当下阶段,MEME也好还是其他的新兴事物也罢,都是给更多小船的机会。

借此机会会有更多的巨轮出现。归根到底,即便未来MEME赛道剥夺了一定的常规VC模式代币的角色,无法成为这些VC宠爱的交易所选择的对象。

不代表不会有属于MEME自己的交易所出现。

每个人评价优秀的标准不同,千人千面市场之下,当需求足够巨大的时候,就会衍生出更多的机会。

NFT也好还是Pump,Brc20,Rune,不会被一个币安拒绝后而不会成长

历史的巨大洪流之下,交易所也只是过客之一。币安几年之内完成了当下的壮举,也意味着:自有后来人。

当下的问题是困境,但对于那些有想法的交易所和团队来说也是机遇。

任何一个巨轮的陨落对于行业来说都是沉重的伤害,是需要每个人为其买单的。没必要摧毁它,只能说随着升级发展,很多人已经不再是它的客群了。

但不代表这个市场不存在了

对于大资金的出金和安全性来说,币安仍旧具备核心竞争力。

当其无法承载每个人对于“推动行业”的期望时,自然会有其他的后起之秀出现。

鲶鱼效应有时候也能刺激行业发展毕竟。

从生态角度来说,币安并无法阻挡周期的运营,从个人投资者角度来说,保持和交易所一致的交易逻辑,仍旧能够赚到理想中的收益。

期待眼前一亮的破局之法出现。